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论坛:清洁发展机制与低碳经济文字实录(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30日 20:12  新浪财经

  梅德文:感谢吴总从气候组织的角度谈了一下绿色金融,我们从北京环境交易所也包括跟NGO组织来共同推动中国的产品设计和产品交易,特别是在中国企业自愿性减排生态领域,我们也聊了这个事情,希望推动中国版的生态注册的交易和构建。

  下面,有请安永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风险咨询执行总监吴有家先演讲,大家欢迎!

  吴有家:各位嘉宾上午好!

  我非常高兴代表安永参加这个论坛。

  首先,允许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安永。因为很多人都问我,会计事务所跟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安永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我们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有自己的事务所或者是办事处,聘用的人员有13.5万人。07、08年尽管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我们的服务总收入超过了240亿美元。安永也是中国最大的会计事务所之一,我们在北京、香港、上海等40个城市有我们的事务所,聘用的人员有9000多人。我们曾经协助大型的国有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其中包括了中国工商银行等。

  我们的专业服务也包括了气候变化这方面,其中这方面我们的服务经验超过了10年,我们印度的CDM团队超过了120人,我们澳大利亚的企业社会责任团队超过40人。

  在中国,我们的总部已经下了很大的决定,在中国这方面的业务也要全球支持我们的发展,配合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安永这100年来能做到这么好的成果,主要是我们一直坚持我们的优良传统,把我们定位为两个角色。第一,中立的公证人。第二,严谨的风险管理者。

  今天,我也是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看我们中国碳金融平台可能会遇到的风险、挑战。

  我们认为,第一个挑战是定位的问题。因为我们中国的碳金融平台,从成立到现在不到1年的历史。但是,在国际上已经由美国、欧洲非常成熟的碳金融平台在交易。那么,我们作为一个新生的婴儿,我们怎么样跟这些老大哥来竞争?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如果我们是作为一个亚洲的平台,我们也问为什么是中国呢?刚才孙处长也说了,印度跟我们差不多,也是最主要的CDM的项目的集中地。也是最主要的公正地,而且欧洲是全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但是他们不一定有碳交易平台,假如有的话,我们中国怎么跟他们竞争呢?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自己的金融平台呢?是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做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当然,我们不是怕竞争,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上,我们是欢迎竞争,竞争才有进步。我们只是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来思考,怎么样来面对可能出现的竞争。

  第二个挑战就是如何确保我们中国碳金融平台的成功。它的成功要素是什么?其实答案也非常简单,不管是什么平台,要成功就必须要保持它的交易量跟交易活动的蓬勃。如果要做到这一条,我们认为取得国际认可的公信力是最重要的。如果要达到这个要求,最基本的价值观是公平、公开、公正。公平是大家有一致的游戏规则,没有什么偏颇。公开是避免不良信息对市场正常的功能产生扭曲。公正就是要严控一些有影响力的力量,对于市场造成的干预。

  我们觉得碳金融平台跟其他的平台,在社会责任这个意义上面显得更明显。因为它的功能是要给减排量一个最有效、最公平的价格。这不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平台、一个国家的局部利益的问题,减排量是影响全世界的,所以它的价格高与低,是整个世界的利益问题。如果我们能坚持碳金融平台应有的社会责任,我相信我们中国的碳金融平台的发展是光明,而且是成功的。

  03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应对非典的危机,在7天以内把小汤山医院建立起来,赢得了国际的敬佩。而且可以看到,只要我们中国共产党下决心做的事情,一定可以成功。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胡锦涛和温家宝领导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于节能减排这个事情看得是重中之重。有了国家这么坚定的政策的支持,如果再坚持我们应有的责任,我们看不到什么不成功的理由,谢谢!

  梅德文:谢谢吴总监,我们今天上午最后一位演讲嘉宾邀请《科学时报》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改革》杂志学术顾问武建东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武建东:女士们、先生们,希望大家能够对碳金融认识深刻一点。

  根据最新的全球火电发电数据,我们估算到2008年底,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超过了400ppm。那么,这个水平已经接近了联合国国际气候委员会界定的危险气候底线445到335ppm的临界点,这是引起水平面上升、红土灾害等。那么,根据环境的需要,需要我们预防一场灾难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预防一场灾难比战胜一场灾难更加伟大。

  全球的400ppm,正好对应着我们2008年底的一些金融数字。2008年底,全国的GDP达到60.109万亿美元,这是IMF最新统计的。那么,这个数字大概与400ppm相比,1ppm相当于1500亿。那么,IMF继续推论,说到2013年,全球的GDP将超过80万亿。这意味着届时如果我们ppm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就是2000亿美元对应着1ppm。正由于ppm跟我们GDP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关联关系,就使将全世界的商品连接起来的通货,将我们现在的纸币通货,变成了构造能量通货。就是我们运转全球信息的手段,从纸币通货到能量通货双通货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攀登世界经济高峰,也要依靠这两个手段达到这个目标。

