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企业精神教育基地(8)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9日 11:08  新浪财经

  丰收管理站始建于1965年10月,是为油田开发建设服务而成立的农牧业单位。40多年来,丰收管理站在不断谋求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种子精神”,即小不看小、穷不认穷、难不畏难的勇气;播种生命、创造春色、收获希望的憧憬;辛勤耕耘、艰苦创业、战天斗地的豪情。建站初期,丰收人就播下为油田服务的“种子”,把根深深地扎在油田。为多打粮食多产菜,服务油田会战,4个家属队150多名家属艰苦创业,奋发大干,把荒芜的土地开辟成希望的田野。1966年5月,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到丰收管理站视察,提出“城乡结合,工农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矿区建设方针,极大鼓舞了丰收人。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为这片沃土带来勃勃生机,该站在油田第一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市第一个办起轻小工业。90年代又形成农、牧、渔、运输筑路、轻小工业、特禽养殖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成为油田多种经营系统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属出身的站长栾桂英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人称“鸡窝里飞出金凤凰”。2005年,丰收管理站将废弃多年的特禽养殖厂改造修建成丰收园,使之成为企业对外沟通、展示形象的窗口和创造和谐、促进发展的平台。

  【人人出手过得硬——龙庆收费管理所】

  供水公司销售二分公司龙庆收费管理所组建于2001年,主要负责大庆让胡路区龙南地区8个居民小区、17000多个用户供水、收费及维修服务任务。现有班组6个,员工100人。短短7年间,该所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被评为大庆油田先进集体、基层建设标杆队、基层建设十面红旗、黑龙江省“青年文明号”、集团公司先进党组织。2007年,被中国质量协会石油分会授予“石油工业用户满意服务明星队”。2008年,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1.1万人次。

  【超值服务——油田114查询台】

  通信公司油田114查询台成立于1959年,前身是大庆会战指挥部总机班。现有员工109人,其中党员12人。下设114查询台、96760社区呼叫服务中心、专线转接台、质检台和机修班等五个班组。主要担负油田通信网固定电话号码查询、专线电话接转及大庆市助老热线、社区服务热线、政务公开热线等任务。截止2008年,累计为客户服务25.8亿次,年话务量已突破1500万次。会战时期,涌现出“话务八姐妹”等先进典型。该台先后获得集团公司先进党组织、黑龙江省、市局“三八红旗集体”、局金牌队、局先进集体标兵、局先进党组织标兵、局基层建设样板单位、局“基层建设十面红旗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7300人次。

  【油田名片——2号丛式井采油平台】

  2号丛式井采油平台是第一采油厂第七油矿503采油队所属的一个井组,员工3人,全部为女同志。井组多次被评为厂矿先进班组,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大庆市和油田公司“巾帼建功”岗。2007年6月,2号丛式井采油平台被确定为大庆市首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该井采油平台位于萨尔图油田南一区中部,1987年建成,1988年8月钻井,1989年7月投产,开发面积为0.35平方公里。管理油水井16口(采油井13口、注水井3口)、计量间1座、配水间1座。在16口井中,2口为直井,14口为定向斜井,井斜最大角度为27.2度,造斜点在井深120-160米处,最大水平位移240米。该井采油平台不仅是一个科技平台,更是采油人对外展示自我的窗口和舞台。由于地处碧波荡漾的陈家大院泡,而且是油田最大丛式井组,2号平台成为旅游参观和摄影爱好者最喜爱的地方。十几年来,平台接待国内外参观人员千余次,到这里进行摄影创作的人不计其数。优美的环境,整洁的井场,勤劳的女工和忙碌的抽油机群,浓厚的石油工业特点和科技文化内涵,使2号丛式井采油平台成为油田一张靓丽的名片。

