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金融危机下的中部机遇文字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6日 18:30  新浪财经

  王晓昕:吴教授这个话题,我现在讲一下,我们在思考,中小企业作为我们目标市场,就这个定位上也有吴教授刚才讲话的这一层意思,因为整个国际上大银行走过来,我们也看到,随着金融氛围进展,过去也是太凶了,趋势不会变,未来中国,应该讲在2007年表现的还是非常明显,因为金融危机以后,这种情况缓下来,未来还是这么一个趋势,在这种趋势的背景下,如果我们去做大业务,可能是本末倒置,真正在国外对大企业、优势企业,它对银行间接融资的需求反而还是小的,它都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式去做,真正对银行有信贷需求的,都是中小企业,实际上我们的能力又在这儿,未来的趋势和终点也在这一块,所以我们想一定要把这一块做好。

  主持人 吴蔚聪:刚才吴教授和王董事长都已经提到了对于企业的发展,不仅仅要通过银行这样的间接融资的方式,还应该通过建设资本市场,用更多的直接融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还要听一下徐教授,因为之前有一点交流,您也提到这方面的建议,跟大家分享一下。

  徐信忠:对中小制造型企业贷款问题还比较好办,因为至少有抵押品,但是对中小,尤其服务型的企业就是难上加难,但中国在以后20年发展过程中,服务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刚才我们在演讲的时候也讲到这一点,在目前30%,有的是60%,有的是80%,这有待争论,但必须要发展信用贷款,这是下面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二个讲到产业升级,我觉得这里面要讲一下资本市场功能,也就是说从成熟行业来看,应该说日本、俄国等等,以银行为主的资本体系是非常成功的,比如说电子业、汽车业、化工业,相对日本和德国,美国是非常落后的,但是在其他行业,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是领先于任何发达国家,不用说发展中国家,其中最重要原因是风险基金,也就说一个刚刚创办的高科技行业去银行贷款,我相信很少有银行去贷款,因为它没有任何资产,也没有任何产品,也没有任何销售记录,这时候谁愿意投资这样的企业?那一定是风险资本,也就是风险资本投资这些企业,但风险投资这个企业有一个前提,所以最近推出了创业板,我认为对中国将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和风险资本发展等等,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主持人 吴蔚聪:我们已经从几位谈话里面,我就感受到了,仅仅拿中部经济的崛起而言,其实我们需要一个多层次的、多元化的金融体系,银行的、非银行的各种金融体系,这种金融体系是不是还需要一种更多层次的合作?比如说银行之间会有一些合作,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系统之间也会存在某种金融合作,因为我想金融合作对于一个经济的崛起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上,几位怎么看的?陶行长。

  陶礼明:我觉得银行之间的合作,银行和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竞争应该说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应该竞争,没有竞争,服务就改善不了,但是合作也很重要,比方说我们邮政储蓄银行和徽商银行,我们在过去几年中就有很好的合作,徽商银行在资金的需求方面,如果需要我们邮储银行帮助,因为储蓄资金比较多,我们可以提供资金给徽商银行,同时徽商银行的一些贷款项目,由于在资产存贷款比例管理方面需要一些调整,也可以把这些贷款资产转给邮政储蓄银行,同时我们也可以和徽商银行一块,在安徽的一些大的项目或者组织银行贷款也可以。在中小企业客户服务方面,我们也希望我们的银行在城市范围内和徽商银行有一些客户资源共享,在结算这些方面都可以有合作,我们期待这种合作。

  主持人 吴蔚聪:吴晓求教授,我看你在那儿写写画画,是不是有很多的感想和建议?

  吴晓求:我谈一下合作,中国的金融体系内部,包括银行的体系内部,我的感觉是竞争超过了合作,这个可以理解,因为每个人都要争夺市场份额,但是竞争超过了合作给客户带来的麻烦太多了,我想说一个什么呢,就是可以竞争,但更多的要合作。更多的合作给客户带来的效益是最大的,你不知道竞争加剧滞后,你说要从工商银行把钱取到建行,从建行取到工商,小的没有问题,但是一个大的客户,比如现在五十万、八十万,那很麻烦,那他想办法留住你,实际上你不是嫌他的服务不好,是因为他的某些业务在你这儿不能支付,其他地方能够支付,就使得你非常麻烦,我深有体会,这样损害了客户利益,那自身利益就要下降,所以我提议银行把合作方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主持人 吴蔚聪:王董事长,刚才您的合作伙伴陶行长已经提到你们在一起合作了,不妨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还有更多的竞争对手,或者同行也好,您觉得有哪些方面?不妨给我们一两个案例。

  王晓昕:案例我就不举了,徽商银行是这样想的,作为一个地方的商业银行,我们不但要从同业之间加强合作,同时还要向同业学习,与同业一起共同进步。刚才吴教授也特别讲到,因为在整个这种合作的过程当中有良好的合作,才能提升银行对客户服务的满意度,银行也是在合作的过程当中有效的防范自身的风险,特别是我经常给同时都在讲这个道理,我们对一个客户的了解,说实在与多个银行在一起共同了解,应该讲更深刻,这种信息来得更透明、更充分,真的碰到什么问题的时候,几家银行一起研究,提出一个解决的方案,这样可能我们的地位会更强,比单打独斗好。

  实际上在整个合作过程当中,你看我们合作的层次有很多,我们同国家开发银行,他们是在城市的基础设施,这些重大的项目上,他们这种能力是非常强,我们从他们合作的过程当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同邮储银行,刚才陶行长也讲到,我们在资金业务、资产业务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合作,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使两家之间这种业务的特点、各自优势得到很好的发挥,两家都能共同的进步。我们同时与国有银行,包括股份制银行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合作,包括业务上的交流、培训等。

  实际上我感觉到,这几年我们进步比较快,精英的理念,发展的模式,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应该讲都是同业给了我们很多机会,我们在合作中求发展,在合作中求成长。

  徐信忠:刚才两位行长讲了银行合作发展,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就是银行和企业的关系。过去三十年的所谓国际化,更多是与美国,也解决我们走的是资本上发展,但银行在企业的刺激当中是没有话语权的。我们还是要扩大视野,看一下其他几个国家,德国和美国可能是资本体制上相仿的体系,以银行为主的,美国是以市场为主的商业体系。我只想举一个例子,它不是对企业仅仅的贷款,在德国最大的上市公司里面,超过15位的董事长,来自于银行的贷款,也就是说是德国许多企业的股东之一,但不是最大的,同时又是最大的主要贷款者,所以往往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在公司的董事会上的行为,因为无论怎么去讲,最终就是银行跟企业信息不对称,造成所谓贷款困难。如果我们把银行贷款也作为一个真正出资人享受的权利,跟股东一样的权利,假如说一个企业的主要债券者也能够走进公司的董事会,我相信像他刚才讲的中小服务贷款风险就减小。

  主持人 吴蔚聪:要有机的结合。像徐教授讲的,从你们操作者的角度来看,有没有可借鉴性。

  陶礼明:银行在给贷款企业提供贷款之后,直接参与企业一部分控制,这是老的话题,我记得很多年以前,在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过程中,银行为了防范不良资产,也提过这个话题,但是我觉得中国的,这种现行的体制和大型银行,目前还不具备银行直接参与大型企业的董事会等等这方面的条件,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觉得银行在给企业提供贷款以后,加强对企业的监控,同时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政策,应该是不必要的。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