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成长:行业景气变化和证券市场机会(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0日 15:27  新浪财经

  第二个特有的就是我们巨大的银行信用体系。这也是别的国家没有的,今天我们来了很多银行上市公司,不知不觉我们银行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78万亿。大家可以想想银行资产78万亿是多大的天文数字,78万亿相当于GDP的2倍还要多。美国银行体系也比较发达,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大概10万亿美金,美国的GDP大家知道是14、15万亿美金,也就是说银行的资产大概是GDP的70%到80%,我们是GDP的2倍。我们打一个比方,通俗一点说,如果出现了旱灾,我们银行就像一个水库,下面是要灌溉的田,这个田如果是GDP,如果水库面积是田面积的两倍,美国只有70%。所以当用来救灾的时候,由于有这么庞大的银行信用体系,所以开始释放流动性的时候,这个占有绝对绝对的优势,这个是世界上特有的金融现象,这个金融现象也好理解,就是中国老百姓拼命存拼命存最后存出来天文数据的银行信用体系(78万亿)。原来经常讲银行资产已经10几万亿了,20几万亿了,不知不觉已经70多万亿了,当然我包括外币存款。这是我们第二大优势。

  光有银行资产还不行,我们还要知道你水库的水要往下游放,水位要有落差,你水要能放得下去。世界上其他国家你看到,美国一谈救市,谁救市?美联储救市,我们去年一点也没救市,中央银行不但没有放松而且一定程度上略有收紧,我们单靠商业银行就多贷了将近5万亿,这个就是落差,这个落差对于银行来讲就是银行的存差,对于我们来说相对巨大的存差,就是存款大于贷款。这也是全世界特有的,我们这么多年来储蓄高增长的结果。还有一个条件,其他国家在金融危机阶段银行信用都是收紧的,放出去收不回来,只有中国金融危机银行面进一步放松的,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一个列周期的行为,都很难。美国能做到吗?进一步扩大对企业的放贷不可能的。

  我们是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跟GDP相比2倍多,商业银行巨大的银行存贷差,我商业银行通过我存贷差调整可以大量放贷,同时我们商业银行可以反周期放贷。从我们现在讲不符合经济规律,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两个条件结合,既有行政动员所形成的巨大投资需求,又有商业银行的巨大信贷,两者结合,什么样经济拉不起来。

  市场的需求没有了,我通过行政力量跟信用结合所创造的体制外的需求,或者行政体制拉动下的需求非常巨大。所以经济一下子拉起来。没有上面的这两个优势经济拉不起来,这也是中国经济的特有特点。所以被猛拉起来,问题也出在他们身上,我后面也分析,经济为什么出问题,或者经济本身出问题。当你给他吃这个药的时候,你就要知道后面一定有副作用,这是第一个问题。我们靠什么特有因素把去年经济猛拉起来。尽管条件很多,但这是一个因素。

  第二、什么是我们预料当中的,什么是我们出乎意料的。年初想年末的东西,去年投资高增长,出口下降很快,消费起来了,房地产走势年初没想到啊。可能大家都有感觉。去年房地产起来是年初没有想到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年初的报告,这一轮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如此巨大,房地产调整正常都是2、3年甚至4、5年,这一轮对房地产的打击一定是长周期的。去年年初的时候,没有人想房地产在去年会出现那么大幅度的猛涨。

  我们想到了,只要这个政策下去,政府投资这么猛,中央地方合力这么强投资肯定起来。出口下降这个我们也想到了,降20%也很正常。消费有一点出乎意料,因为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说要刺激消费,但没有作用,去年刺激消费确实基本上打蛇打在七寸上,政府用的点非常到位。特别是家电下乡,没有谁特别看好家电行业,因为80年代90年代已经非常成熟的行业,不能说它不好,它的增长速度,包括我们家电全球也很高,所以增长速度不可能弄得好。没想到上市公司成为我们高股价的上市公司。迎来了第二春还有第三春。

