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经济观察报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评选 > 正文
第二个格局我想简单地讲一下国际金融的格局。国际金融格局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货币政策的宽紧,第二个是国际金融监管的宽严,第三个是汇率的走向,我想重点来说就是国际金融监管。这个月初美国金融监管刚刚通过了一个新的方案,在下一步的监管当中强调几个方面,一个是从严的监管,第二个是强调国际合作。我想,大家应该密切关注一下国际金融监管的政策的取向、合作的取向。监管直接影响到国际金融资本的流动,国际金融资本更多地流向投机性的领域、投资性的产业,流向消费国、流向生产国、流向工业国不同的取向,对于我们开发区来讲,意味着不同的招商引资的机会。所以,我想在这方面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关注、更多地思考、更多地判断,对于我们下一步怎么样来更好地吸引外资,更好地引导好外资,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这个方面我就不展开了,做这样一个判断。
第三个格局是关于国际技术的格局。很多的金融学者反思这一轮的金融危机也有一个判断,从这一轮的技术来讲,这一轮的金融危机是以信息化、网络作为推动力的成熟期,已经到了下一个阶段。到了50年代的时候开始了经济的下降,所以我们面临着寻找一个新的技术推动力,来实现全球经济复苏,来推动全球经济下一轮长期增长的动力。在这方面,我看我们前一个单元的几位专家也谈到了,比如说谈到了新能源的技术、低碳的技术、环保的技术。那么,在这方面我有三个判断,第一个判断是关于新能源的技术,我们可以关注两个重点的国家,一个是日本。日本的新能源技术的核心是在提高的,所有的技术都是领先的。再看美国,我想关于新能源,是和整个国际大的产业格局是结合起来的,他是有虚有实。我们好像更多地关注他的宣传、法案、造势。实际上,在具体的投入上,在传统的能源部门和石油的能源部门、新能源部门在国际的格局上是有突出的。他很多的投入和新能源政策的设计,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国内外的利益格局的背景,来提出设计的。所以,这方面如果大家深入到这样一个利益格局的角度来看的话,可能会看出有虚有实。
第三个是关于信息技术的判断,信息技术本身确实已经本质成熟了,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更广阔的空间。所以,我想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更进一步的关注和投入。
第三个,我想在生命科学技术方面,从美国实际的投入来看应该更重视,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前景更广阔的领域,而且是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格局的领域。所以,我们看到美国、日本等很多的发达国家,在技术真正的增长点的选择上、制高点的选择上,往往这两个点更多。
总的来说,关于技术的格局从三个方面大家更多地关注、更多地分析。从三个大的格局,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些基本的判断、有一些正确的判断,对于我们引资、对于我们技术的投入、对于我们确定自己在贸易格局和产业格局中的定位都有重要的意义。我提出三个建议帮助大家判断,希望大家在这个方面有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杨子云:谢谢蒲研究员,他年青有为,从技术格局、产业格局、信息格局有很多的判断。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有三个大学,北大、清华、人民大学都有自己的区域和城市的研究所,是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权威机构。下面,我想请人民大学的陈秀山博士讲讲自己的观点。
陈秀山:我非常认同刚才蒲研究员对于我国的开发区的地位和模式的判断。下面,我谈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开发区,现在急迫地面临产业升级问题,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是我们国家宏观经济一个重大问题。过去人们似乎认为,这主要是一些其他的区域,如果我们的产业要淘汰,也是其他的区域。
为什么我们的开发区要强调产业升级的问题呢?在我国比较早建立开发区的地方当中,由于当时的技术门槛比较低,有些开发区做成了“家乡饭”。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国家级的高新技术的开发区,那里面进入的企业是诸如“康师傅方便面”这样的,我们不能说康师傅方便面没有科技含量,但是很难把它归结于高新技术产业。我想,这样的情况还不少。在这个问题的背景下,现在正好是一个调整的机会。那么,这个调整我觉得从目标上看,开发区应该是从一个中心变成三个中心。一个中心我们过去强调开发区主要是作为地区增长的一个增长基地,那么调整的目标,我认为开发区应该从单纯的增长中心,变成技术创新和扩散中心,变成管理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扩散中心。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发展中,开发区的定位应该是三个中心。分别是经济增长中心,技术创新与扩散中心,管理创新与人力资本输出扩散中心。我认为,这是未来开发区发展的一个目标取向。
