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创业故事(5)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6:04  新浪财经

  【放心管家】

  由于会战取得了更大的成绩,1964年春节比往年更热闹。工程指挥部一大队一中队食堂里一片喜气洋洋。管理员兼炊事班长李毓,从早晨3点钟起就起来和炊事员们一块给大家包饺子。用食堂自产的肉菜包的饺子馅香皮溥,一个个银元宝似的十分诱人。忙到早上8点,炊事员也给李毓端了一盘,对他说:“管理员,今天你也尝几个!”可李毓说什么也不吃,忙去换衣服准备回家。大家见此情景实在不忍,便位着劝道:“平时我们不劝你。今天是春节,就破个例吧!”李毓说:“同志们的情我领了,可饺子不能吃。我的粮食关系不在食堂,吃了就占了大家的;这个例一破,以后就不好办了!”

  望着李毓踏着晨光往家走去,往事历历浮现在大家的眼前。

  【管衣人的棉衣】

  1963年12月的一个晚上,猛烈的西北风,把木板房刮得哗哗乱响。有一个人,穿着一件烂棉袄,坐在一堆皮大衣旁,守卫着劳保库房。这个人叫宁第淼,是这个库房的保管员。

  一条施工中的电缆线,要从劳保库房底下通过。埋电缆的工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揭开库房的防潮地板就挖起来,沟挖好了,正好天近黄昏。他们下班走了,可库房墙壁下留了一个大洞,这就等于给盗贼开了一扇门。宁第淼赶紧找来木板,堵洞、铺地。可是工程量太大了,加上天黑夜冷,一个人怎么也干不完。宁第淼决定留下来。他在一堆皮大衣旁边坐下,守卫着库房。小偷是不敢来了,但从大洞里窜进的那股贼风,夺走身上的暖气,把他吹得瑟瑟发抖。小宁不管这些,像哨兵一样坚守岗位,寸步不离。直到夜里9点多钟,开会的同志回来帮他堵好墙壁铺好地板,他才锁好门回到宿舍。

  第二天,宁第淼病了,但他一声没吭,坚持上班又干了一天,等结完帐往宿舍走时腿都抬不动了。同志们急忙请来大夫,给他打上针,吃了药,他才静静地睡去。等他睡醒,伙伴们又心疼又埋怨地责备他:“你可真是,守着一堆皮大衣却把自己冻病了,为什么不拿一件披上?”小宁说:“我是保管员,劳保品进库什么样,出库还应什么样,我怎能乱动。再说,我这不是穿着我那件棉袄了嘛?”

  这话不说则已,一说同志们都替他心酸。小宁那件烂棉袄,是他舅舅穿了多年送给他二哥,二哥看他毕业分配到北方工作又转送给他的。里子面子都已破得不成样子,尽管已经补了15个补丁,还有不少地方露棉花,虽然算作棉袄,其实早已不挡风寒了。

  劳保库是两栋木板房,室内气温经常是零下20多度。领导早就注意到小宁的棉袄不顶用,为他想了办法。天刚煞冷时,技术安全科长就关照说:“小宁啊,天冷了,库房里新棉衣、旧棉衣、皮大衣样样有,你找一件穿上吧!”宁第淼心想:“生产工人露天作业,都不怕冷,我好歹是在室内工作,怎么冷也比他们强。”过几天,王科长路过库房看他还穿那件破棉袄,又对他说:“你不穿新的,就穿件旧的,这也是为了工作嘛。”小宁说:“我已经领过棉衣了,再领就是占公家便宜了!”王科长拿他没办法,说了句“我知道”摇摇头走了。

  有人可能要问,小宁的新工衣哪儿去了?说起来这里边还有个故事。1962年5月的一天,突然下起一场春雨。正在库房工作的小宁穿着棉工服跑出动跟大伙一起抢露天地里的器材。他一看需要篷布,就跪到原来放水泥的地方去扛垫过水泥堆的篷布。大雨一冲,沾在篷布上的水泥都渗到他的棉衣里,等晾干后,水泥和棉花板结在一起,变得硬邦邦的,像干牛皮一样不能穿了。为此他心疼了好一阵子,埋怨自己太粗心大意。

