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王石黄怒波巅峰对话现场(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7日 20:52  新浪财经
图文:王石黄怒波巅峰对话现场(6)
  “巅峰对话——海拔8849” 王石、黄怒波登顶归来主题分享活动于2010年6月7日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举行。上图为王石黄怒波巅峰对话现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王石:当然有变化,年龄增长了。我先汇映以下杨鹏刚才说的这个登山探险民族,登山遇难的人和民族现状,国家现状有什么关系,这个统计是有的,每年都有统计遇难人数,哪个国家的,从亚洲来讲,在60到80年代,在我们亚洲人在世界上登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是很明确这个就是日本人的世界,恰好跟日本经济起飞是非常快速,这里亚洲就是日本人的身影,但到80年代以后,我们会发现另外一个群体活跃起来,像日本登山死亡率下降,但是另外登山死亡率在上升就是韩国,到2000年以后,比如说刚才说是今年,我们登珠峰中国人上去16个人,代价是在另外一座山峰我们一支中国队三个人遇难,显然是随着中国人登山的活动的活跃,我们死亡数也在增加,所以从登山运动很明显跟国家民族兴旺是非常密切联系在一起,即使在现在我们现在的登山人数,当然包括死亡人数是没有办法跟日本相比,更没有办法跟韩国相比,韩国是非常活跃,尽管是一个人数上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南坡韩国有三个队,是非常活跃,包括我们7大洲,到处可以你能相遇亚洲队第一就是韩国队,第二就是日本队,当时我们不被认为是中国人,甚至中国人马上想到台湾人,还是香港人,不会想到大陆人,现在讲顶峰大陆人是占主导,国际登山史,真正登山运动是瑞士一位科学家,登阿尔卑斯山,开始现代登山运动,很快比如说意大利,法国人,波兰人,也包括俄罗斯登山一直是在西欧,很有意思地中海地区法国和意大利,现在可以说是美国是登山大国,尤其现在商业登山美国人在主导,也和他的国家经济定位相称的,在这里有很多登珠峰有很多这样登5、6次,当然不是说像我这样,登一次成功,再登一次又上去,有很多人没有上去,我们这次有一个日本老太太,这次没有上去,其中有一次距顶峰只有40米,这次是第5次,很面向到了二号营地,到三号营地是不可能,但是她撤离大本营的时候给她鼓掌,第一她的体质实际上很为难的,但是非常顽强,再一个不仅仅是登山,她带一个小录像机,每次登山都把登山过程记录下来,去年曾经参加东京电影节把她登朱峰没有登顶,老年人眼中珠穆朗玛峰这样一个纪录片,参加东京电影节而且获得二等奖,她临走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专门负责摄像,在采访她的时候,我看到她眼神问她您明年还会来了,她没有说是还是不是,但是感觉上是一种无可奈何但是她绝对不是为了登顶而登顶,完全是为了展示老年人的生活,实际上现在登顶珠峰最大年纪上70岁有四个人,其中三个就是日本人,日本男性,其中一个是我那年登顶珠峰是71岁,早我一个小时,那年创造人类登顶珠峰最大年纪记录,我那年52岁,不以为然,不是为了登山而登山,通过登七大洲感受当地文化生活丰富自己,登山也是一样,跟日本比人家最大年龄是77岁,我们今年才59岁,那一年很快上了两个日本老人家,但是生辰比他大几个月,他表示08年奥运会要自己来创造人类登顶最大年纪,他为了实现这个话,跟中国登山协会签了合同,来训练,像我们中学生专业运动员一样,走路绑沙袋,睡低压氧仓,在75岁的时候医生检查说他心脏不适合再登8千米的山峰,他为了登珠峰动了两次搭桥手术,08年奥运会是不允许外国队到中国来登山,他临时改成南坡登山,他对两次登珠峰是这样描述,第一次像下地狱一样非常磨难,但是第二次登珠峰感觉像上天堂的感觉,在他登顶珠峰前一个礼拜上去一个尼泊尔老头78岁。当然了现在这个吉尼斯大全记录是他的记录,因为尼泊尔人说他多少岁也不好证明,不是说造假,因为吉尼斯要一些证明,夏尔巴人出生没有出生纸,他还是吉尼斯大全记录保持者,但是80岁他还会不会继续登我就不太清楚了。

  主持人:刚才王总说登顶记录我相信一个小细节,这个小细节也跟破纪录有关,上一次登顶是52岁是中国登顶年纪最大纪录保持者,之后连续7、8年没有人破这个记录,今年连续出现一个破记录的情况,首先17号是黄先生登顶迫了王石记录,但是这个记录只保持了两天,22号这个记录又被破了。

  王石:王健我们一起登过山,他节奏不太好,我显得比他强,这一次我们开玩笑,这次他的身体状态非常不好,让我让着他20分钟,实际那天登顶我一直以为他在我后面,我也没有让他的意思,我觉得登珠峰怎么能让呢,但是我到的时候看到他已经站在珠峰上,事后我们同事猜我是让他,但是我没有让他,第一我以为他在后面,因为他走得慢,他先出发,他实际上比我们早出发了,实际上他一直在我前面,我以为他把黄怒波的记录破了,因为我们在南坡不知道北坡的情况,孙冕年纪比王建大一点,也就是说王健没有破记录。所以开玩笑讲现在是80、90后年代,今年10年登珠峰是我们50后的人的年代。

  主持人:这种破记录的顺序,这种心态是不是企业家的心态我一定要突破,一定要破一个记录。

  王石:当然。

  主持人:对这个问题最轻松回答真正揭示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多企业家,勇于探险的人要登珠峰,是我们灵魂引领我们往上走的一个。这个灵魂不仅仅引领我们今天两位登顶英雄,引领我们所有的渴望突破这样的一些企业家,也引领我们在座每一位北大同学还有我们民族,真正面向未来做出更多的突破谢谢各位。

