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王石黄怒波巅峰对话现场(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7日 20:52  新浪财经
图文:王石黄怒波巅峰对话现场(2)
  “巅峰对话——海拔8849” 王石、黄怒波登顶归来主题分享活动于2010年6月7日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举行。上图为王石黄怒波巅峰对话现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所有回来之后我跟曹俊交换看法,就建立了一个很小的基金,对我们北大山鹰社已经遇难的家属,应该对更多给予资助,这样对我们活着的人才是一个安慰,我们委托调查,现在一些家里情况,5位遇难家属有两个家庭是拒绝接受的,我们生活得很好,我们不需要外界资助,不管是好意还是什么,我们不接受干扰我们平静的生活,这个是我很意外的,这次在珠峰大本营跟黄怒波交换了想法和做法,他说我跟你一对一,你已经投入多少钱我再投入多少钱,首先对已经失去的人的关怀,让他们感到首先社会上还记得他们,再有就是民族缺少这种精神,作为20岁出头就离开的人,当然是悲剧。从人类发展,地球历史,50亿年,人类生命作为个体生命50年,20年,一千年我觉得都差不多,真正说如果把我们生命富于意义讲他起到什么作用,山鹰社和遇难5位同学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虽然作为个体是一个悲剧,因为他们集体这样遇难,引起社会震动,社会反思,才觉得他们这种精神是更值得肯定,这次登山十年,在西夏巴马的体会,这次跟黄怒波一交换,他也是老北大的,他的精神非常清楚,去年登北坡,今年在南坡还登,我这回回去动员周校长,要和山鹰社一块登,借这个机会说一些我的感受。

  主持人:送给我们这些先行者也是送给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我们话题有些沉重,真正登山过程中死亡是随时在身边等待甚至陪伴你们,这次登山队伍有十人队伍,有三个遇难了,其中有一个队员是不是黄总还认识,见过。

  这种登山面临这样危险,时刻伴随你们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多来一次,多一次风险,为什么还要再来一次。

  黄怒波:登山一开始是好玩,我看王总上珠峰了,我觉得我也想登,乞力马扎罗,05年,06年我我失败了因为没有训练,后来发现实际上是一种挑战精神,今天有一个记者问我你怎么看待冒险精神,第一冒险精神是企业家本能,今天中午美国大使谈到冒险精神是企业家天生的,但是如果说对的话,它的回报会很高,但是我想企业家做企业的天生潜在的东西,让我不服气登山,后来发现不是你征服山,而是山在教育你,因为你说到死亡的问题,我不知道王总,去年北坡没有上去,当时我没上去看到是受伤队员在前面,登到8500的时候,是中国坡,直上直下,直接爬,晚上突然发现只能看上面队员,就把这么大石头登下来,砸在藏族向导头上,当时他昏过去了,把氧气我们出发开到2,我们开到5把他叫醒,我走到那一看他的血像石油一样,因为天很冷,零下30多度,到处都是,我想他可能活不了,但是我们身上一块纱布都没有, 就看着他,我带着两个步话机,说山上出事了,大本营才知道,队伍前面人都走了,留下一个小孩陪这个小伙子,山上人死亡不是累死是因为精神崩溃,,天黑往下走,8000米高度,两三个小时都到安全地带了,最后他放弃了,我不走了,什么意思,我今天就知道我要死了,但是我就不走,只有登山才能知道生不如死,是心理上放弃了,不够坚决。

  主持人:这个时候生存下去比坐下来更难。

  黄怒波:可能心理崩溃了,一步都走不了,我觉得必死无疑,把高山摄像叫下来,这个时候还摄什么像,给他一个步话机,跟大本营是有沟通就没有死,但是没有走很冷很快就冻了,又看到死亡的人是一个韩国队的,队长登顶峰那天已经下午了,两三点不应该再上了,我们一般都是半夜走,雪山白天非常热,没有云,没有风的时候热的要死,碰到两个外国队说不能再上,他不听,过了两个小时就冻死了,等我上去的时候,跟他尸体擦肩而过,这次8千米又是这样,上去头三天,训练到7300,下来的时候俄罗斯队上去,5个人,都很年轻,打招呼,大家擦肩而过,有一个人矮,大概就是死在8千米,他登落子峰,他在队伍最后面,他自己走累了走坐下来休息,一个人要睡觉,只要一睡着就必死无疑,就死在那了,把他放到帐篷里,我上的时候又是跟他擦肩而过,我一看一米七多的个,你看到这么多死亡,还看到这么多尸体,你下来以后每天脑子是在山上,不做这个梦也要做,但是反过来这些东西,到顶峰的路是由生命堆出来,这么多年不停有人死亡,为什么还要去,登山再保险也有偶然性,北坡上去,一个英国人到顶峰突然双目失明,他就死在顶峰,眼睛突然失明,顶峰从来那个冰不会掉下来,今年正好掉下来,也是两个英国人,死亡这个东西会不期而遇,或者很鲜活的生命会出现这个问题。

  主持人:你们有没有想象过死亡会是自己呢?