第二个问题,我们在调研当中发现,我们国家的许多开发区,他最初的发展模式,是孤岛式。这一名词来自于我们的对于经济开发区的概括,也就是说这个孤岛在空间上远离市区,他投资、技术、管理人员也来自区域之外,更多地来自国外。这样一些开发区,虽然他技术水平比较高,增长也比较快,税收贡献也不小。但是,它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和本地的产业没有形成一个有益的联系。所以,一方面是开发区快速的增长,另一方面是本地产业的停滞,甚至是萎缩,结构的调整非常缓慢。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学术界也提出来了开发区的发展模式,要从依赖于外部的推动,转向强化它的根植性。也就是说,外来的投资、外来的技术、外来的管理,要根植于本地的区域经济、根植于本地的产业当中。这样,这个开发区才可能真正起到一个增长经济带动区域发展的龙头的作用。我想,这也是我们各级各类开发区面临的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开发区的空间发展模式问题。开发区开始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两种不同的空间发展模式。更多地采取了老市区、老城区以外的空间,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或者是产业开发的聚集区来发展。现在来看,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已经显示出了一些它的弊端。比如说在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共用,在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治安,开发区职工的教育、文化、医疗等等的问题,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我们要特别处理好跟老城区的关系。我是主张,开发区作为城市新区建设,和老城区一体化发展,这样能够互相地促进。特别是在我们国家现在土地约束非常严重的条件下,要强调已有开发区和新建开发区的集约用地,土地空间的利用效率问题。要把单位面积的产出,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和评判指标。
我们当然看到了很多开发区三上三下,或者是四上四下,中间还有一个大花坛的道路很舒服、很气派,但是这与我们的国情不符,也大大降低了空间和土地的利用效率。我想,这些问题是我们开发区在未来发展中,都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
杨子云:谢谢陈博士,陈博士对于区域和经济的研究博大精深,几句话就点出了重点。
下面,有请开发区的代表来谈谈。首先,有请固安开发区的主任姚运涛先生来讲讲他们开发区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姚运涛:我代表固安工业园区对于各位领导和嘉宾对于我们的支持表示感谢!
我们的固定工业园区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与北京零距离的工业区。因为我们的工业区与北京接壤,如果各位领导和嘉宾有时间,你们走109国道,到了南边的野生动物园,马上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固安工业园区。从天安门到我们的固安工业园区正好是50公里,这是北京之外最近的工业园区。门口有一个牌子,叫做“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
第二个特点,我们固安工业园区是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政府的工业园区。因为我们是和廊坊三普(音译)公司合作开发,我们把这作为一个整体的项目,来整体进行区域开发。
第三个特点,我们是在座的各位所有开发区同仁里面成立比较晚的,我们06年3月份才被定为省级开发区,而且我们开发区成立以后,我们被保留为省级开发区。我们在去年的开发区当中我们名列第17位,名列河北省的第1位的发展速度。
我们的具体工作有四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的运营机制。我们采取的是政府主导、企业定做的模式,对开发区进行整体开发。引进了三个投资公司,签署了专门的合作开发协议。在这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充分发挥了政府的行政资源,同时发挥了作为企业参与企业开发能够带来的资金、人才和招商引资各方面的优势,也创造了1+1大于2的社会效率。
第二个要想介绍的是我们的规划。因为作为一个小开发区,我们成立之后利用了3年的时间,我们没招一个客户、没引一个企业,而是用3年的时间投资3000多万元,聘请了八家国内国际著名的设计机构,对于我们的工业区进行了整体的产业规划研究和城市发展的规划研究。之后确定了汽车零部件等为主导产业,同时把这个工业园区不只作为一个加工制造基地,而是从我们固安建设新城市的角度进行了整体的发展定位。我们固安的城市建设,就像刚刚教授讲的,是利用我们工业园区来拉动我们的城市发展。从我们的工业区发展以后,我们亲眼看到,工业园区发展得好,给新城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我们的新城的城市规划也已经启动,也迎来了很多北京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