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富全球论坛中国圆桌会议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6日 21:47  新浪财经

  由《财富》杂志,《时代》周刊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联合主办的《财富》全球论坛于6月26日至28日在南非隆重举行。全球各界领袖共聚开普敦,共同探讨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浪财经作为官方独家中文网络合作伙伴,对此次大会经行直播。以下为全球论坛中国圆桌会议全部实录:

  主持人:欢迎所有的代表,欢迎大家来参加圆桌会议,这是非常令人激动的时刻。我向国际和当地的媒体表示欢迎,有20家中国媒体到这里来。

  非常高兴你们可以和我们在一起。我是高德思,《财富》中国的董事长兼总编辑,我们今天主要的议题是中国的增长,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成功数字是非常巨大,其中有一个例子是在去年的时候,在十年以前,只有6家在财富论坛,现在已经有34家。除了北京还有纽约、伦敦、东京上市的公司数目都有增加。2009年8.5%的增长,以及在全球的表现非常的强劲,你们可能都知道,中国的公司,世界500强中可能会超过50个。中国的增长已经把中国放到一个非常主要的位置。不管是从商界还是在政界,同样也有一些很多的问题。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就是这些,我们所有的这些嘉宾一起来进行讨论。

  那么我先介绍我们的嘉宾之前,我想说一下,我们的一些规矩,你可以按1或者是2听英文或者是中文。欢迎我们的主持人,刘持金,他是泛太平洋的首席执行官,也是代表团团长。

  刘持金:有6个CEO来自中国,其他也是跟中国有关系的。首先我想介绍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还有王建宙先生,中国移动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鲍威尔,财富中国地区部总裁亚洲区编辑。下一位嘉宾是上海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建国先生。下一位嘉宾是何华章先生,中国成都文化交流中心主席,顺便告诉大家,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代表中西部。最后一位CEO是郑方先生,是由凯斯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

  女士们、先生们,我有几个数据跟大家分享,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当时的人均GDP是439美元,这个比1849年还要低,1980年的时候,人均960美元,现在你们已经知道,现在的人均GDP是6千美元。你们可以计算一下,升了多少倍,如果我们看了这些数据,尤其是在过去十多年内,增长是突飞猛进的。

  我首先的问题是,请中国移动王建宙分享一下他的经验,中国移动的成功经验是什么?为什么中国移动成长这么迅速呢?

  王建宙:中国移动是致力于移动通信,随着中国的经济成长而成长。1870年,美国人发明了电话,那么在1882年,在上海首先拉起了电话,100年以后,1982年电话的总数量在中国大陆只有300万部,也就是说100年以后,但是今天现在中国移动的用户增长速度非常快,我们中国移动是在十年以前创立的。成立的时候还是一个小的公司,但是今天我们有5亿5千万用户,我们每个月还增加500万的用户。我们在财富500强里面排名第99位,原因是非常简单的。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给我们非常大的对移动的需求,不仅仅是在城市地区,而且在农村地区,这是最重要的。

  第二是,我们抓住了这样的机会,我们用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力量来实现这种增长,实现这种电信的增长。

  刘持金:谢谢王先生。同样的问题问陈东升先生,他代表中国的金融企业,另外还有股份制,更像私营的公司,那么也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据我所知陈先生是在中国第一个私营的人寿保险公司,他的发展也非常快,我想问同样的问题,在过去十年内,你们自己的经验是什么样的?

  陈东升: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各位朋友交流中国成长的经验。我在想一个课题,一个国家和企业的关系。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和经济体后,美国有世界500强企业占110家。中国这10年经济增长特别快,刚才高总编也讲到,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从最开始几家到现在的几十家。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成为世界500强。我这个企业跟王总的企业还有一些差异。1992年我当时觉得人寿保险在中国有很伟大的前景,所以在1992年我开始想申办一个保险公司。我用了4年的时间,在1996年成立了这个保险公司,它是我一手开创,拉一些民营企业来做我的股东。这14年的时间也是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非常好的例证。

  我记得很清楚,2000年的时候中国有一个企业家论坛,今天是900个亿,不到10年的时间整整增长了20倍,也是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我刚成立的时候,员工只有几十个人。现在保险纯代理人有30万人,员工大概有2万多人,总资产有2400个亿人民币。那时候总资产大概只有50、60个亿。现在总资产放大了几十倍,客户也是一样。所以我们现在的客户跟王总是没法比较的,但是说出来也是很庞大的,大约2400万客户。你可以看到,也是一个在中国高速成长的过程中,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失败,但是在这个高速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行业,有很多企业抓住这个历史的机遇,能够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注重向国外的企业学习,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特别注重人的培养。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我也在总结,以泰康人寿为案例,为什么跨国保险公司在中国发展的不太好?我也在想,我们最大的经验,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中的企业成长路径是不一样的。绝对不能用发达市场、成熟市场(的套路 编辑注)在新兴市场建立一个企业,不能说失败,一定发展不快。

  新兴市场的办法有点像毛泽东搞革命打游击,农村包围城市,占山为王。抓住每一个机遇,采取超常规的发展(策略 编辑注)。如果把我们这么高速增长的案例拿出来放在西方市场,他们一定是不理解的,觉得你这么快的发展充满了风险,觉得你这么快发展里面,很多事情是不能平衡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最大的经验在于,我们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平衡管理的关系,资本的关系,还有一个平衡人才需求的关系。这是我们的几个经验。谢谢!

  主持人:我马上用全球的角度问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问许总,许总是中国一个很大的企业,上海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我们很想知道他的一些意见,在此之后,我们可能用全球的视野看待这个问题。

  徐建国:上海电器主要是生产能源装备和工业装备的企业,这几年快速发展主要是两条,一个是得益于国家的发展和市场的超常规的发展,装备和刚才王总介绍的中国移动有很多相象的地方,中国是1870年有第一台发电机在上海,经过100年,到1976年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全中国的装机容量只有5000万千瓦,到现在为止,中国的装机容量可能已经超过8亿千瓦,有人说已经到了9亿千瓦,也就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增加了那么多倍,而且前几年高峰的时候每年增加一亿千瓦,得益于这样的市场发展,上海电器火力发电装备生产能力已经达到3000万千瓦,3000万千瓦的概念就是说,西门子也好,GE也好,他们在最高年份时候生产能力是1000万千瓦,这样的话我们会发展很快。

  第二个,这几年我们快,上海电器能够比较好的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上海电器从80年代开始引进当时美国西欧的发电设备的技术,80年代末,西欧把火力发电设备卖给西门子,90年代我们一直和西门子合作。到现在为止,上海电器和全世界很多跨国公司,和将近大大小小100家合资企业,有一部分是我们控股的,有一部分是外国公司控股的,比如说像发电设备,三菱电机都是我们控股的,我们和西门子合作,电机和三菱合作,也有一些外国公司控股,比如说在输配电方面,有AVB等等。不管是我们控股还是外国公司控股,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发展,这几年发展都很快,所以我们达到了一个双赢的局面。谢谢。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郑方,郑方也有很多经验在中国投资,他以前在中国建造金融业有很多的经验,从你的角度,能不能给我们谈一下,你们成功的经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