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财经》总编辑向松祚:
谢谢!我想黄金在每次金融危机到来之前都会成为热门话题。对于高希尔谈到中国黄金储备问题可能不一定符合中国的现实,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不太一样,我想他对中国的了解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下面我们一位演讲的嘉宾是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海涛先生,有请张总!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海涛:
谢谢主持人,在论坛刚刚开始的时候,李扬老师发表了具有战略高度的精彩演讲,他在四个比较大的问题当中其中有一个探讨主权投资基金的。我本人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全面、深入地研究,但过去十几年,一直从事投资管理工作,曾经有若干年有幸参加我国外汇储备经营和管理。我想从比较市场和专业的角度对主权投资问题进行探讨,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大家知道,这轮世纪性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给全球投资者带来了重创。这过程当中,全球主权基金作为一个投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损失。主权投资基金一共损失了多少,有不同的统计和预测。有一个比较为大家所接受的比例和数字是也许的。按百分比算大概是20%或者25%,绝对值来算可能损失6000—8000亿美金,随着金融市场价格波动,这样的数字也在变化,所以,很难讲它的精确性。
我在这儿用一个描述性的说法,中国主权性资金的投资在这轮经济危机中受的损失是比较小的,相对全球各主权基金投资的平均损失程度要小很多。主要原因来自于我国主权基金投资这些年当中比较稳健、保守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也有赖于过去两年危机发生之前,管理层对投资进度和把握是有限度的,所以,损失是非常有限度的。当然,大家也有各种说法,比如单个投资有失手的地方。我对有限的信息加以分析,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主权性投资在这轮金融危机总体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因为之前投资当中一部分资产是升值的,一部分是下跌的,大的层面上我说不清是赚钱还是损失了,但是有损失也是非常非常小的。
历史看,地区性和全球性金融危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相对时间长短不一,严重破坏程度不等,对主权基金和其它投资人来说,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的一部分,是职责的组成部分。要想精确预测危机来临和完全避免风险是不可能的,目标只能是整体和周期性资产配置,基础合理性确定和大的周期调整。特别是要调整大类资产长期价格的趋势,永远致力于自己投资目标的确立和实现,也要永远致力于关注与防范风险。危机来了,你不能控制它,在这样的情况下,损失肯定是有的。在之前的配置和大的方向上没有什么失误,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资产价格波动,包括上涨和下跌,都会给主权基金这样比较重视中长期投资回报的机构带来比较好的投资机会。资产重组调整的机会在不发生金融危机的常规环境当中其实没有,也可以说金融危机给主权基金这样的机构带来了一个契机。
过去这段时间,包括今后一段时间,应该是这样的资产重新配置、摆布、布局、调整的一个周期。当然,即使在这样一个时期,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和破坏性,对全球金融资产定价标准,投资环境,储蓄、消费、投资习惯已经产生根本性、结构性的影响。作为主权基金这样注重中长期回报的投资者,一方面要照看现有资产的风险,更大注意力应该放在今后特定的历史周期的资产配置的组合上,进行战略性的布局。
我以前也接触过很多的主权基金,我们客户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其它的主权基金。(根据)我们的观察,这轮危机过程中,布局比较得当,利用时间比较好的话,今后一段时间可以坐享其成,将来会有机会获得比较丰硕的成果。
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主权基金对于金融危机过程当中以及金融市场未来的影响,我认为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主权基金在危机过程当中对金融市场总体上是有稳定和支持作用,危机发生以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急剧下降,许多投资者纷纷离场,但主权基金通常不会像普通投资者那样恐慌地抛售资产,反而可能利用这个机会,从现金、政府债券等风险比较低的地产,转变为危机当中价格大幅下跌的资产、股票等未来潜力比较大的资产。
第二,同时政府在未来环境当中有可能发挥针对性,主动救市的作用。
第三,主权基金基金相互存在投资目标和投资偏好趋同的现象,有可能造成市场对某些种类的追捧和俱佳局面,从而使这类资产价格快速触底反弹上扬,而这一现象,往往会由危机的过程,尤其它的中后期一直延续到危机之后,并可能对这类资产中期泡沫再度形成和长期通货膨胀产生作用。
第四,主权基金由于它的投资性质和主权政府的色彩,可能会出于投资目标国家对投资的特殊限制,甚至具有歧视性的监管。
第五,主权基金资本注入和投资收益的双重增量很可能产生“滚雪球”效应,使主权基金这个特殊群体在全球所占的分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据预测,到2012年,全球主权基金的总资产将由目前的3万亿美元增加到5万亿美元,主权基金的投资及其对全球、金融市场将产生阅历大的影响,将引起也值得特别的关注,谢谢大家!
