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袁再青(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 11:50  新浪财经
图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袁再青(4)
  2008年12月20日,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进出口企业第七届年会”在北京威斯汀酒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会议。图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袁再青。(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四是国际产业格局调整速度加快。这次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金融业遭到重创,可能导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重大调整。奥巴马在竞选时就已经提出“产业回归”,就任总统后可能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措施。欧盟内部已经出现“再工业化”主张,上个月提出2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明确提出拯救成员国实体经济。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吸收外资和对外贸易产生影响,特别在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方面,影响会更大。

  目前,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已经显现,出口由10月增长19.2%急剧下降到11月的负增长2.2%,是近10年来正常月份的首次下降;进口11月份更是出现了17.9%的大幅下降。从对外贸易的先行指标看,今年秋季广交会出口成交额同比下降近两成,前10个月我国合同利用外资项目数和金额分别下降了26.2%和4.8%,加工贸易进口增速逐月下降,10月份仅增长2.6%,11月份下降24.9%。从历史比较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当世界经济遭受打击,我国对外贸易都出现了明显的回落。世界经济贸易陷入低潮的1996、1998、1999和2001年,我国出口分别仅增长1.5%、0.5%、6.1%和6.8%,而这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力度远大于上述四年。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明年中国外贸将面临极大的困难和考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我们既要有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更需要积极的心态,善于抓住变化中蕴含着的机遇,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坚定信心,积极应对。一是短期内我国出口产业的竞争优势不会因为金融危机发生根本性变化,出口产品依然能保持较强的比较优势。二是国家扩内需、促消费、调结构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回落,有利于我们扩大进口。三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内成本上升、国际需求减弱的情况下,今年出口仍实现了较快增长,充分说明我国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比以往增强。四是国家采取了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财税政策方面,已经调高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低了部分产品的进出口关税;金融政策方面,央行出台了支持外向型企业发展的措施,向外向型企业提供包括全球统一授信、银团授信、贸易融资、出口信贷、投资银行、海外保险等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应对危机,摆脱困境。作为外贸主管部门,商务部也将积极研究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应对措施。我相信,经过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明年我国外贸还是可以实现增长的。

  三、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实现30年辉煌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外贸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不强。一是规模与效益的矛盾。我国已经稳居世界贸易大国行列,但由于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长期处于低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的比较利益相对较少,规模与效益存在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二是出口结构优化与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仅从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来看,都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些指标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但这些产品大多属于贴牌或加工装配产品,没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开拓国际市场长期依靠低成本优势,缺乏技术和营销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企业微观利益与社会宏观利益的矛盾。我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还不够合理,资源配置机制不够优化,客观上造成一些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牺牲和忽视了社会利益,逃避了社会成本。如资源能源的不合理消耗、环境污染、劳动保护缺失等。四是市场开拓与市场风险的矛盾。随着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开拓国际市场的风险也在增大。如企业没有掌握进出口的市场主动权,风险控制能力弱,面对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持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难度越来越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