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 > 正文
记者:王颖卿
2009年1月9日-11日,北京大学将以“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盛事迎春,邀请逾百名国家文化产业领导部门的负责人、海内外权威专家及文化产业行业精英们共同探讨世界经济形势下国家文化战略、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文化产业投融资价值等热点问题,旨在揭示出中国文化产业的新机遇和未来全球化经济新格局。为此,记者专访了本次论坛主席、全国较早提出“文化产业”概念的学者、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请他阐述对中国文化产业的研究见解。
将文化产业理念推广、普及,是叶朗教授最大的心愿
文化产业是未来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国内外很多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有两个,一个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个是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大家都看到了,而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很多人还没有看到。” 说到文化产业,虽已年届古稀却仍然精神矍铄的叶朗教授思维活跃、谈吐中时现机锋。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目前,文化产业的划分可分为知识型文化产业、休闲型文化产业和娱乐型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音像、演出、文化娱乐、文化旅游、艺术博览会、艺术品经营、民间工艺、广告以及其他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
为什么说文化产业是未来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叶朗教授认为主要根据以下四点:
第一,在高科技、数字化的条件下,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平衡已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高科技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更多物质技术手段的支持,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另一方面却可能起相反的作用,压缩人们的精神生活空间,使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疏远化、陌生化。举最常见的例子。电话的发明使人们实现零距离沟通,但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拉大了人与人的距离。比如过年时,你本来要到朋友家拜年,现在可以打电话拜年。有了手机,可以发短信,连声音也听不见了。所以,电话减少了人与人的直接交往。还有电脑。它使人们可以不上街购物,不去办公楼办公。有人甚至认为有电脑就可以不要学校了,因为一切知识都可以通过电脑取得。这种预言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学生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学到知识,而且是为了发展人性,丰富情感,完善人格,所以必须有与老师、同学面对面的交流,必须有群体生活。如果用人机对话来取代人与人的交往,那么人类社会就有可能彻底瓦解”。
叶朗教授直言这是摆在人类社会面前一个严重的问题。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危机。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曾提出,在高科技的条件下,高科技和高情感的平衡是社会生活要解决的一个很紧迫的课题,“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
第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人们的闲暇时间将比过去大大增加。“我国目前的法定休息日是114天,几乎占一年的1/3时间。其中还包括十一、春节等长假。这么多的休假日怎么度过?”说到这里,叶教授以己为例,“而且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人们退休之后的时间也在增加。这些富裕的时间怎么过?我认为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学习,继续增加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另一个就是追求休闲享受或审美享受。而这两个方面都涉及文化需求。据国外的未来学家预测,2l世纪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首先出现的就是休闲时代的浪潮(2015年)。目前,国外很多学者都在研究休闲问题,他们认为,休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成为与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休闲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上都是一个大课题。因为休闲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在职业劳动和工作之余,人的一种以文化创造、文化享受为内容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马克思说过,闲暇时间是‘社会成员自身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时间’。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境界。据报道,2015年美国的休闲产业将占国家全部产业的50%,而休闲产业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