  黄怒波:这个毫无疑问,讲一个故事,北坡一个女孩子自己上去的,把保险环一挂,因为是挂在自己绳子上了,为什么我们不怕,我们都有向导,那些死掉的人都不配向导,第一可能是大意,第二可能是经济问题,你不配,我一会儿要死,我也必须睡十分钟,北坡下来一方面有诱惑,睡觉像天堂一样,你登山看到灾难,死亡很多,最后有一个体会觉得你可能更珍惜生命,但是反过来你也不会太在乎,不在乎明天死了算,既然活着一定要做一些事情,要么对自己挑战,要么把别的事做好,登山的过程是对生命一个思考的过程,王总讲的也是这个道路,我在大本营跟王总讨论王总的书的一些问题,遇到这些问题还会不会去,还会去,为什么就是说你可能在追求精神上的高度,你可能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包括死亡。

  主持人:黄怒波先生说王石先生经历过那种感受你肯定有经历过,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生死一瞬间的感受。

  王石:实际有两个层面,一个就是登山当然你要面对死亡的,人家很多人问我你登山不怕死吗,我调侃式回答我不登山就不死了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实际上登山因为刚才说到面对生命,面对死亡,登山本身就是一个直面死亡的过程,这是我登山十一年最大的体会,你没有办法回避,必须面对它,能直面当然就会比较坦然,不是登山时候怎么面对,平时生活当中会更珍惜生命,更多会想生后的事,因为你直面他,你想到你不在的时候会怎么样,比较西方有遗嘱的习惯,东方人没有,尤其是台湾大亨王永庆,年纪很大,但是死亡的时候因为遗嘱不清楚,家族闹财产纠纷现在还在闹。

  主持人:你之前会做这方面的安排吗?

  王石:那是隐私了,我们谈这个事他是怎么对待这个事情的,一个就是您面对的危险,还有一种非常危险,但是根本来不及害怕已经是本能反映。我记得一次在登不是很高的山,新疆的,5000多米,下撤的时候,安全绳被冰砸断了,一边就是冰壁大裂缝,91年还是92年日本队下撤的时候,他们卡在冰裂缝就在那遇难了。我过这一段的时候是一个人,安全绳砸断了,过不过,不过呼叫救援必须要等两天以后,我等不到,只能过,一滑掉下去就跟这个世界告别,来的时候有安全绳,我走了那路没有用15分钟,我下撤没有安全绳,又不能滑下去,走了两个小时,我走的时候觉得整个视野宁静下来,风也停了,雪也停了,我过了以后,整个后背冒汗,其实风雪一直在,只是你精神集中到了极致,自己并没有能力处理那种情况,我一个人要登顶,遇到情况就是可以说能活着回来是侥幸,那是一个很恐惧的过程。

  再一次是登北美麦金利,横切一个雪壁,脚一失就下滑,本能的来不及任何考虑,双冰锆切上去,下切力量太强,皮套断了,好在我的手还在冰锆 ,登峰以后我们看到死亡都是一串一串的,1923年,加拿大队谁谁,1924年美国队谁谁,1967年韩国队谁谁,都是三四五个,看到这儿才冒冷汗,如果不是冰稿,后面还有三个,四个墓碑又有了02年中国队谁谁,事后感到很恐惧,这个都是说遇到危险。

  主持人:这一段给王总鼓鼓掌。

  王石:我说一下实际上登高海拔濒临死亡是什么感觉,告诉你们一下也是事后才知道,当时不知道,03年登珠峰,氧气快没有了,当时指挥让我下撤,8千米往上爬,往下撤没有氧气很危险,这都是事后想的,当时指了指顶峰后就下撤,那时候也是风雪但不是很大,我觉得两个耳朵很暖和,感觉太阳温暖我,我一看没有太阳,但是就是感觉温暖太阳照耀你,你觉得全身很温暖,再一个就觉得如果能坐下来,就太美妙了,如果能让你闭上眼睛太美妙,但是有另外一个声音提醒你,你绝对不能坐下来,你坐下来就要死亡,但是你没有任何恐惧,就是觉得坐下来会非常舒服,我下山以后跟高山医学医生交流的时候,医生告诉我,你那种状态就是濒死的状态,换句话说讲在高山上攀登缺氧感觉是美好,所以在8千米的时候遇难的人没有面目很狰狞的,比如说刚才说的韩国队长,脱衣服说很热,那个时候想放弃也是很容易的,因为给你很美好的感觉,像另外一个天堂的状态,所以最后要放弃根本不是很困难。

  主持人:另外还有另外一个声音告诉你不要放弃继续走下去,那种声音是什么,信念,信仰还是什么。

  王石:你登山当中告诉你,高海拔情况之下,缺氧情况之下,你坐下来就要面对死亡。

  主持人:脑子里面仅存一点就可以挽救你。

  王石:有的不是走不出来,他就是觉得很美好,是否真的死了是另外一个世界很难说。

  主持人:刚才说的话题似乎很沉重,我相信一点,还有更多人愿意多次登顶珠峰一定是有一种我们可能不登顶的人体会不到的快乐,甚至是一种烂漫吸引人的感觉。我们有证据,我们看一下大屏幕,看一下黄怒波先生在珠峰之巅上在做什么。

  (VCR)

  主持人:这首诗是您专门为这次登山做的吗?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