《环球财经》总编辑向松祚:非常感谢张总以一个投资家的角度给我们阐述主权基金战略和策略上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关注中国主权投资基金的朋友来讲,今天张总带给我们的信心是非常乐观的。他说中国的主权投资基金基本没有什么损失还有可能赚,这是非常好的消息。下一位嘉宾,他是一位法国人,有非常非常有诗意的名字,它就是罗兰贝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常博逸先生!
罗兰贝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常博逸:
非常高兴残次这次会议,主权基金对全球金融危机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因为主权基金量很大,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巨量的资金。第二,所谓主权基金不仅是发展国家,大的制造业国家来建立,在大的出口型国家里主权基金越来越强调,中国目前的主权基金也非常非常强大。主权基金对政策决策者、分析家和投资者都有积极的作用。此外,我们在鼓励经济不断变化,它的发展必须要伴随经济发展。中国是一个新兴主权国家,虽然是较晚进入的市场,中国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所以,它的定价等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次i主办方CCIEE都会关注这些长期的问题。中国在下面领域里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主权基金结构方面将会起到重要的做法,资产运用方面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权基金还和国家策略和战略进行挂钩,会成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工具。另外,挂与市场的障碍,大家一听到主权基金的名字,不论中国还是其它国家都会受到追捧。发达国家强大的主权基金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专业队伍,专业业人员进行管理的。比如挪威、新加坡等等都是在这里面长期的一些合作伙伴。大家知道,国际主权基金联盟中国主权基金也在这个联盟里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PE(私募股权)等等他们都在股权基金方面看到,也是很多国家借鉴的因素,这次论坛为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的措施。这次危机使我们意识到必须改变长期的战略,使主权基金拥有一个长期的战略。
对中国来说,我们必须要能够进一步确定什么是所谓的主权基金,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主权基金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环球财经》总编辑向松祚:
非常感谢常博逸先生给我们的精彩演讲,他从著名的咨询公司角度谈主权财富基金会帮助我们加深了解主权财富基金在金融体系里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今天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是英国安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众投资顾问部主任奥斯曼·曼登先生!
英国安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众投资顾问部主任奥斯曼·曼登:
非常感谢今天主办方给我这次机会进行演讲。我是最后一个演讲人了,这并不是说我质量不好,我非常高兴在座的还有这么多人,我是一个投资管理公司,而且我们是在新兴市场非常大类型的公司。我们很高兴听到过去几天的谈论和辩论,我觉得非常有用,而且我们发现这种状况,包括一些有利条件可以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首先看我们投资者是不是有信心的,也就是过度流动性能不能有效地控制,我想答案是不是,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今天的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的问题需要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我们看到,有更多的一致意见,现在系统结构有问题,美国美元体系有很多问题,对国际经济会有一些影响。还有没有其它的一些可选项呢?该怎么做呢?我想目前还很难达到一致的意见,就是来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的制度,在下一轮经济中很难发挥更好的这种制度的作用。
我们认为,国际金融流动性依靠多个国家的货币肯定比依靠一个国家的货币更好,而且大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会刺激改革的发展,而且改革的步骤上来讲,要看新兴市场国家的做法,对政策有没有支持,是不是改善货币环境,非常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信用建立起来,通过,促进现在改革的发展。中国也依靠美元体系,也拥有很多美国国债,对美元名义资产提供了稳定性。而且由于中国内在价格问题,对央行的存储(外汇储备)是有一定帮助的。美元目前相对来讲是比较安全的,而且中国决定拥有美元,这样中国相对其它国家来说,外汇储备能力是非常独特的,而且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对货币体系的稳定,对整个变革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全球不平衡还是跟美元体系以及金融危机有很大的相关性,而且中央银行目前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有更加多样性的货币组合,政策直盯着也希望能够在这方面有个多国货币体系的形成,但我们不知道一个新的货币体系将是什么样的,但若比崔芬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他说不会带来更糟糕的结果。非常感谢大家的倾听。
《环球财经》总编辑向松祚:
ASMO仅仅主要针对全球最大的开发国家一个财富基金。奥斯曼先生从这个角度谈,也对大家应对金融危机有所启发。今天中午午餐的时候,马克·乌赞先生提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说中国有很多有关货币体系改革的言论,中国有没有具体的建议推进这个实施,今天李扬教授和各位演讲嘉宾提出的这些重要问题,对我们决策者如何建立货币基金体系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再次感谢所有的演讲嘉宾。本来这节我们有一个台上嘉宾互动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把十分钟时间留给听众朋友,大家有问题可以向台上嘉宾提问。
