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呼唤大公益时代》文字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 15:34  贵州卫视《论道》

当然我们也遇到,前几年因为我在民政部工作的时候,也主观社团登记工作。咱们国内有一个通病,这个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所以这个管理体制,社会力量,组织形式怎么组织,我想最后发展的趋势,就走登记就可以了,不需要主办机关。

另外我想我们的一些民间机构,也该提升自己的自身的素质。因为这个民间机构成立起来不管大和小,要想在社会上站得住脚,首先靠你的自身素质和爱心。

我们的国家慈善机构,社会组织也应该像发达国家一样,要建立一个精干的专业化的队伍,有专业素质,懂经济,懂法律。比如我们总会,现在我们50个人,已经有28个人是专业的慈善工作者,拿工资的,像我就属于是志愿者了,因为我从中央机关,去年刚刚搬出去,就算志愿者。有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有一定活动,热心参与,算志愿者。给点补贴,做点义工。另一部分人,一定要精锐建设。如果我们这个组织没有建设好,素质不高的话,真正放开的话,它确确实实不仅发挥不了自身的作用,而且还可能会出问题。

龙永图:我赞成这个范会长的讲话,我们民间这个迟早是要走上这个登记制度,这个搞这个民间组织这样的,干嘛一定要审批机构,他搞教育是不是有经验,搞卫生是不是有制度,他搞来搞去,搞得不好的话,他就会被淘汰了,

我认为在中国的话,也会通过优胜劣汰,逐渐形成一批很有公信力的,高素质的团队。这个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另外,现在我们讲的是公益事业,刚才范会长讲的话,就是搞公益一定要是搞专长的,就是把公益做的很专业,第二它还能赚点钱。一方面是公益,一方面是事业,就是在国外,有一些很好的基金会。它是很赚钱的,他的本金都是不动的,它都是通过投资,经营,使它的基金不断在动,使它从而公益事业的投资基本越来越大,这有一帮很专业的人,我们年轻人应该改变一个观念,我们今后要到公益基金,公益机构去工作,我最多拿一点志愿者的钱,我买房子也买不起,我养家糊口也不行。

范保俊:我们工会做了一个改革,就是参加国家,国家没有对社团做规定,但是一个大学生,他去以外,能拿到3000多块钱,现在来的人很多,在国际上这个公益机构的工资,比公务员还要高。

龙永图:是这样子,所以我就是说是要鼓励那批大学生,优秀的,学管理的都来到这个公益的机构里面去,这样的话,他会大大的发挥作用,不要误解,让你到公益机构去工作,就是让你去当志愿者,年轻人他总是要养家,他总是要买房子,你让他去当志愿者,让他去喝西北风,我觉得这也不可能,

  崑:正好大学生的就业高峰就要到了。刚才经过范会长的介绍以后,肯定会有很多的大学毕业生向您这边投简历了。那我还想问一下马和励先生,您觉得像咱们中国这个NGO组织,现在这个数量毕竟来说还是比较少的,那如果个人想要从事公益事业来说,是不是还存在一定的阻碍呢?

马和励:因为事实上在中国,要登记成立一个非政府组织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希望能够做这个工作,那么政府就应当推动人们,为人们创造一个很多的环境做这个,同时制定标准,让人们可以由秩序地从事这个工作,而不是无序的竞争。

    我想灵山的这次会议也是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推动领导人们来想,如何能够在未来简化这些城市,我想这是很有用的。

  崑:好,谢谢马先生。

龙永图:我们这个灵山论坛它在讨论它的工作规划的时候,也提出来,就说以后灵山这个公益论坛更多地做这些培训方面的事情,看看国内国外有哪些这个基金会做得好的,他们怎么做的,他们怎么样发现好的项目,怎么样使这个项目执行得非常好,这样问题的话,我觉得都可以进行一些专题的培训,

来使我们的这个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这个机构能够更加能够有效的运作,更加在阳光下运作,更加能够增加它的公信力,增加它的自信力,增加它的工作效果,把国内的一些好的一些做慈善公益事业的信息把它传到全国各地区,

  崑:好,谢谢几位的精彩解读。其实在以往的认识当中,就是说政府对一些有一定规模有组织的这种这种公益机构,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顾虑的。那么但是我们看到,在这次的论坛的几位发起人,其实都是有官员背景的人,像龙永图先生,马和励先生,还有我们的范会长,都是有这种官员背景的。那么这是不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和公益事业,大家的关系上有一些改变呢,龙先生,从您开始。

龙永图:我觉得政府从事公益事业,和政府是一个合作的关系,就是一个相互支持的关系。所以,很多像范会长,范部长他是在民政部是主观这方面工作,所以他从事这方面的事情,这是很合乎逻辑的,样过去在政府里面从事经济工作的,现在大家退下来以后,都想做一些公益慈善方面的这样一些工作,这也是很合乎逻辑的。现在这个越来越多的这个政府官员,都要退出这个领导工作的第一线。他们有很多的经验,有很多的这个关系,使他们能够做好民间的公益慈善工作,所以这是一些非常重要的一些资源,我觉得应该把它充分利用起来。使政府民间能够在做公益事业方面结合得更加紧密,

  崑:我刚刚想问范会长,因为我们现在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说这个公益事业,应该是一种民办官助的这样一种关系你同意吗?

