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08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评价发布 > 正文
2009年7月11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评价发布暨首届中国企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此次论坛。以下为论坛二:创新是支持中国经济复苏的动力实录。
曹煊一:
感谢五位嘉宾精彩发言,也感谢邹悦的主持。
我们今天的论坛特别邀请了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专家,以及企业代表,共同就自主创新中的一些经验、做法进行交流,首先有请: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 陈文玲女士;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燕生先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曹建国;
浙江吉利汽车集团副总经理 张爱群女士;
今天在座的这两家企业,既有积淀深厚的国防科技企业,更有我国汽车行业新秀。两位代表不同的行业,都属于应用高新技术,并且形成了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使企业自己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我们今天主题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一个企业从开始创新到最终使创新成果形成竞争力,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且这个过程并不那么容易,今天两位所代表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地好,今天能否请两位在这里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做法和宝贵的经验。
曹建国:
首先感谢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中国企业评价网,对各位专家、学者、媒体对我们企业的高度的评价和关注,我们航天是一个特例,航天在自主创新方面确实做得非常好,在引领国家的创新发展走在前面。航天的发展为我们国家安全保障,提升国家的地位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几年来,连续获得国家的大奖,自从恢复国家特等奖以来,国家总共评了七个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有五个是我们航天的,说明航天在自主创新方面确实做出突出的成绩。从五个大奖说起,每个奖项都是研发中心从基础研究到成品的前期的研发到后期的研制试验,再到一定的生产,时间的别长。二是涉及到的单位特别多,每一个项目涉及到全国一百多家,除了航天的单位之外,80%的单位都是其他的行业和单位,航天是全国大协作的结果,还涉及到二三十个高校。第三个特点,三个奖项都是世界水平的,要不到得不到国家特别奖,在某些方面还是世界领先水平,所以从这几个奖项特点来看,航天是创新企业,航天产品的特点是单件,有的是小批量,长时间的研发,航天的特点是长时间的研发,航天主要力量都在搞研发,航天主要的待遇都给了科研人员,80%政府特贴,企业的内部的奖项,所以鼓励在研发,航天在研发方面有什么经验?前面讲到很多体制机制方面管理方面的创新,航天的体制创新方面,航天有研究院,研究院就是研发,按照研发来建的,研究院下面有十几个研究所,有一个整体所,整个产品的设计,整个产品的布局、指标的要求,由整体所研究,由整体所集成和实验,并且吉利做得也很好,比如汽车,整体所做武器装备的概念设计和检测设计,由整体所进行分配,然后又专业所,专业所并且有发动机的专业所,还有头的研究所,还有地面研究所,有十几个研究所进行配套,我们做汽车也可以这么做,底盘的所,发动机的所,都要按照整体所提出的指标性能等各个方面进行研发,研究院还有一个整装厂,整装厂进行整装和实验。我们的架构就是按照系统航天系统工程组成的,然后进行研发。在体制方面、机制方面,引导科研人员研发,让大家安心在研发岗位上做。我们在航天建了设计师体系,有总设计师,下面也有副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代表不同的行业和专业,下面还有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副主管设计师,一级一级不同的职责和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安心在这个领域做工作,我们给设计师队伍很高的待遇和荣誉,副总设计师和所长是一个级别,从分房子、工资待遇,某些奖励方面和所长一样,不要当行政领导,主人设计师比处长的待遇高,让科研人员安安心心在研发岗位上做工作。
这些年来,航天的投入还是比较大的,一是得益于全国人民的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航天高度的重视,这几年航天研发投入占整个销售比重超过了15%,新产品的销售收入也占到35%以上,还有发明专利差不多有十个,这些指标也说明航天研发方面做出基础性的工作,是一个研发型的企业。
曹煊一:
航天科工集团把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当中,同时特别注重对人才的重用,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究的项目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是不是这些经验其他的企业有借鉴的可能性呢?
张燕生:
曹总的企业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自主创新体系至少有三种企业的创新体系,一种是寡头垄断型企业的创新体系,第二种是大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第三种是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体系,这三个创新体系你会发现,实际上都有非常不同的使命、特点、问题和下一步发展的主题。也就是说,寡头,这个行业中间就这么一家两家企业,这两家企业是这个行业中间的主力军,因此创新很大程度决定国家在这中间的发展。大企业今天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这种类型的,属于国家队,或者是行业队,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第三种类型就是小企业。小企业自主创新往往更有活力,而且困难可能会更大,这三种类型的自主创新体系,我个人觉得是非常不一样的。
对国家今后创新,我个人觉得,我的研究从长期来看,我们有一些什么样长期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有三个长期的问题。一个长期的问题,一是我是研究外经贸的。贸易中间有一半的贸易都属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这个部分实际上前30年,也就是创造的贸易顺差等于我们的总顺差,这部分我给它定一个性质,国际资本和中国农民工结合的一种方式,这种贸易方式在前30年应该讲支撑了我们外贸发展,也之泵了招商引资的发展,也支撑了经济的发展。这种贸易方式还能持续多久?我个人认为,今后还有十年到十五年,也就是未来的十念叨十五年,国际资本和农民工结合的贸易方式如果告一段落,中国新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呢?这是今后非常长远的问题,因为它会带来一系列我们国家今后所面临的挑战。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农民工是未来十年十五年基本上告一段落。
前30年我们讲创新,前30年我们的创新比较多的主要就是国防创新,技术创新来源主要通过进口国外的设备和技术,通过招商引资获得技术。
第三是通过购买国外的技术专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国防创新,下一步也就是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这对我们未来来讲,我个人认为十年到十五年,中国经济体系能不能成功地踏上自主创新这个体系,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今天上午那么多的专家,也包括研究所研究人员的研究,除了我们这100强最好的企业和国家队的好企业,应该讲我们有三句比较极端的话,一个学者总是说极端的话。第一句,目前我们国家工业企业基本上缺少自主创新的能力。第二句,创新环境目前在支撑企业自主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第三句,30年招商引资,获得直接的技术外溢效果是不够显著的,这三个问题,意味着未来的十年到十五年,能否踏上自主创新发展的模式,我觉得这三个挑战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我觉得这是问题的关键。因此对下一步来讲,怎么样能够为企业营造更好的自主创新的环境和条件,我个人觉得主要是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创新体系,包括大学,也包括科研院所,属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各个部分,能不能真正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上,我觉得目前来讲有很大的差距。差距并不是说他们的工作不努力,而是说我们在发展理念上,怎么样确定我们的国家创新体系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我觉得这个方面是需要解决的。
第二,对于行业和产业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在这个方面能否下一步取得比较大的进步,也就是说从目前来讲,这部分属于企业和企业之间在自主创新协作和合作,包括一些共生创新平台,我觉得这30年在商业化过程中,这个部分实际上需要进一步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