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一主题:国际监管改革论坛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0日 10:44  新浪财经
第一主题:国际监管改革论坛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第一主题:国际监管改革论坛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我认为刚才谈到的规则就是说,如果你有这个实体是由国家来支持的话,中国的国有银行,美国是有存款保险的,有存款保险的这些政府所有支持的银行,他们能够做的事情应该受到限制,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则。

  代鹏:

  如果大的来看,每一个体系他自然都有相应的监管的部门,但是美国总体上来看,无非是两个体系。

  体系一: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角度出发,它的市场本身它有一个自我监管的机制,这也就是我们这几年不断地强调的,我们的银行体系要建立起来一个自我监管、自我管理的体系,相信除了罪犯和白痴以外,没有人企图想让自己的银行承受大的风险。而从根本点上来看,一个银行要想发展,还要靠自我监管,不能完全靠外部的监管。

  那么中国应该说是既有市场,又有外部监管,目前应该说内部的监管体系,尚在建设之中,但是我们也有些非常规的监管的途径。比如说西方国家经常忽略的,中国在银行体系内部有包括纪检监察在内的监管体系,这个体系是西方国家完全不具备的,有的时候它的产生的监管的作用还会大大地高于这个外部的监管,包括一般的政府监管所产生的监管的作用。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一个中央和地方,中国的银行体系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实际上我们执行全国统一划一的标准,既使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尚且存在着东部和西部、边远和发达地区的相关的差别,所以应该说这样的一个监管,未来应该向更好的、精细化的角度发展,而不应该完全采取一种简单的、一条线式的、一刀切式的监管的模式。

  樊纲:

  咱们做银行的没法评论监管部门,我是学者我就专门评论评论监管部门。我想比较严肃地提一个建议,我们确实还应该实行分业监管,但是现在金融确实在统一国家当中,在混业过程当中,所以我非常希望能看到中国的监管部门可以适当地统一起来,我因此提一个概念叫做分业监管、统一协调,这样的一个想法就涉及到可能需要从机制上进行调整。现在如果还是分成几个平行的、平级的这个,互相不能特别地干涉,当然互相有协调了。我觉得已经有点儿过时了,能不能统一起来,仍然在几个部门,仍然在分业进行监管,但是要有更加有利的统一协调的这么一个过程、机制、才能够适应我们现在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也防范更加广泛的系统性的这种风险。

  因为你现在确实需要各个领域都发展,但是这个发展起来一定会相互地交叉,一定会形成那种相互交叉式的那种风险,所以我想我到了,我觉得到了思考中国监管体制改革的时候了,就谈这么点儿想法。

  赵欣舸:

  樊教授的这一点,其实我个人也是很有体会,因为现在其实吴晓灵刚才讲的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大家也知道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比如说银行和信托,银和非银联手发出来的产品,其实很多是证监会的范围,其实在国内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下面有请罗纳德·麦金农。

  罗纳德·麦金农:

  如果说是能够协调好的话是可以的,像英国就是尝试过这种做法,英国的兼容监管局,他就是只有一个单一的监管部门,那么他会来监管各个方面,但是他们其实并没有取得很好的监管的作用,我的观点是说,我们仍然是需要监管部门的,就是说不同的银行、保险、证券,他们仍然可以有自己的监管部门,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现在太独立了、太隔离了,他们之间的这种协调是非常不够的。现在我们这三个、四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非常少,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应该在他们之上还应该再有一个统一的监管部门,他们来负责这几个,各个行业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我们并不是说要把这几个监管部门给它合并在一起,而是说在它们之上再有一个更高的同的或者说协调的这样一个部门,这样我们可以应对一些更大范围的问题。

  赵欣舸:

  在座的很多嘉宾对这个问题都感兴趣,我想把这个问题提给三位。

  问题:这个还是跟美元的发行和政策有关,涉及到中国的反应问题,现在一方面有我们目前的汇率制度,当然现在不是说完全地是跟美元直接挂钩了,现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浮动,更多的考虑就是人民币怎么样进一步国际化,或者说比如说在资本项目下进入可兑换的问题,就是总而言之目前美元现在在国际上的强势的地位,然后人民币到底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政策,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才是最有利的。

  我想这个问题还是按这个顺序,请几位来回答一下。

  樊纲:

  简单说我觉得现在真正要做的问题,不是汇率机制目前怎么做调整,我现在觉得应该更多地先做汇率管理体制的改革,允许私人部门、个人持有和运用更多的外汇,改变过去那种强制结汇的那种做法,更多地允许人们持有外汇和使用外汇,包括中国的资本怎么进一步开放,对外开放。就是更多的这种外资可以流入,可以在国际上平衡,我觉得现在是改这个机制的时候。我们三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了,应该信心也比较足了,就是说资金外逃什么的,也不会引起大的影响。