  最后听王总讲这个故事,很同情笑了他背了20多面旗帜,但是有两面跟我们活动有关,一面带下来赠送给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还有一个绿公司杂志的旗帜,我们有请刘东华社长和张维迎院长接受这两个礼物。

  谢谢,最后请同学们提问。

  提问:我知道王总去过北极,很高兴我今天看到你,我的体验想象跟珠峰体力上肯定是不一样,但是我想问王总的是您到北极点跟到8848你的心理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王石:应该是完全两种不同感受,实际上作为极限运动,探险运动所谓7加2,我很得意我是7加2全球我是排第十,也就是说才十个人,但是我想这里什么意思,因为我7加2完成以后发现走两极是完全不同方式,登珠峰完全是缺氧情况之下慢慢耗自己,登珠峰有一个计算最后一个礼拜时间差不多耗50到60天,最大消耗就是最后登顶下撤的时间,这是一个什么消耗相当于跑5次马拉松,为什么体重掉很多主要就是最后5天消耗掉的,这个消耗是非常大的,我们用徒步穿越南极北极,那个运动是全力以赴第一非常冷,第二空气氧气是非常足的,所以才能全力以赴,空气稀薄你想全力以赴没有办法,为什么全力以赴要拖40公斤雪橇,包括你的账篷,食品,包括紧急包,掉到冰窟窿里面好换衣服用的,要全力以赴拖,必须一个小时消息一次,做什么要狂吃奶酪,后来发现走南北极不登山,为什么我排第十基本上是两种运动,我就很不适应,因为我登山第一我不休息,第二我不吃东西,不喝水,连续十五六个小时,是没有小便,但是要很慢,因为我习惯这样登山方式,一般也不是不休息,顶多是三四个小时,五六个小时,但是像我这样比较少,就是不休息,北极刚开始我也是这样,他们吃东西我就站着等他们,然后继续走,两个小时以后开始虚脱,这两个小时要全力以赴走,外面是穿鸭绒衣,里面是大汗淋漓,走了才发现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一个是缺氧运动,要慢慢耗,另外是一个有氧的运动。

  提问:黄师兄在北大读了四年本科毕业以后在110周年评为北大杰出校友,您在北大这么长时间,包括毕业以后,之前,北大对您人生的影响多大。

  黄怒波:原来体会不到,当初北大出来是在中宣部工作,当时想不到,包括当时在中宣部离开当时是很高的职位,就不做了,我想人生不能就此过去,在机关里面,应该要挑战,这个是北大精神,北大精神给你的东西无法用言语书面写完,在你的血液里面的,我想就是一个不甘落后,不甘寂寞的,山鹰社为什么要飞,第一如果说山鹰社就此罢休我们这些学生生命就白白失去了,我们民族要有什么精神就是要山鹰社精神,敢于挑战,创新这个是中华民族需要的,北大把这些东西灌输到企业,这么多年做企业登山也好就是不断做事情,在挑战已经不论胜败了,但是我不能安乐,不能守在那儿,今天对北大的同学来说,对每个大学的学生出去以后都会有比较,但是不要忘了作为一个北大的人是敢于挑战和承担责任的。

  提问:像黄总您这样一个企业家在经营企业过程中,您身上特性是比较明显,包括你攀登珠穆朗玛峰最顶峰还不忘读诗,你企业做重大战略转型包括最大决策是企业家理性占首位还是诗人特点影响你呢。

  黄怒波:你们不了解坐身边王总他真正是一个诗人。我是认真负责讲的,诗人情怀不一定拿诗的语言表演,他上升对生活的一种反思,上升为精神层面享受,我们在山上,跟王总谈很多,印象很深刻,他已经回升到一个哲学终极方面,你觉得经营企业应该这样很严厉,但是你要看一下王总的书,第三看王总的散文我说凡是写到万科的书我直言是另外一个语言,但是写到自己的游记是另外一个的,又是诗,你们拿一支笔画企业家,地产商这些家伙都是坏蛋,总画这条线,但是我讲一个特点,现在实际上很多校园里没有文化人,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家是文化人。这个观点我说这个话是有的权利的,因为我是跨双重身份,一个是企业家,整个在世界诗歌界都在活动,跟知识分子打交道,我看到很多企业家中国的企业家其实内涵很深,第一重要性企业家都是创业者,西方大部分是继承者或者职业经理人,但是中国企业家真的是自己创业打拼出来,所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调控,第二都是文人,像我这样下海的,所以文化色彩很强,今天下午开会,我这个俱乐部需要使命感及我们这一代做企业的人使命感过于强烈,我们老想拯救人类社会,但是我们又做不了这么大,80、90后文化色彩很浓做企业,我不敢说,你提这个问题希望从今天起把概念转换,我做企业是理性还是感性,重大决策肯定理性,第一想我能不能破产,第二想我们能不能给员工发工资,但是有感性的东西,有的太麻烦不过如此就不做了,大概就是这样。

  王石:在大本营对黄怒波一句话印象很深刻,他对自己的评价登山的时候要总结自己,第一我不伟大,这个意思是什么,他曾经觉得自己很伟大。这句话第二句话但是我也不渺小,但一翻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走了以后我们就说他完全变了,一般说自己不伟大并不难,但是同时说自己并不渺小,我并不渺小我要做什么,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一点觉得黄怒波这几年登山,为什么来评论他,起因是这个,每个人都能看自己,第一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伟大,但是同样我们也并不渺小,我们可以做一些我们想做的事情在社会有限生命都中做一些不遗憾的事情,这是我在登山当中跟黄怒波相处多了的感受。

  主持人:即不伟大也不渺小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的结语送给大家,谢谢。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