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油田之最:生产(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5:10  新浪财经

  为了使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的先导性试验步入工业性阶段,1995年9月,在萨北油田北二区西部建成投产了北十四联聚合物配制站,担负聚合物母液配制任务,当时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年配置聚合物干粉量居世界首位。作为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油的重点工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矿场聚合物驱油配套工程。1997年9月,扩建注水站、变电所,占地面积扩大到10558平方米。2002年,通过老区改造和相应方案调整,于8月成功地为北三西三元复合驱供应母液。配制站设计日配制聚合物干粉40.8吨,日外输母液8164立方米,累积配制聚合物干粉13.2279万吨,累积外输母液1434.4555万立方米,能同时满足采油三厂二矿10座聚合物注入站220口注入井和试验大队三元复合驱30口注入井的供液需求。

  【全国最大的采油厂】

  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始建于1960年10月9日,是大庆油田最早成立的采油厂。全厂共有矿(大队)级单位21个,基层小队259个,员工13043人。目前,是全国最大的采油厂。

  建厂44年来,全厂干部工人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艰苦创业,团结拼搏,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从1960年投入开发打第一口油井,到1965年开发萨尔图、葡萄花油层的一次井网全部投产,油区产量迅速达到611万吨,超过开发方案设计590万吨的生产能力;上世纪七十年代,采取科学调整注水方案,提高油层压力,调整注水结构等措施,产量在1974年跃升到1000万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全面转变开发方式,变自喷开采为机械开采,开发了未动用的高台子油层,使油田产量不断攀升,1991年达到了1500万吨的历史高点,并实现了连续8年稳产;1996年开始大规模实施三次采油,目前聚驱年产油在300万吨以上;截至2003年,实现了年产原油1000万吨以上连续稳产31年。

  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该厂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两个文明建设不断攀上高峰,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先进党组织标兵、“六好”先进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厂务公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40多年来,采油一厂在建设发展中得到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厂视察。

  油田重组改制以后,采油一厂以创新发展为主线,连续开展“创新发展年”、“解放思想,创新创效年”、“学习创新发展年”主题活动,构建了以“三老四严,永创一流”为核心理念的理念文化体系。

  【面积最大的采油厂】

  采油九厂管辖的大庆长垣以西外围地区,横跨两市(大庆、齐齐哈尔)、三县(泰康、泰来、肇源)、四场(绿色草原牧场、和平牧场、肇源农场、茂兴湖渔场),东至大庆市让胡路区,西至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南到嫩江,北到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东西宽100公里,南北长180公里。辖区内有让—通铁路和齐齐哈尔—哈尔滨铁路通过,公路有林肇路、庆西路等,嫩江从西部边缘自北向南流过。区域构造上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西,勘探开发范围包括齐家—古龙凹陷、龙虎泡—大安阶地、泰康隆起带和西部超覆带(中段)4个二级构造单元。主要勘探开发目的层为萨尔图、葡萄花、黑帝庙、高台子、扶杨油层。

  【全国最大的溶解气处理加工基地】

  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是黑龙江省最大的一家专门从事油气初加工的企业,是全国最大的溶解气处理加工基地,主要生产轻烃、天然气。管理着天然气处理装置14套,原油稳定装置13套,集气脱水增压装置6套,轻烃储库2个,计量阀组间20个,天然气、轻烃管道121条,总长1000多公里。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8亿多元,净值16亿多元。具有年加工湿气20亿立方米、处理原油4500万吨、生产轻烃80万吨的生产能力。处理后的天然气和轻烃主要为化工企业提供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氨、甲醇、乙烯生产,部分天然气用于工业发电、锅炉和民用燃料。

  30多年来,广大员工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探索积累了一套高寒地区天然气开发利用的丰富经验,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04年底,累计生产轻烃1057.8万吨,商品气283.7亿立方米,处理原油6.14亿吨。分公司连续十年荣获油田公司(管理局)“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金牌单位”称号,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授予一级计量先进单位,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评为设备管理先进单位,获得了集团公司和黑龙江省“质量管理奖”,跨入了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和全国百家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的行列。

  【全国线路、管道行业经营规模最大的企业】

  大庆油田油田建设公司继1993年名列中国石油工业系统最大规模建筑企业第2位、最佳经济效益建筑业一级企业第27位之后,1994年,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建设部联合评价中名列全国线路、管道行业100家最大经营规模企业第1位、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第2位、中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建筑企业第26位、最佳经济效益建筑业企业资质一级第21位。油田建设公司在基建市场激烈竞争中,凭借雄厚的实力、良好的信誉,不仅在油田内部站稳脚跟,还在海南、新疆塔里木开辟了新市场,并在化工建设领域初试锋芒,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1994年共完成建安工作量6.2亿元,比1993年提高15.8%,承担的100项工程合格率100%,并首次实现“三个没有”的奋斗目标,即没有一项尾巴工程,没有一项用户不满意的工程,没有一件不合格的设备、材料、产品用于工程施工。

  【全国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输油管道】

  以大庆油田为起点,通向抚顺、大连、秦皇岛和北京的我国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输油管道,输油管直径为720毫米。1970年动工兴建,1971年10月一期工程(大庆到抚顺段)投产,1975年6月建成大庆到北京1507公里全程管道。以前大庆原油外输主要靠铁路,随着原油产量的不断增加,铁路运输越来越难以承受。1971年管道输油开始前,大庆每天外输原油达7万吨左右,靠铁路“油龙”每天要开出30—40列。输油管道投产后,能保证一年四季平稳输油,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为大庆原油生产解决了后顾之忧。大庆外输油管道建设项目是1970年8月3日由国家批准的,故名为“八三工程”。设计年输油能力为4000万吨,起点原油温度55—65度。整个工程由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4省分段承建。其中长春以北段由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设计及工艺负责人苗承武、郭志新、黄建坤、程光荣等。经过艰苦努力,胜利完成了穿越嫩江工程,研制了适用的输油泵机组,并解决了管阀配件的加强措施、管道冬季焊接工艺、管道试水通球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保证了按时完工投产。以后随着大庆原油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又建立了第二条并行管道。这两条大口径、长距离输油管道为解决大庆年产5000万吨原油外输提供了重要保证。

  【国内第一套10万立方米天然气加工装置】

  由5个单体撬和操作控制室组成的国内第一套橇装天然气加工装置,于1991年8月18日从大庆火车站运往新疆,用于开发鄯善油田。

  这套装置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大庆油田1990年新技术推广项目,由大庆能源技术开发公司承担。该项目于1990年初进行前期准备工作。1991年4月,大庆能源技术开发公司组织安装队伍进行加工制造。全体加工制造人员认真消化引进技术,大胆改进不合理工艺,使加工制造工作进度快、质量好,仅用100天时间就完成了5个单体橇的组装。

  该装置对原料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全部露天摆放,非常适应新油田、小油田、边远油气田的天然气综合利用的要求。工艺流程设计合理,产品回收率在60%以上,可直接生产液化气、石脑油和天然气等产品。

  【全国第一个产量突破亿吨的采油矿】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