  所以,我们讲碳金融的本质,实际上应该是能量通货,通货就是将所有的能量连接起来能够进行交易的东西。人类至今为止就是将能量加以转换变成了创新的方式,这个创新的基础就是人类财富大发现和重大的产业革命的时期。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它大概现在运作的体制,就是创新体制包括了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从制造能源方面,奥巴马政府在强调用可再生能源,就是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来转换美国的能源系统。其中,2月10日美国能源部与美国超导公司刚刚签定协议,发展10兆瓦级的超导风力发电机。那么这个超导风力发电机将使原来的发电机,从300亿吨降到120亿吨。如果美国一旦借助超导风力发电机的发展,美国在能源上将有一个重大的突破。

  对于中国来讲,我们现在有一个巨大的机会,我们现在的4万亿的计划基本上是用铁路线疏导公路线来进行的。假设中国要转换这个方式,我们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机遇呢?中国比邻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如果我们可以在海上发展3000个海上人工岛,建3000座以上的海上发电机,那么我们现在的发电机将在海上发展,那么我们从铁路线超导公路线,就可以通过海上发展。那么,我们就把装机容量的60%改到海上去。

  美国在2010年的时候制造了美国国家电网2030年计划。第一,在2010年形成若干的10英里长的超导线路。第二,在2020年形成若干的长距离的超导线路。在2030年,将用超导材料改造美国电网。这意味着在我们输送能源这个体系之中,人类发展了2、3百年的用金属材质输送能源的东西将被颠覆,颠覆为用非金属材料输送能源。超导本质上是一种非金属,非金属对于人类的生活方式贡献很大。如果我们再一次能够用非金属材料输送能源,那么对于人类生产的促进是非常巨大的。因为超导能源基本上可以做到比较低的损耗。

  第三步是从用能的情况来看,我们现在全世界主要的耗能,集中在终端,就是我们的房屋这部分。中国也一样,中国的耗能大约50%在终端耗能上,如果我们能够在终端领域上加以修改和调整,那么很可能会对人类节约能源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所以,在2009年1月25日,奥巴马上台5天,就宣布对美国200万住宅和75%的联邦建筑物进行翻新,以提高能源的效率。所以,在用能的部分,它能使房屋从金融产品、能源产品,过渡和跨越成能源、气候和环境综合运转的结合部。

  在建筑这部分,1824年英国人发明的水泥。钢、水泥、玻璃,基本上主宰了我们人类的方式,假如这一次在绿色建筑革命中,我们能够成功地用创新型的非金属材料颠覆我们现有的建筑方式,整个世界会迎来一个更大的机会。从中国来看,我们现在有540亿平方米的住房,这个住房从现有的体系来看,大部分要改造为绿色建筑。从未来10年来看,中国城乡还需要营建100亿平方米的住宅。如果我们都用绿色住宅来发展,等于中国迎来了非常大的机会。

  从绿色的住宅来看,现在540亿平方米中,其中200亿是在城镇中。城镇中又有40亿平方米是属于旧危住房,设计年龄已经到期或者是设计结构存在问题的。如果我们国内可以将40亿平方米的住房采用合理的方式加以更新、改造,那么我设计的方案大致是这样的。每年国家可以拿出5亿平方米的旧房来,通过增加容积率,就是1到2倍的办法,给予旧房改造的刺激。

  这样以来,一年大约我们可以营建10亿平方米。按照现在绿色建材的成本估计,大约是2万亿。如果一年投入2万亿的话,对于我们GDP的贡献直接将近8%。所以,几乎中国不存在发展的难点问题。而且,我们可以成功地将需求变为一个增长的力量。

  考虑到国际上危机套利时间,如果今年可以成功地启动旧危房的成就改造,比大约5到10年以后改建的成本提升3万亿以上,对于建筑材料直接的效率提高了3万亿以上,推动中国建材出口、承包有2万亿元以上,所以发展绿色建筑物可以再造中国。

  从这个情况来看,节能和绿色经济,突然间给人类制造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看看哪个国家能够掌握创新的绿色手段,达到世界经济顶峰。在中国来讲我们以前有很多的负担、累赘,但是如果我们可以成功地利用好自己的需求,中国能成为世界经济顶端竞争者的最有利的候选人。谢谢!

  梅德文:感谢吴老师的演讲。

  吴老师把我们从天上拉到了地下,我们今天上午的演讲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