  我们消费政策刺激得比较到位,特别家电补贴,家电下乡。为什么那么灵,原因有很多方面,我个人有一点感觉是他抓住了中国农民的消费心态。(我可能用得词不一定很对)农民对购置成本很敏感(我们讲的不是贬义)有一点爱赚小便宜!看到隔壁老王家买的电视,又是国家补贴13%厂家让利,老李就觉得要去买,不买吃亏了,补贴价格这么大能不买吗?所以相互在价格攀比。但是其实他有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其实去年家电下乡抓住了农村的消费心理。汽车本来就是销售的高峰,国外一点也没有影响我们,再加上补贴,有上升也是正常的。去年消费略微有一点超过我们预料。只有房地产是当时没有想到的,当然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想,是最应该想到的事情。贷了10万亿信贷进去,多增了5万亿,自然会影响。首先信贷所撬动的就是资产泡沫。信贷撬动的不是CPI是资产价格,成本撬动的是CPI。多增了这么多信贷,有钱人必然想到,不管你说有没有通胀不通胀,未来趋势是贬值的。这种联想是很强烈的。所以房价上涨股市上涨,资产价格上涨理所当然。当然我们讲确实把经济拉起来了,但是这个成本代价也是很高的。

  下面来看第三个问题,采取这种方式把经济拉起来,你的代价是什么?或者说副作用是什么?

  当然第一点大家就想到了,一定会刺激资产价格猛涨,甚至形成泡沫,我们反过来想想,多贷了5万多亿的信贷,多增加了1万多亿的GDP。我们30多万亿的GDP,一年GDP涨10%就3万亿。我们GDP总归4到5%的增长,还有3点几到4点几的刺激的功劳,你多投了5万多亿信贷,多增了1万多亿的GDP。当然不能这么分析,但是直观就是这么事情,所以必然形成了资产泡沫。

  第二点形成了巨大的信贷基数效应。信贷总的来讲一年比一年高。第二年新增的信贷一般来讲总是比第一年高。原来3、4万亿,4、5万亿新增,一下子跳到9万5到10万,以后会在很高的基础上增加信贷。所以必然形成了信贷数量级高了。第三点,必然让人产生通货膨胀的预期,有人说中国蛮怪的,光说通货膨胀但是没有通胀,我们要反过来想,为什么他没有通胀,正常情况下这个时候你应该要通胀。我打一个比方,一个人伤口感染了,你应该发烧,偏偏你就不发烧,你没病很厉害,但是体征上没有表现出来。货币跟着CPI决定该投多少货币,那个时候已经出现投过量有问题了。后面我们讲分配的时候再提到这个东西,一方面低收入分配,另一方面拿信用货币。拿到信用货币大家不感觉到贬值,因为没有通胀,信用货币就可以不断投放,投放多一点好像也不碍事,最后越投越多,信用货币越滚越大。老百姓那边信用资产越贬越厉害。所以某种程度上中国经济表现为没有通胀的过热。

  第四点,地方政府积极性很容易调动起来。就像放虎归山一样,笼子一打开老虎就跑出去了,所以有那么大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力量,有那么大的投资热情,但是当你开始要把它关回笼子的时候,你漫山遍野追老虎把它赶回笼子那就难了,所以我们30年一点不敢很放手给地方政府搞投资,一直不敢彻底把他们热情给打开。所以就给我们今年调控留下难度。这是我讲的第三方面的,去年这么调控所带来的副作用会是哪些。

  第四,今年到底是一些什么问题呢?到底现在的经济是好还是不好呢?证券研究机构本身就看错了?经济确实也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差,但是总觉得问题是存在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想今年遇到了经济问题和难点。贾康老师讲的难点主要在政府层面,我们主要在这些方面。

  我们现在的经济表征上从1季度来看很热。热不热看价格,TPI,CPI都很高,资产价格这么高那就叫热啊。所以表征上很热。实际经济复苏运行又不是那么稳那么强,这就是当前最突出的毛病。或者我个人感觉一季度的经济复苏或者过热有一点虚假的过热,不是实体经济(整个经济)运行那么牢靠那么猛,以致于没有那么正常就过热了。实体经济有冷有热还在慢慢复苏过程当中,基础还不牢靠,但是表征经济运行的指标尤其是价格已经热了。这就是当前存在最突出的矛盾。资产价格已经膨胀了,CPI逐月走高,整个企业家一季度对经济预期非常乐观,所以这些方面看过热没错。表征过热,但是实际没有达到过热的程度。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