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油田之最:生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5:10  新浪财经

  【第一口油井】

  松基3井为松辽盆地石油勘探的第三口基准井和大庆长垣构造带上的第一口探井,也是大庆油田的发现井。这口井的井位于1958年7月由松辽石油勘探局综合地质研究队提出,9月3日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的石油地质研究人员共同做了技术论证,一致认为井位设计合理、必要,符合基准井布设原则。当年10月,补充了地震资料的论证,进行了现场调查,并于11月24日得到石油工业部正式批准。这口井的施工由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8钻井队承担,1959年4月11日正式开钻。在井深1050米到1461米井段中连续取芯,见到含油饱满的油砂,岩屑和钻井泥浆监测中也见到油、气显示。为了加快找油步伐,石油工业部领导决定改变3200米井深的原设计,在井深1461.76米结束钻进。1959年8月29日下入套管固井,并立即转入油、气测试工作。9月6日射孔,用20天时间清除了压井液,大幅度降低井底压力后,于9月26日喷出原油。测得日产油量10.7—14.9立方米,经化验证实为低比重低含硫优质原油。1959年10月至1960年2月进行连续试采,证明产量稳定可靠。松基3井喷出工业油流成为大庆油田发现的根本标志。

  【铁人一口井】

  “铁人一口井”是铁人王进喜同志率领1205钻井队在大庆打的第一口油井。1960年4月,铁人王进喜率队自玉门出发奔赴大庆,在没有吊装设备,缺少水源等困难条件下,仅用5天零4小时的时间,就打完了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钻井的最高记录。“铁人一口井”又称萨55井,该井完钻井深1200.76米。1960年5月25日开始自喷生产,每日产油113吨。为表彰王进喜及其带领的1205钻井队的卓越功绩,大庆党委将该井命名为“铁人井”。45年来,这口井已累计生产原油15万多吨。目前,这是大庆唯一的一口自喷井,也是自喷时间最长的油井。这口井是铁人精神的发祥地,被列入《中国名胜词典》。2004年3月,“铁人一口井”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授予“企业精神教育基地”。

  【首列原油外运】

  1960年6月1日,大庆首列原油外运列车,开向我国石油化工基地——抚顺炼油厂。这年5月下旬,会战领导小组根据大庆会战进展情况,决定在6月1日向外地炼油厂输送第一列车原油,并决定把原油装车任务交给3月份从玉门油矿来的薛国邦采油队。这个队是油田上的第一支采油队,共有20余人,编号为第一采油队。他们接到装车任务后,队长薛国邦在37井一干就是7天7夜。

  首列原油外运列车共挂有21节油罐。装车地点在萨尔图车站附近正在兴建中的东油库。当时,由于油井生产集输工程尚未竣工,只好将喷在土油池子里的落地原油,从各个油井用汽车运到东油库的两个大油池子里。5月27日,离“6·1”只有三四天时间了。当晚,气温低,油稠,泵打不上来。薛国邦第一个带头跳进齐胸深的油池子里,和大家一起用铁锹、脸盆把原油送到蒸汽处加热。到5月31日16时多,油罐车全部装完。

  6月1日,会战领导小组在东油库举行大庆会战首列原油外运剪彩典礼。机车正面中央悬挂着毛泽东主席像,上端镶嵌着立体和平鸽和井架图案。机车前端和左右两侧是大幅红布标语。身披节日盛装的“油龙”在临时搭起的彩门下面待发。上午8时,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会战领导小组组长康世恩、副组长唐克等领导冒雨来到现场。8时45分,在庄严雄伟的“社会主义好”的军乐声中,康世恩代表会战领导小组为原油外运列车剪彩,大庆石油会战的首列原油外运列车驶出萨尔图火车站。

  【首车俄油内运】

  2005年6月15日,大庆油田南三油库接卸俄罗斯原油改造工程竣工投产。南三油库接卸俄罗斯原油改造工程总投资2.57亿元,年设计接卸油量1200万吨。这是集团公司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的标志性工程,是大庆油田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工程。这项工程是中油股份公司2005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于2005年3月1日开工,它利用大庆油田现有储运设施,扩大进口俄罗斯原油,实现原油进口的多元化,对确保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座油库】

  1960年3月,大庆油田建成第一座油库——东油库。当年6月1日用临时设备装油发出了第一列车原油,以后建成了装油单侧栈桥427米,装油鹤管119个。1961年7月西油库投产,东油库同西油库一起承担起大庆原油经铁路装车外运的任务。从1963年开始,东油库承担起经输油管道向石化总厂炼油厂供油任务。1973年9月,从东油库发出了向日本出口的第一列车原油。1974年,大庆油田至秦皇岛长距离输油管道全面投产后,东油库以及1965年后相继建成的南一油库等停止铁路装车外运,仅保留西油库、南三油库的部分原油仍由铁路装车外运,原油基本上改为管道外输。

  【第一个采油队】

  采油一厂北九队地处大庆萨中地区,它的前身是采油二矿二队,是于1960年5月13日大庆正式成立的第一个采油队,后改名为三矿六队,1965年8月命名为采油九队,同年10月更名为北九队。  

  建队之初,全队只有16名职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老队长薛国邦带领大家住牛棚、地窖子。土法上马,自制了手摇辘轳绞车,滑轮开关清蜡,发明了“无烟道、热风吹保温”。用桶、木池量油,保证了全队31口井的正常生产。原油无法装车外运,薛国邦跳进齐腰深的油池,用蒸汽为原油加热装车,1960年6月1日完成了大庆原油的外运装车任务。1960年12月,北九队被石油工业部命名为“钢铁采油队”。

  目前全队共有员工60人,管理面积4.91平方公里,管理油水126口井,地质储量2025.38万吨,同过去单一开采萨中油层,发展到开发萨中、高台子等油层;从过去只有自喷采油井,发展到包括潜油电泵、抽油机井、自喷井、注水井、计量间、中转站等,截至2006年7月,全队累计采油877万吨。

  【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1970年9月在采油四厂(当时为采油四部)成立大庆第一支女子采油队,全队有100名女采油工,平均年龄20岁。刚建队时,条件很差,人员来自8个单位,管理着57口油水井、2座中转站和6座计量间。她们发扬大庆会战传统,带领全队人员步行几十里路,到铁人王进喜当年打的第一口油井参观,请老工人做会战传统报告,坚定了艰苦创业的信念。经过艰苦奋斗,在1970年9月30日深夜23时30分,投产一口新井,向国庆21周年献了礼。1971年冬季,她们打破油田会战史上没有女子修井的先例,头戴狗皮帽,身穿棉工服,用扁担将一台长15米、重750公斤的自制简易液压修井机抬到井场,进行了第一次井下作业。建队10年,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405万多吨,相当于旧中国42年原油总产量的8倍。发展党员31名,团员77名,涌现出以“采油铁姑娘”徐淑英为代表的先进模范人物270多名,为石油工业部和其他部门输送200多名技术工人和30多名干部。这个队年年被评为大庆标杆单位,1973年、1977年两次被评为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先进集体,1978年、1979年又被石油部评为全国石油战线上高产稳产采油队。

  【世界上最大的矿场聚合物驱油配套工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