  那么当然我们还需要监控,不是说完全不需要监控,但是更多的存在现在的问题不是汇率的问题,而是资本帐户进一步开放的问题。那么中国也早晚要走向这一步,要早晚朝这个方向迈进,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如果走得多一点、快一点,那么对我们的汇率的压力,缓解对汇率的压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现在主要的压力其实说句实在话不是那个经常账户上的一些贸易顺差,而主要的现在的压力是外资流入的问题,我们要在解决外资流入和流出的平衡方面,如何做得更好,把机制上做得更好,我们对于汇率本身的压力也会有所缓解。

  罗纳德·麦金农:

  我回到斯坦福的时候,那么我星期一的时候,会遇到有100多位来自中国的年轻的领导者,我们到时候会坐下来一起来进行讨论,那么我想其中一个主要的话题就是中国的1万亿的外资储备的问题,我觉得在这个方面中国确实应该需要更加地放松一些。但是的话我们不能能够说马上就放弃我们对这个资本项目的控制,马上就允许外资的流出,因为中国现在是一个很大的债权国,它有很大的一个贸易顺差。

  现在唯一一个能够去在金融上承担这些风险的机构就是政府,所以说这个是政府他在不断地积累他的外汇储币,包括比如说政府下面的这个人民银行,还有这个进出口银行,其实都是属于政府下面的一些机构。你不能够受马上就是说我们放弃对这个美元的这种比较固定的汇率,因为这就意味着,那么那些私人的银行,那些其他的公司,他们都要采取相应的一些抵御的措施来应对这么大的一个变化,所以说你不可能马上就取消现在的这种做法,而且你一旦立刻取消的话,人民币马上会升得非常高,所以这个事情不是一个能够一下子完成的一个事情,只能够采取渐进的系统性的方法。

  代鹏:

  浙江的一带去进行调查,调查中小企业融资的状况,后来我们吃惊地发现,在宁波温州有一块民间融资的月息达到了1.8分,而在成都一带,月息甚至高达5分利,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有人开始探讨一种新的融资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金融创新,怎么创呢?到海外去成立一家公司,让这家公司在当地注册了之后,去找当地的银行去借美元,借完了美元之后,用这家公司到中国内地来进行一个所谓的直接投资项目,签署直接投资项目之后,这样外国的资金就名正言顺地进入了中国,进入中国之后,第一不用承受21%的存款准备金的,第二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以更高的利率来进行相应的融资,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研究之后发现,这样的一种融资的方式,它的利润甚至比饭桶还要高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会发现中国这样的资本、资金的控制,为什么我们经常说很困难。因为它主要是和我们当前的,包括货币出口在内的一系列的政策联系在一起,过度地关注不可能由我们国家内部的货币超发来导致了价格的上涨,并把这种价格上涨定义为通货膨胀,其结果导致中国在过去的几个月的时间当中,把通货膨胀率作为了整个国家管理的核心目标,最终的结果一方面我们难以对包括猪肉来进行有效的调控,而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利率却承受了庞大的上升的压力。

  昨天我们刚从北部湾相关国家回来,我们发现越南的通胀率高达27%,而像印度的通胀率也超过了10%,巴西之类的国家的通胀率也到了9%。猛烈地提高利率,实际上必然会导致货币的流入,对于中国我们回到刚才提到那样的一个问题,中国的资金要想走向世界,可能取决于几个方面的问题。

  方面一:你的产品到底是什么?美元之所以还能维持一个相对强势的地位,主要就在于美国提供的产品和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提供的产品是不一样的。所以劳改生产率、技术结构如果不改善,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方面二:汇率的升值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假如说人民币的升值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尽可能的一次性的解决的话,那么外部资金的流入,相对来说就是必然。我们曾经研究发现过,在人类的投资史当中,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始终处于升值的区间的话,用这个升值区间的货币到海外投资,往往会蒙受巨大的风险,而相反贬值货币如果能在海外进行投资的话,可能收益要大得多,可供参考的例子是日元和马克的升值过程当中,日本企业和经济出现的问题,而英镑和美元自二战之后,尤其进入了一个贬值通道,所可能产生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假如说人民币要想最终走出去,一要靠产业结构,二要靠我们的贸易方面来提供更好的环境,尤其是在周边的贸易。

  方面三:中国需要对外汇体制和汇率形成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谢谢。

  赵欣舸:

  其实大家可以看到这边还有大家提的很多问题,其中很多问题也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很遗憾的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现在这个环节到此结束,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三位嘉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