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打造创新的持续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 00:22  新浪财经

  ——一航成都研究所创新文化建设纪实

  2006年4月,大家对于“枭龙”飞机的研制成功一定还记忆犹新,这是中国第一种采用国际合作模式、面向国际市场研制的主战飞机。它从签定协议到01架飞机上天,仅有23个月,因此被世人誉为“枭龙”速度。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战斗机,它的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次壮举。

  2006年12月29日也是一个在中国航空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正式宣布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十装备作战部队。这一消息震撼了国际社会。歼十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使公司掌握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歼击机研制技术,形成了自主研制、生产新一代歼击机的能力。与此同时,歼十飞机工程的获奖,标志着我国航空武器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中国一航成都所作的大胆尝试和探索,他们大力倡导创新文化,从组织、管理整个系统的全面管理创新,建立能够保证创新能力的文化机制,推动着中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步伐。

  坚持“非对称超越”

  迈克•波特把竞争优势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生产因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和财富导向。前3个阶段是进步性的,通常会带来经济繁荣,在竞争优势的发展中,创新导向尤其占有特殊的地位。

  成都所的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我国航空产业发展已到了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阶段,竞争力将主要取决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技术领先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组织发展变化等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一航肩负着打造中国航空事业,建立中国航空核心竞争力的重任。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决战。成飞只能依靠自主创新、自辟蹊径进行超越,突出世界强手的重围,此外别无选择!

  一航成都所把“创新”纳入了可以管理的范畴,他们认为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创新,而是如何成功地创新?只有持续稳定的创新才能获取成功。

  一航成飞创新型研究所管理体系主要分创新战略、外部联系、实施机制、创新组织、评价体系五大部分。

  成都所在内部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创新文化愿景,即引领我国航空和空天飞行器综合技术发展,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和谐研究所。建立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创新型研究所”成为所有成飞人共同的理想。

  一航成都所党委书记戴亚隆认为:“中国航空工业必须担负起我军和我国未来安全的责任,必须要有战略力量、空天一体、首战必用、全程使用的装备和保障实力。我们不仅只考虑给用户一架性能好的飞机,而是要给用户克敌制胜的战法,进而建立一个战略体系,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表明,战争已摒弃了过去传统和单纯的兵对兵、将对将、机对机、弹对弹的对称对抗战略战术,而是如何构成自身的非对称优势,以最小代价获取胜利。”

  坚持“非对称超越”是在技术发展方向上,以提高综合作战效能为立足点,强调飞机各系统的综合优化,强调技术上的独创性和新颖性,牢牢把握航空领域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构筑自己的非对称优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