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崑:其实刚才马和励先生和龙先生都从观念上,谈到慈善和公益它们之间的差异,概念上的差异。但是我们特别想把这个概念能更形象化一些,所以要请教一下范会长,我们之前请教过基金会的一些朋友,他说,比如说像很多企业家,都在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像成立这种精英奖学金项目,有些人就把它称为是一种慈善项目,但是专业人士并不愿意这么听,他们认为不是,这不是慈善项目,而是公益项目,您怎么看这个事情呢?
范保俊:我个人理解,公益是个大概念,公益是指与社会公众有关的福祉和利益的事情,包括卫生,老百姓看病权利,教育有上学的权利,生存,就救助制度他有生存权利。这些都是公益,就是大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救助,所以公益应该是政府,它是一个引领者。
我理解慈善,它就是说,它这个概念就相对比公益要小了。它是一个是物质作用,是帮助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政府做不到的,没有估计到的,通过社会力量来帮助。比如说我们,群众有个低保制度,但是低保制度,但是现在很多人享受了低保之后,还很困难呀。怎么办?有爱心的人士,直接救助了。有的是通过公益机构。现它就是说,我们慈善的这个领域呢,就是说通过社会媒体这个作用,我们筹集社会力量,动员社会力量,来从经济学角度来搞三次救助。因为这个钱的来源,不是财政拨款,是社会有爱心掏腰包捐赠的,他自己所有的钱财,或者他出力,经济学角度讲,叫第三次分配,不是政府行为的,
将来我们发展到一定程度,像发达国家那样,政府拿出一部分钱来交给公益机构做事情,那叫花钱购买服务,通过机构来做。这样政府就可以通过精干一点,小政府大社会,动员社会力量来做这个事情。
所以这个慈善和公益,我的个人看法并不矛盾。公益是个大概念,慈善是公益整个大概念当中的一部分内容。
龙永图:我完全同意范会长的这个讲话,其实公益和慈善并不矛盾,我觉得我们这次论坛,提倡的大公益时代的这个概念,大公益,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过去公益的事业,主要是政府来承担,今后可能还是主要由政府来承担。比如说是这个提供医疗保障,提供这个教育,还有提供社会保障,政府还是主要从财政拿钱来解决这样大的问题。但是的话,社会捐助的话,它就可以起有力的补充的作用,这样的话,它就是成一个大公益的。就是政府做的大公益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我理解的大公益的概念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个呢,就是过去我们谈到公益事业,谈到这个慈善事业,我们都是谈什么,一个什么受灾了去援助一下,或是有一些什么这个弱势群体,上不起学的大学生,我们去支持一下。现在的话,随着这个全球变暖,低碳经济,环保这些问题的话,首先现在这个公益的概念扩大了。就是保护环境,搞低碳经济,这实际上也是这个公益事业,就是比过去的这个公益的范围、慈善的范围大大扩大了,
所以为什么现在很多的企业家,积极参与公益的活动,他说主要是两个考虑,第一个是响应政府的号召,这点就是他们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感、良心来参与这种,
还有一个就是他们为了自己战略发展的需要,因为现在的企业要想在社会上站住脚,如果这个企业不是重视环保的这样一个企业,如果不是一个搞低碳经济的社会企业,那么它的产品在社会上,在社会上,在市场上就不能得到接受。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公益事业会越来越兴旺,就是它不仅仅是做好事的问题,而是一个企业自身的发展,自身能不能够具有竞争能力的一个问题。这就使得公益事业能够有非常广阔的前提,因为企业,和企业家,只有看到这是对自己也有好处的事,他干起来才会持久,才会花更大的力气。如果你让他尽做好事,他当然意思意思也会去做,但是他没有很强的一种身体,就是那种动力来做这个事情。所以这个公益事业前途是很大的,它今后不是说是GDP百分之几的问题,很可能超过GDP的5%,10%。我们这个大公益的前景发展是非常非常好的。
李 崑:在这里我有一个想法,我知道龙先生是一位喜欢用小故事来引大道理的专家。我想让您带个头,跟我们场上另外两位嘉宾,每个人能不能回忆一件,就是自己所参与或自己所目睹的,就社会上比较给您印象深刻的公益事业,或者是公益活动,哪一件在您看来,真的让您感受特别的深刻?