  【油田第一个电话站——中区电话站】

  中区电话站(现大庆油田通信公司中区分公司)始建于1960年4月,从60年代初期的一台350门磁石小总机,历经几代,发展到今天油田通信的五大汇接局之一,拥有11900条2M传输电路,近4万条数字用户通路,300多公里通信电缆,70多公里通信光缆,39座SCDMA无线基站,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纤化,服务功能多样化,服务区域约150平方公里。该分公司现有员工95人,下设线务、机务、营业、营销、维修等18个班组。多年来,为油田通信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涌现出60年代以19号话务员为代表的战区标兵“话务八姐妹”,获省、市级发明创造奖的科技人员刘国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分公司连续多年获双文明建设标杆或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优秀班子、四好班子荣誉称号。2004年,被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授予诚信单位;2005年,被大庆市政府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6年,被国家消费者协会授予诚信维权单位。2007年6月,中区电话站被确定为大庆市首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3000人次。

  【葡萄花炼油厂遗址】

  葡萄花炼油厂1960年建成,是大庆第一座炼油厂。遗址位于第七采油厂厂区南3公里处,占地百余平方米,现存炼塔烟囱一座。2007年6月,葡萄花炼油厂遗址被确定为大庆市首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大庆石油会战初期,会战队伍一直集中在长垣南部的大同镇。1960年初,在葡萄花构造上部署的探井葡7井、葡4井、葡20井相继喷出工业油流。由于正处于3年经济困难时期,建设物资异常紧缺,没有燃料油,钻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开不起来。为此,石油部决定以最快速度先建起一座小炼油厂,厂址就定在葡萄花,并命名为葡萄花炼油厂。当时由石油部北京设计院承担设计,抚顺基建三公司承担建设安装任务,兰州炼油厂负责小炼油厂的生产管理。1960年3月27日,47名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从兰州出发,奔赴大庆油田。7月27日,年加工能力为3.6万吨的蒸馏裂化装置建成投产,炼出成品汽油、煤油、柴油,解决大庆会战对油品的需求。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位于长垣北部萨尔图构造上的萨66井完钻喷油,试油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大庆长垣南部探井,会战部署发生改变,会战大军“挥师北上”,主攻地区从大同镇附近移往北部萨尔图地区。1965年,远离油田中心的葡萄花炼油厂被拆除。几十年来,第七采油厂始终注意保护这一历史遗迹,并把它建成教育基地,作为葡萄花油田和大庆石油会战的历史见证。现遗址上建有铁人塑像,遗址所在地进行了绿化和保护,炼塔烟囱上安装了照明灯、旋转扶梯,塔身刻有石油工业老领导、原中顾委常委康世恩1989年9月19日视察七厂时的题词“不忘会战岁月,发扬大庆精神”。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2000人次。

  【“缝补厂精神”发源地——职业服装公司“缝补厂精神”纪念室】

  “缝补厂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六个传家宝之一,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辉典范。2007年6月,“缝补厂精神”发源地被确定为首批大庆市首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冬,是大庆会战最艰难的时刻。为解决前线石油工人生产生活困难,在上级党委支持下,共产党员鄢长松等3名转业战士和曾阳春等5名职工家属,在两栋破牛棚里办起缝补组。1963年,扩大生产规模,正式办起缝补厂。主要为生产前线修旧利废和加工“两旧一新”棉工服。为方便前线工人,他们专门成立缝补小分队,到千里之外的井队和施工现场去拆洗缝补。在创业期间,缝补厂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亲切关怀,获得许多殊荣,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主要内容的“缝补厂精神”传遍全国。“缝补厂精神”纪念室坐落在“缝补厂精神”发源地、位于大庆市东风新村经一街11号的物资集团职业服装公司(前身是大庆第一针织厂)院内。纪念室占地面积132平方米,以“缝补厂精神”历史发展为脉络,以历史图片、实物、雕塑、宣传片等多种表现形式,展出大小图片320多幅、珍贵历史文物和实物133件,详细而又直观地再现“缝补厂精神”形成、发展历程,给参观者以深刻启迪和教育。截止2008年,累计接待参观者4000人次。

  【首车原油外运地——东油库】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