  在病床上的宁第淼,也意识到应当换件棉衣了,不然总是冻病多影响工作。他想起自己还有一块家织的蓝布,组织上曾补助过两斤棉花,被服厂有个师傅也答应过帮他做棉衣。这样一想又很高兴,便谋划着怎样自己想办法给自己做件新棉衣。

  【小气采买】

  张盛河是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器材供应科的采购员。从1963的4月到1965年2月,他在外地跑了19个月,走了10几个大中城市,处处精打细算,勤俭节约。

  1963年7月份,常减压装置正在安装。当时,有一种急需配件,叫“环室”,正在省城哈尔滨的金属结构厂加工,如果等厂子加工完一次性发回,就要耽误工期。为了不影响家里安装,张盛河决定分批往回送。头一天,加工出12套“环室”,总共有60多公斤重,按规定找车送到火车站作为快件发回是完全可以的,可张盛河觉得这既影响时间又要花钱,于是他把12套“环室”分成两份,用草绳穿好,一个肩膀一串,奔往汽车站。下了汽车,又背着上了火车。赶回龙凤站下火车时,正是夜里3点,没有车,他又背着“环室”步行几里,径直送到工地。虽然两个肩膀都磨破了,但他没有叫苦叫累,只是跟科里领导汇报了一下情况,就又立即返回省城。这样的事情仅1963就有几十次。只要自己能背动、扛动的东西,他从来不雇车拉运或交付托运,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运输费。

  在外地出差,行程数万里,有28次可以乘卧铺,可是张盛河只乘过两次,就连快车也很少乘。在车站的列车时刻表上,他专找慢车,只要时间允许,他就乘慢车,这样可为企业节约1元8角的加快费,甚至还有几元钱的住宿费。

  尽管有些人对他这种做法看不惯,认为他“过份小气”,张盛河却不以为然。出差乘特快、乘乘卧铺本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他却认为,“为人民而节约一分一厘钱这是我的本分”。

  【深夜退款】

  1964年5月8日,是采油一部四矿五队发工资的日子。老工人张宗福白天随大伙铲了一天地,晚上7点才回到队里,接着又参加了职工大会。散会时已经10点多了,工资员把工资交给他时,劳累一天的张师傅连数也没数,往口袋里一揣就回了家。

  回到家里,张宗福把工资交给爱人,自己洗了洗就上床睡了。深夜12时,他爱人给孩子缝完衣服,临睡前顺手拿过工资数了一遍,发现多出9元钱。她怕自己数错,又认真地数了一遍,还是多9元。这时她赶紧把熟睡的张师傅推醒,问他:“空上月你咋比上个月多发了9元钱,是不是多加了几个夜班?”“没有加夜班呀,恐怕是你数错了吧?”张师傅揉揉眼睛说。“我数了两遍,那还能错!”“真的?”张师傅呼地一下坐起来,“那一定是工资员发错了,我得给他送回去!”他爱人忙说:“现在都12点多了,人家都睡了,算了吧!”“睡了我也得给他送回去。”张师傅一边穿衣服一边说。他爱人又说:“你累了一天了,好好休息吧,明天送不是一样吗?”听老伴这样一说,张师傅动了怒,他拿出9元钱,气呼呼地说“你就知道休息、休息,就不知道替别人想想。咱们多了钱,不知着急;工资员少了9元,还不知道急成啥样子呢!”说完披上外衣,向队部跑去。

  进门一看,工资员正在东翻西找,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头上汗都流下来了。张师傅把钱往桌上一放,说:“你找的是这吧!”工资员一看,正是9元钱,问清情况后说:“你看我这个‘马大哈’,自己没尽到责任,还把你折腾得休息不成!”张师傅赶忙说:“这有啥关系。今晚上我要是休息好了,你不是一宿都睡不着了吗!”

  这句话把工资员逗笑了,张宗福自己也笑了起来。

  【寄款】

  1964年11月的一个休息天,徒工巨长海匆匆忙忙赶到邮局去寄钱。同志们都以为他是忙着给家里寄钱,可小巨摇摇头说:“不是,家里不需要我寄钱。”

  原来巨长海从小生长在姨父家,姨父母很疼爱他。临来油田时,姨父嘱咐说:“你要好好学习,有困难千万来信。”到油田以后,巨长海学习老工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技术,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每月工资除了伙食费和买零用品外,从不乱花1分钱,月月有节余。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