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选理论名称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
二、主要贡献人
谷书堂研究组(谷书堂、蔡继明)
三、推荐人/推荐机构
投票揭晓前保密
四、理论概述
该理论揭示了按劳分配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矛盾,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该理论以广义价值论为基础,在坚持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相统一、物质财富生产和社会财富创造相统一、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相统一的基础上,论证了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社会财富是按照各生产要素所做出的贡献分配的。根据这一理论,非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不等于剥削,而作为无偿占有他人财富的剥削本身恰恰是对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偏离或否定,剥削与私有制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只要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消灭剥削,与保护私有财产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可以并行不悖。这就为保护私有财产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五、推荐理由
1、该理论具有独创性:每当经济理论界的有关研究成果转化为党的文件语言后,时时会有“发明权”的争议,但唯独对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没有出现过“发明权”的争议。因为大家都清楚,正是谷书堂教授和蔡继明教授于1988年首次在中国学术界提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而且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对这一重大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前后共发表了37篇学术论文,出版了5部学术专著。对于一个创新性理论进行长达20年的研究,积累了如此丰硕的系列成果,这在我国经济学界是独一无二的。谷书堂教授和蔡继明教授是这一理论当之无愧的独创者,这一点在张卓元主编的《论争与发展:中国经济理论50年》、柳欣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学30年》以及陈东琪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学史纲(1900-2000)》中均给予了肯定。尤其是作为这一理论重要支撑的广义价值论,既不同于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又有别于斯拉法的价值论,可谓独树一帜的另一种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价值论。这使得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与萨伊的“三要素理论”以及新古典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划清了界限,成为中国经济学界唯一的以自己独创的价值理论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2、该理论具有超前性:该理论是在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之后的第二年即1988年提出的。中共十三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表述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当时,“按生产要素分配”还被理论界斥责为资本主义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也一度被当作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受到批判。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则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调整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而到了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则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报告则进一步强调“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的超前提出,无疑为我国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和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3、该理论具有普适性:该理论不仅推进了中国转型期分配理论的创新,从而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要素市场的建立,从而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由于该理论阐明了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把各生产要素的贡献与要素所有者的报酬是否一致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剥削的标准,从而证明剥削与私有制之间并没有本质的联系,消灭剥削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并行不悖,这就为保护私有财产的条款写进宪法以及将非公有制经济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文献与材料目录
1、谷书堂、蔡继明,《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理论纵横》上篇,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2、 谷书堂、蔡继明,《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经济学家》,1989年第2期。
3、谷书堂、蔡继明,《按劳分配理论与现实》,《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
4、蔡继明,《非劳动收入的性质、来源及量的规定》,《理论内参》,1988年第8期。
5、蔡继明,《社会主义平等与效率》,《南开经济研究所季刊》,1988年第3期。
6、 蔡继明,《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矛盾》,《南开经济研究》,1988年第3期。
7、蔡继明,《广义价值论初探》,《商业经济与管理》,1988年第2期。
8、蔡继明,《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的价值基础》,《中青年经济论坛》,1989年第4期。
9、谷书堂主编,《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0、 蔡继明,《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现状、根源和对策》,《南开学报》,1990年第5期。
11、 蔡继明,《论我国现阶段的公平分配原则》,《南开经济研究》,1990年第5期。
12、 蔡继明,《论公有制经济的双重分配原则》,《南开经济研究》,1992年第6期。
13、 蔡继明、耿明斋,《公有制商品经济中的收入分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14、 蔡继明,《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经济研究》,1997年第12期。
15、 蔡继明,《按贡献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人民论坛》,1998年第4期。
16、 蔡继明,《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实质是按贡献分配》,《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6期。
17、 蔡继明,《论分工与交换的起源和交换比例的确定——广义价值论纲(上)》,《南开学报》,1999年第1期。
18、 蔡继明,《论广义价值论基本定理及广义价值与劳动价值的关系——广义价值论纲(下)》,《南开学报》,1999年第2期。
19、 蔡继明,《论我国现阶段的公平分配原则》,《经济学家》,1999年第2期。
20、 蔡继明、刘澜飙,《中国三大阶层的收入分配》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七、主要理论材料部分扫描件
略。(如需查阅原件请与秘书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