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互动对话环节:并购现场(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5日 15:19  新浪财经
互动对话环节:并购现场(2)
  2009年9月5日,由经理人传媒主办的“2009中国CEO年会”在北京举行。图为互动对话环节:并购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徐沁:

  王总点破一个题,我们国家投资了7万亿,这7万亿中大量的资源流向了央企。今天的三位在没有国家资本的支持下,从美国拿钱,在中国经营并购,包括用自己的钱在海外并购,这已经做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另外也有一种说法,实际上真正中国未来的发展,核心竞争力培育最好的就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为什么培育不出来,它有它的原因。为什么民营企业的收购,最后能够整合起来?因为他曾经失败过。

  后边有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在并购当中,因为我本人也研究一些并购,恐怕有两个问题最难,一个是选择并购对象,这要费很多的周折。刚才大家也回答了一些问题,当初我们选择了并购对象是选择什么目的?刚才熊总说是基于战略,王总也谈到这个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整合,这次从王总轮流过来,关于并购的选择对象和整合方面,我想了解在这两个层次上,您是怎么来处理的?

  王军:

  关于并购对象,应该说比较简单,就跟谈恋爱找对象一样,我看中谁了,谁家姑娘好,符合我的胃口我就会去追她。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别人有一修优点,或者我们有一些弱点,或者企业需要成长、扩大,慢慢的就会找到我的目标。但真正的整合我是比较有感触的,应该说我们收购过两个企业,在去年我们把上海的一个,跟我们同期发展起来的,也是以外企、高官为主的并购,20多个人,产值大概是在三四千万的人民币。并购之后,我们认为整合过程非常顺畅,这几个竞争对手非常熟悉,能力也非常熟悉,大家坐在一起发现都讲英文,技术背景都非常好,我是清华的,他是交大的,大家合作的非常好,是一个增值速度非常快的整合。

  徐沁:

  有一个细节,因为后期整合我们参与了。听说在你收购的这家公司里,有营销人员居然跑到你面前说,王总要么你给我这个待遇,要么我就拉队伍走人?

  王军:

  不光是营销人员,自己认为在这个企业混的不错的,觉得离不开他的,都会漫天要价。既然我大钱花了,这个小钱我认了。

  徐沁:

  王总采用了保住团队,稳定队伍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真正看到的是企业价值,而不是在短期内,某些人跟你叫板,触及你的原则。

  王军:

  少花点、多花点,这不是原则的问题。

  徐沁:

  可以看到王总在这方面,能够抓大放手,看中关键。刚才您谈到,一个是战略型的收购,而不是抓便宜的收购。

  王军:

  再说点体外的东西,并购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是符合你战略的发展。中国的机会,很多人讲抄底,我觉得资源性抄底是可以的,如果不是资源性的,比如说你抄雷曼、高盛,谁玩得起,我估计樊教授可以,但我们可以吗?

  徐沁:

  让我记得在清华讲课时的一个案例。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人把中国抬的很高,甚至美国人要开始学中国的经济,因为这次金融危机当中,中国损失最小。

  熊俊宏:

  整合确实是并购后腰面临的问题,收购花钱,买企业,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剩下的就是管理、整合的问题。从我去年并购猪厂以后发现,原来想的很简单,但事实上一旦并购多个企业就涉及到企业的管理问题。这里边由于整合的前期准备不是很充分,或者说我们在整合这些资源的时候,思考的不够清楚,功底不深,我们也没有请专业的咨询公司,或者有经验的团队来整合。我们按照自己的力量来整合,发现整合的难度非常大。虽然说我们企业原基础比较好,但我们收购的企业大多数是个体养猪老板,他的运作模式就是老板的模式。我们要改变的不是一个猪厂,面对着几十个这样的个体养猪老板,所以我们在整合上吃了不少的亏。但我们后期比较成功的,尤其是请了国内的咨询家一起来参与整合的能力,相对来说我们在目前来讲不能算成功,但没有失败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通过自动化建设以后,我们作为一个饲料起步的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有了很强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文化,相比我们单个个体来讲我们强势。因为一万头猪厂,已经经过十几年运作的集团化公司来比,我们在整合过程中,套路很好。这种强势的文化,对所收购的企业的控制能力是比较强的。

  徐沁:

  熊总裁讲到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我自己的收购是成功的。在收购的过程中,从艾格非集团角度来说,他是比较强势的,这种强势的文化碰到一万头猪厂的老板没有太多的文化,可以迅速的整合。在这个并购过程中,谈到文化和管理的整合,在我们并购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文化整合的问题。您这边,我们相信,我相信熊总去整养猪老板应该问题不大。

  接下来我想听听阮积祥总裁的想法。

  阮积祥:

  我们公司从国内并购了一家60年的国有企业,我始终感觉,在国内我们这种并购可以产生。但是在国有领域,有了60年沉淀的国有文化,良好的一个沟通战略。收购德国企业,我们自己有这么一个感觉,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团队,在这里边要给予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因为我们要走出去并购,这个并购不是一时间想并购不并购。我们收购了欧洲最大的缝纫机企业(百荣),整合就像谈恋爱,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在这儿无非要讲的一点,我们整合出去必须要讲究整合,我们去谈这一类多谈几个对象,

  第二,虽然中国的企业收购的时间不长,但是我认为跟德国企业的整合,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好的,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整合国外的企业,看到一篇报道,中国的整合要 75000家。目前这种整合通过这么多的国有文化,我们中国的文化要想整合到一起是不现实的。所以说目前非常明确,因为是进口导向型,我们无非要把产品转移到中国,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怎么转移?第一步需要考虑什么,德国人非常害怕,要裁员怎么办!在中国生产,降低成本,又去扩大市场,我认为对我来讲,这种整合是一个概念。

  再一个,我们收购百荣的时候吃了亏,从骨子里不想卖给中国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通过上市、失败以后,我们感觉到,一定要找到德国的合资伙伴。我们为什么要收购,其中收购了一家更加少的领域的一家公司,通过最终的收购装到这里边,这即是一个股东,又是一个职业经理,而且在这个行业中遇到了30年。

  徐沁:

  阮总的话我参互出来了,

  阮积祥:

  本来我们跟德国就有一个差距,通过他们的技术我们转换了中国的影响力,在质量上是有一些差距之后,在性价比是有一个领域。我们的德国企业,德国的产品在法律上有规定,我们现在的设计德国制造还是德国制造,

  徐沁:

  阮总基本上谈到,收购完之后在未来得发展,还要有各自的市场切分,各施其职。请问两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据我了解,在美国拿钱来中国收购,压力蛮大,美国的钱好用吗?

  熊俊宏:

  不好用,资本促进中国企业投资,中国很多企业可能会做一些超出他预想的东西,就像这一次我们没有想到拿这么多来做事情。

  徐沁:

  多少钱?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