龙永图:比如说我们中国有一个很有名的企业家叫张悦,他是长沙的远大空调的这样一个总裁。那么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逐渐的取消传统的空调,就是要用一种环保的、低碳的空调来取代。这次到大家到上海世博会可以看到,我们的远大空调,远大低碳空调的话,在上海世博园里面占一个很显著的位置。这就凸显了一个企业家的强大公益意识。但是的话,他也是很精明的企业家,他知道全球的这个趋势是要低碳的空调,而不是传统的空调,所以他抢先一步,他也想要抢到这个先机。
马和励:我告诉龙先生说呢,就是可能,他们在第一线做的工作可能更多一些,但是我可能更多负责的是政策上和慈善方面的工作,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个小的图书馆,图书室在香格里拉,年轻人还有老年人都到这个图书室看书,所以看到他们在这个房间里面看书学习,真的让我们非常的高兴。我想,这就是慈善的最重要的一个意义,我想,这也是我们在未来建成这样的社会。
范保俊:我讲我在打理慈善工作中,作为慈善工作者来讲,有两个事情都很简单。第一个事情,在北京的一个大学教授,是一个中科院院士,老两口都是教授,70多岁,将近80。他们住的是两间很早的50年代盖的房子。他们存的钱,他们一年的年收入,两个人加在一起,不到20万块,十几万块钱。连续三年,他们每年都拿出15万来,帮助困难群众,过好新年春节。说救助,他叫我们开出名单,发到哪去。我曾经拜访过老同志,他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我吃不了多少,也用不了多少,也没有必要改善我居住环境,但是社会有很多困难群众,我尽我的力,很朴素的语言,当时我也非常感动,
另外一件事很感触的,就是我们需要很好的宣传对慈善的认识。为什么要搞慈善,因为我在接触跨国公司做了很多项目,都是国际的。捐赠的款物的总额都在上亿以上,有八个项目,数额很大。他们,就是跨国公司慈善理念意识很强,他说我这个企业要尽社会责任,比如说意大利百盛公司,连续两年,一年给我们捐差不多一千台医疗设备,一台价值七十万,一千台七个亿,连续两年。
龙永图:我很赞成这个范会长讲的,因为比起发达国家来讲,我觉得我们这个做公益的这个大环境还不是特别好,
你像这个比尔盖茨在美国他一下子捐出了260多亿美元,大家都抱以掌声,抱以鲜花,抱以赞扬,很正常,这些事情。但是在中国,谁要是捐出了那么多钱,可能要出很多的麻烦。有一次我看到有一篇文章讲,在中国有一个企业家,捐10万块钱出来,大家都在骂你,这小子真小气,你捐100万呢,他说你看,做广告了,又开始做广告了,你要捐1000万,1亿,马上就怀疑你这钱是怎么来的,开始查你,
所以这样一些事情,这种氛围使得我们很多企业家想参与公益事业都难。还有前一段时间,我们的章子怡,我们有名的电影明星,她在捐款的时候,因为一些钱没到位还是怎么样,其实也不是她的问题,也不是她有意,给她造成了多大的麻烦,多大的压力,我觉得这种完全没有必要的。
这就说明我们的这个公益文化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果我们不很好地营造一个公益的良好的氛围,那么我们的这个捐款者会越来越少,这个我们做公益的人会越来越少,大所以这个问题上,也是我们灵山的公益做得还不错的,就是怎么样在中国培养一个很多的公益文化的问题,这个就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
李 崑:像龙永图秘书长所说的,现在的公益事业在中国还是处在一个尚不成熟,尚不完备的阶段。我们现在就想讨论一下,在这个公益事业当中,一股非常主要的力量,重要的力量,就是这个NGO组织,的确现在我们看到在中国感觉它的发展并不是特别的理想,想问一下范会长,你觉得它这个发展瓶颈在什么地方,发展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范保俊:我们国家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是一个有登记制度,就是你要想搞某一个知识教育的组织,或搞医疗的组织,它的需要,第一需要向教育部,民政部门申请,你这个机构有什么问题没有,成立这个机构有没有必要,你这个法人代表具不具备这个资质,做一个审查。然后再到民政部门做社团登记,所以要成立一个组织,相对来讲,程序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