范保俊:公益事业有官办,也有民办,民办当中有困难,国家应该帮助。这是在发达国家也是有的,所以的叫民办公助。但是民办公助这个政策,落实得并不好,因为有些从财政上拿些钱那是国家的钱,转给民办的一个事业单位,它好像渠道不通。所以民办公助一直在落实。

刚才你们谈到,官和民的这个关系,政府部门,中国的特色,我认为,因为中间机构,并不一定都是像我这样都是退下来的。但是作为退下来,就是要搞一个事业,因为在这个领域比较熟悉,特别是在中国,人际关系,龙会长在经济领域,我在社会领域,都做部长十几年,三届,所以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做一些事情都比较好做,

将来逐渐的我们这些退下来的政府管做一个慈善,应该把同情、怜悯和施舍,上升到责任。政府有责任,企业有责任,我们社会人自然也有责任。

  崑:我们现在还看到,就是政府的呼吁,有些企业,还有公众,他们有这种心理,有一种被公益的心理。其实按理说,公益应该是大家慈善去做的一些事情。但是这种被公益的心理就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范保俊:有的企业家,专门愿意捐给政府部门,捐给政府部门,将来他要做什么事情,比如说我药厂,医疗设备上的,愿意捐给卫生部,搞医疗救助,搞什么,将来替药号,这不是慈善,是工作关系。所以对慈善,好多事,都可以心态问题,认识问题,将来逐渐了解还是引导大家,也不通过做慈善,就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这是尽责任,这样就好办了。

龙永图:确实我们企业捐款的时候,不要捐给那些和自己有特别利益关系的赞助机构。特别要回避这样问题,这样的话,我们的公信力会强一点。我觉得特别在我们中国还是还是非常关键的一条,现在各种各样的腐败的现象,我也觉得我们一些企业家为了能够把,更能够向社会清楚地说明,他的这个捐助,他的这个公益行动,他的动机是纯的,他的目的是高尚的,我觉得这些问题的话,应该逐步地建立更多的社会公益机构当中来慢慢地解决,这样的话,就使得我们这个公益事业更加纯洁,更加高尚,因为这个社会公益事业,有一些让人怀疑的一些污点,它的社会公信力就会大大地加强。

  崑:好,谢谢几位嘉宾。我想请问马和励先生,你怎么看待这种中国中色下的政府和公益事业的关系?

马和励: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政府和公益组织之间的关系,中国的社会变化非常之快,大家都在仔细地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是其它国家的做法,游戏规则,很清楚的事,政府会提供非直接的帮助,比如说帮助注册来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并不是直接给人资金,我认为每个国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用最建设性的方式来提供帮助,我们需要有良好的框架,对NGO的捐款应该有一些渠道,能够提升他们的公信力。决定公信力的有些方式,比如说在金融界,很多国家都有像评级机构,比如说标准普尔,可能我们也需要建立一些措施来规范NGO和慈善组织的工作,这样公众就会感到非常有信心,这样有一些基金会,有一些慈善机构,他们的发展就会更好

 

  崑:不知不觉我们的节目就要结束了,我想请每一位嘉宾,你们提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社会问题,然后就是能引发我们大家共同来思考,一起来想想,能不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这种解决之策,贡献给我们大家。

范保俊: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共同来思考,就是我们作为民间力量,尽社会责任,无论企业也好,我们每一个公民也好,如何把社会捐赠,做这个公益事业经常化,长效化,并不是像现在,有灾募捐一下,有事情做一下,就是经常性。总是那么一次性的一次性的进行动员募捐,我想,别说大家烦了,我也有看法,所以这个长效机制,我们通过献爱心,变成经常性的行为,将来,就不用次次大家再来捐款,所以希望大家,能考虑一下

马和励:范会长您谈到了社会力量,社会参与,我想谈谈气候变化,因为联合国强调人类发展以人为本,气候变化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如果不采取正当的举措的话,比如说我们在这方面将降低37%的未来50年的农业产量,我们需要扩大慈善行业,我们需要对此做好准备,我们需要在全国层面做好行动,也是要公益行动,这就是为什么它是公益组织的力量所在,

龙永图:我想提一个建议,就是怎么样使我们的年轻人一代,包括我们中学生,小学生,然后从小就开始从事公益活动。哪怕捐一点钱,捐自己一顿早餐,就可以使他们从小能够有一种比较高尚的情操,这对我们中国的未来非常重要,我希望我们的这个公益慈善事业,能够成为培养和造就年轻一代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他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健康成长。

 

  崑:慈善也要从娃娃抓起,好,感谢几位精彩的发言。的确,在全国大公益时代来临的时候,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思考,我们在其中能做些什么,作为媒体人,作为我们节目组在筹备这次节目的时候,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我想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媒体这个平台,呼吁一种公民的力量。不管您是身处哪一个行业,身处哪一个领域,我想有一句话,有一种精神是我们所共享的,所共勉的。就是“奉献是一种美德,服务是一种获得”。那我希望我们共同来推进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让他们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几位嘉宾精彩的观点,也感谢我们现场观众的热情的参与。观天下风云,与永图论道。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