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战略研讨会下半场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8日 18:26  新浪财经微博

  中国企业要抓住全球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前不久TCL启动了云生活战略,我们云生活是以云计算、云存储,超级智能为核心技术,以丰富的云技术硬件软件,Android操作系统加云平台,超频智能电视和移动智能中断为技术,提供高端的云技术,将为消费者带来海量共享,立体方便的立体生活。

  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一定要站在产业、技术环节,要迎接技术革命,同时还要有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担当。在过去十五年中,韩国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正是以社会责任担当的能力迎接技术革命的能力,成为国家产业战略屏障为前提,成为韩国政府主导下的产业支柱,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应以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潜力作为信息和家电产业的基础,我们也相信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发展目标一定会实现,未来全球领先的企业将是使命驱动,愿景引领,有先进的理念,强大的文化和扎实的团队,这样的企业将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中国企业的希望,也是中国百年老店的雏形。谢谢大家!

  主持人魏建国:谢谢李董事长的讲话,他的讲话为我们接下来的讨论提供了很多依据。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坐在这儿探讨,聊一聊,作为主持人我有三点小小的希望。

  第一,叫做畅所欲言,我希望各位嘉宾想到什么说什么,不用有任何顾忌。

  第二,要争先恐后,不必要我要点名,你们可以抢着发言,也可以对刚才发言者进行发难,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要控制时间。因为我听主办方讲,各位都是演讲高手,有的时候谈到兴起会有点打不住,所以他们派我说你又是女孩子,所以你说领导们不会怪,所以该打住的时候由你提醒。

  那么接下来进行我们的探讨,国际化对中国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嘉宾看看谁愿意先来。

  王一鸣:说争先我就先争先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现在到了关键时刻,全球经济正在进行新的调整,为中国企业新的崛起,提供了空间和创造了机会,中国进入世界500强,大部分是资源垄断行业,像TCL这样的制造企业,进入500强的还很少,而制造性企业进入全球市场,是中国建立全球化生产体系的重要环节,那么中国企业确实需要转型,过去三十年来,我们是引进,然后利用这个低成本的优势,加工、组装这种形势,现在需要走出去,然后培育自身的局部形势,来创造自己的品牌,然后走出去。所以这两个形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就只说一个建议,因为不同领域,国际上的跨国公司,他的生产力是最领先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往往具有绝对优势,竞争优势不是本钱,那么他又把走出去的过程作为提升自己的过程。那么怎么样利用并购的手段,取得这种战略性资源非常重要。比如我们说企业要获得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并购一些国外的研发机构,企业要进行规模化、商业化生产,可以购买一些闲置的生产能力,现在国外也很多。要形成国际化的运营能力,可以更好的利用管理人员本土化等等。我就是这个建议。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

  魏家福:很高兴昨天接到曾培炎理事长的邀请,我也思考了一下,一、战略事业型,提高我们全球化战略。二、文化是主体,三组织是主体,四、能力的升级。近年来,一些企业走出去的例子表明,构建全球竞争不是一场投资竞赛。

  第一,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优势竞争力,其中核心竞争力是根本,国际竞争力是保障。

  第二,推动企业全球竞争力的一个指标,关键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的创新,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根本,企业发展战略不单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也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要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不败优势,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

  在达沃斯论坛上,我也提了企业发展的几大要素,第一,现代企业要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第二,现代企业的工业化发展推动了企业专业化发展。第三,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将会影响传统企业的文化。

  主持人许戈辉:其实每一个企业都是中国最好的形象代言人。我们听听张司长有什么说的。

  张骥:我觉得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战略提升非常重要,另外,认识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的现状十分重要,现在我们不仅看的时候不明白,外方更加迷糊。因为从总量来看我们是强的,但是细分它的机构来看还差的很远。我有三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我们的竞争力逐渐在提升。从贸易的角度看,我们的贸易额是美国的5倍,日本的3倍,我们引进外资已经连续十年多是第一位。我们的承包工程累计已经达到4300多亿美金,我们的机械类产品目前也非常受欢迎。

  第二,我们目前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产业规模还有差距。现在从贸易角度讲,客观看确实忧心忡忡,现在我们中国的问题是任何国家都没有碰到的,因为我们改革开放确实抓住了机遇,这个机遇是得益于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我们刚好是赶上了这一拨,这十年发展非常迅猛。那么我们现在虽然发展大了,但是发展不强。现在我也有一些困惑,我们的产业能力虽然不强,但是各个领域都有全覆盖,水上、陆上、天空都有,我们的企业大多都是产品出口型,根本不是纯加工型,往外延伸也非常困难。

  第三,我们的产品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很强的相似性,另外我们产业能力不强,但是我们的顺差在大幅度上升。我们目前还要在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工夫,要像抓GDP那样为企业创作条件,作为我们企业也要有五年磨一剑的精神持续创新。现在好多国家对我们都有抱怨,细分一下,有意识形态的问题,因为世界上还是穷人多,还是会贪便宜。我们现在进入国外的门坎,很多产品低于进入本国的门坎,所以我觉得质量问题必须从法规、标准上下工夫,要做好基础工作。另外还要规范市场秩序,现在我们大多数产品是自己跟自己竞争,并没有跟国外竞争。包括越南人说了,中国的产品质量怎么样,就去称重量,只要重量可以产品就可以。

  第四,我们还要继续培养我们的品牌能力,目前我们的产品只有8%是自己的品牌卖出去的,另外还有诚信体制建设,企业必须讲诚信,现在我们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诚信不足,我们现在企业是什么情况呢?就怕他乡遇故知,这是我们企业的现状。另外还有政策环境,现在确确实实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政府应该多出台一些政策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

  娄勤俭:今天要研讨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如何构建的问题,刚才几位部长发言的时候,都在讲准备好了没有,就是在全球配套资源准备好了没有,我刚才也在想最近我们企业走出去的艰辛,总体来说是不错,但是当中国在发展CDMA手机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浙江的民营企业,收购了美国的一个CDMA的技术型公司,非常不错。国内也一片叫好声,说这是了不起的举动,在美国收购他的技术企业。但是他们给我汇报的时候,说你没有见到大海,对面的岸就跳下去了,游到前面,回也回不来,进也进不了,现在怎么办?他说要一如既往的往前冲,我也很支持他这样的举动,支持他去探索,但是民营企业在探索中遭到各方面围剿的时候,我们的环境不适应它这样发展,我们在走出去的国有配套环境没有给他创造。中国政府我觉得应该树立企业走出去的探索成本,当单个企业走出去的艰辛,我们没有为他创造环境的时候是非常艰难,非常曲折的。实际上我们也在全球配置资源,我们配置资源比如我们的计算机,我们的计算机生产量已经达到上亿台,占到了全球的3/4,我们也是很自豪的,但是我们想想,一个计算机中,我们占到多少份额,一个计算机中,操作系统、硬盘、存储器,所有关键的全是美国的,我曾经在美国发表一个演讲,美国说我们的产业起来以后影响了美国的就业,我说按一个亿的计算机产能来算,要买一亿的操作系统、硬盘、存储器,这样再算美国赚了多少钱,我们只是赚了全球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像我们在04年就呼吁彩电转型,但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应,TCL一直在这种情况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直在大胆探索,所以说今天叫我来参加这个活动,我一听是TCL的,我就来了。但是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的艰辛。像华为与思科的竞争,使得全球都在关注思科把华为看成了竞争对手,因此华为竞争力大量的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占领了市场高端市场,迅速占领全球,成为全球通讯业的佼佼者。这是走出去的典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