提问:
我对李扬所长有一个问题,这一轮金融危机可能还没有过去,但全球经济并没有完全失衡,但并没有对全球经济失衡有一个补救的办法,如何预防下一轮经济危机的发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
这个题目太大了,有一个看法,全球危机是不是纠正全球经济失衡,美国出现双赤字是国内储蓄率长期很低,而且不断下降,但最近几个月我们看到上升得非常快,但是三个部门,居民得不到它的数字,企业上升到7%(一年前是零),政府部门整个情况也在转好。像昨天小川行长讲的,企业变化是不是存在趋势,如果真的存在趋势,变化就大了。美国储蓄率上升,赤字减少,我们这些国家的盈余往哪儿去?因为这些赤字国家没有几个,吸收全世界的盈余,于是就要带动这些国家被迫进行调整,这一调整就是比较大的调整。我们几个月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是值得关注的,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我想我们要一起观察和分析,当然我对这个事情极关注,美国储蓄率真是发生变化的话,全世界盈余没有地方去,于是全世界都会跟着调整。
提问:
谢谢各位嘉宾的发言,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思路。我想问一个问题,怎么样知道货币财富量达到多少才是比较合理的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
金属货币制度下合适货币量是多少比较容易确定,间接货币制度下我们需要衡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时候货币量是一个标准,但与黄金脱钩之后就没有办法衡量,我们主要利用指数尤其是物价指数来看,货币指数只是一个量的问题,随着经济增长量总是在变的,直接看量恐怕还不是一个好的角度,好的角度应该看币值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尝试着解释一下。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余伟文:
可以由两个方面看这个问题。我认为,第一,货币量多少跟货币目标有非常大的关系,一般现在很多国家都用价格稳定作为他们的政策目标,如果你的价格太高,就需要减低货币量。跟这些目标有关系。现在很多国家已经从价格稳定有所改变,改变为刺激经济,这变成他们中期的目标,也在他们控制货币量方面有所影响。
第二,最近许多年已经没有太多中央银行把货币量作为(调节)工具,一般都是用利率,利用传导过程来控制价格。货币量可能就是你控制价格或者经济发展中一个余数,主要的货币工具还是利用利率水平作为工具。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
货币量还是得用,量还是得宽松。这是一个永恒的题目,各个时期有不同的标准。
《环球财经》总编辑向松祚:
谢谢李扬教授和余总裁!
提问:
我有一个问题是问潘行长的,外资银行走进来的效果你怎么评估?中国银行走出去并购的路子究竟应该怎么走?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潘功胜:
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有很多争议,我们站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之初,站在历史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目的有两个,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战略选择上,要布局,要上市,但当时的中国环境不是很好,就选择在海外上市。国外不太认可中国银行业的价值,并且对中国银行业的评价都是比较负面的。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境外上市怎么办?就找了一个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先进去投资,这对于国有商业银行IPO的时候,提升IPO的诉求,提升股值,提高评估这是重要的。二是通过与国际银行合作,在技术、管理方面的转让,提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在中国大型银行和国际银行战略投资的时候,同时又另外一个协议叫战略合作协议。当然,不同的银行在战略合作方面,合作的效果是不太一样的。总体而言,这些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战略投资,第一个目的它基本达到了。第二个目的,不同银行合作的模式不太一样,具体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详细说。
第二个问题,回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路径上。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路径,历史上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它偏好发达的金融中心,二是它基本采取机构深施(音)的方式进行,香港和澳门如果把这块业务剔出去,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是非常低的,靠机构深施的方式国际化成长速度会非常慢,不能进入主流市场,中国银行业基本上是被边缘化的,在新一轮金融危机之后我们也在思考,中国大型商业银行是不是需要走国际化的路子,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拓展空间。机构深施和跨国并购这两条道路都应该是我们的选择。
提问:
我的香港的记者,我的问题是提给余总裁的。您刚才说香港金融监管的原则是审慎,审慎的标准是什么?延迟多少是多久?会不会因为很多金融市场会退出香港市场,而让香港丧失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余伟文:
我刚才讲的问题是两方面,你讲的是微观方面比较审慎的监管,对金融为己有什么产品可以卖给零售投资者,跟允许金融创新,让投资者多一点选择,两方面要做出非常好的平衡。刚才我还讲了宏观方面,宏观上看监管,每一个金融机构的活动是怎样是不是健全,从整个金融系统上怎么看?如果对整个金融系统都有影响,比如信贷产品对美国整个系统都有影响。让整个金融体系不受这个因素的影响。我哥讲的主要是这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