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敬琏:宏观经济面临困境 出路在于产业提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3日 12:19  新浪财经
吴敬琏:宏观经济面临困境出路在于产业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来源:新浪财经 丁蕊 摄)

  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小额金融创新与农村发展研讨会”于2010年6月12日-13日在山西永济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活动。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

  以下为吴敬琏发言实录:

  这两天会,内容非常丰富,形成了很多重要的共识,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特别是我个人收获特别多。我以前就说过,我对经济学家够不够格的方面就是看他对农村的态度问题。

  虽然文化大革命期间和“四清”期间,被动地在农村生活了三五年,但是后来搞改革,着重的也还是宏观经济和城市工商业。特别是我是北京富平学校的理事,说要来现场调研,已经说了好几年了,这回才如愿。

  虽然自己努力不够,这两天的会我感受还是比较深,有很多。所以我试图把大家的议论,我们现场调研所看到的情况,试着从我自己感受最深的里面讲五点:

  第一:我感觉到,通过这次会议,通过我们昨天的访问客户,我感到我们这个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的现代化,这个大的事件正在开头,这个潮流是会改变我们国家面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从这个地区来看,大家觉得很小,我们小额贷款公司是基本上服务两个乡镇,从小范围内,不是说蓄势待发了,是一个已经看到了大潮的潮头已经起来了。当然,它的条件比较好,它的各方面的工作,加上草根金融的发展,使得他可能是站在中国农村这个大潮的前头了。

  但是虽然是一个地方,你就可以看到,整个中国农村新的革命,就是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的现代化,这个革命是蓄势待发的。这几年关于中国经济三十年的总结和对未来的估计,给人一个印象,给人一个图画,这个图画就是用常常讲的一句话,“中国城市现在已经跟发达国家,美国、英语、法国差不多了,农村像非洲”。

  就是对中国农村的面貌给了一个很惨淡的图景。我们自己虽然不太服气,可是底气还是不足的。现在有一种“开倒车”的议论,就是中国的改革,虽然他也承认我们的工商业的发展已经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了,但是经常用农村的一种惨淡的面貌来证明中国的改革,甚至是路走错了。

  这两天的会和我们现场的考察,我觉得最大的一点收获,有一点底气了,这是经过三十年改革,我们这个路是走对了,要实现我们的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的现代化,三十年的改革为它准备了条件,这个高潮将要到来,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的潮头,这是我们要努力去工作,促成它的实现,是完全有条件的。

  从理论上说来,这个事件本来是比较清楚的。什么叫完成工业化呢?什么时候开始作为农业的工业化,或者农业的产业化呢?从理论上很清楚,它这个时点就在那个所谓“淘空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个时点。社科院的教授在三年以前已经告诉我们,出现了新的现象,这个现象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拐点出现了。

  当然现在还是有争论的,说这个拐点可能是一个时期,有些人看着要长一点,就是这个拐点可能是要经过好多年,并不是一下看出拐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它不是那么直接显现出来的。

  总之,大家都认识到,这个确实在我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过程中,它已经到达了某一个临界点。前两年争论比较大一点,这两年农民工的工资提高,这种趋势和农民工短缺的现象,证明了蔡教授的观察很有道理,从理论上说是这样。

  但是,实际上,在我们中国的情况下是不是这样呢?我想我们这两年,给我个人的印象,我觉得从这个地方看,确实是这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体上都转移了。

  于是我们就出现了非常喜人的现象,比如昨天下午我们座谈,十几位,我们的客户,你看他的创业,老实说,像我们这种城里人是没有想到的,种田大户出现了,五十亩到五百亩的种田大户出现了,而且经营得相当不错,还有其他的专业,养猪的、果农。

  当看到这个,从整个国家来说,就是五百亩、一千亩也不算什么,但是这个是一个新时代到来的迹象、信号,我们要非常看重这个信号,甚至从宏观经济来说,现在真是处在两难的状况之下,但是出路在哪儿?我们宏观经济当局能够保持它不至于出现大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出路还是在于微观,还是在于产业的提升。

  我们这些年讲了很多,从1995年讲起,到了2005年就提得更明确,就是这个出路在于实现解决发展方式的转移。我想我们现在的宏观经济是很确切的,有没有出路?出路就是我们用一切方法稳住它。在这个情况下,实现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移。

  这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移,在“十一五”计划里,这个途径做了规划,大概是四条,一条是农业,我一会儿再说,一条就是现有制造业的提升。第三个就是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再就是用信息化来改造我们整个的经济。后面的三项讲得比较具体,这个第一项是比较抽象的。

  我说“十一五”,“十一五”的时候还是比较抽象的。在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配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它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实现劳动力转移。虽然讲得比较抽象,我们跑这儿一看,我昨天下午座谈会,我觉得如果我们全国不要说全部,有一半的地区能做到这样,这事就解决了,当然了,我们城市的工商业怎么提升、怎么转型、怎么发展新兴产业,但是那边看得好像比较具体,这个比较空。

  这么一看,我觉得应该增强我们对形势的认识,增强我们的信心,找到我们走出现在的困境的道路,我们不要讳言,我们现在的经济真是处在一个困境当中。不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样,三十年的路走错了,三十年的路就是走对了,就是因为有这三十年,所以才具备了这样的条件,这是第一点。

  第二、从这两天的会,和我们的现场调查,可以看到金融,在实现我们的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的现代化中间,它的作用。中国人其实是富有企业家才能的。

  现在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的短板,最短的短板就是资本,所以你把资本这个短板拉长了,这个桶的容量马上就上去了,这个道理也是我们经济学一个很普遍接受的一个道理了。我们跟学生讲课,主要讲到资本的秘密,和穷国人民不是没有资产,他是没有资本,他是不可流动的,所以就富不起来。我们也会讲《从资本家手中解决资本主义》这个也是讲金融的作用,这个都是理论。

  我们在中国的农村中,一般的规律性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可能他是我的学长,茅教授在中学的时候,我们是同年级的,所以是我的学长,他比我大一岁,茅教授可能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像我们对农村不是那么熟悉的人,跑那儿一看,昨天下午的座谈虽然时间很短,有口音,又听不太清楚,但是一个一个创业者讲着他们自己的故事,那是有非常坚实的论据来证明了这一点。

  汤敏问他们,一个一个问,借两万块钱,你能不能做到,翻一翻,所有人回答都是,这不是需要一年,三到六个月就可以借了两万块钱,还掉两万块钱,净挣再两万块钱。就是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加上资本这个短板,他就能够,对他的一个家庭来说,应该创造了奇迹。

  你想全国的农民都这样干的话,那就是一个大奇迹了,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能够做到这样。所以,我通过这两天会,我深切地感觉到,我们这个工作的意义。如果我们占人口一半的人,我们能够使他用金融去使得他的创造力发挥出来,那么我们整个国家的面貌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第三、既然现在我们处在这样的现实之下,而农村金融、草根金融又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第三点意见就是我们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扩大我们草根金融的规模,改善他的经营,能够充分发挥他的作用。

  现在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还是有很多障碍的。像我们富平小额贷款公司,茅老师一直说是“非法的东西”,“非法”一直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剑,我们刚刚取得了合法的地位,是去年的事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