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傅家骥:国有企业要从要我创新变成我要创新(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 12:12  新浪财经

  若完成这一转变,至少有两点是重要的,一是企业会创新,即有技术创新的能力;二是企业有积极性愿意去创新,即有技术创新的动力。下面再简要谈一下这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关于技术创新能力问题。

  企业的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去,为什么有的企业只“红”一代而昙花一现?在国内市场已日益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如今跨国公司500强仅在北京落户的就有151家,产品的旧与新的较量,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企业的成功与竞争优势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目前走红的当代产品,而更取决于能比竞争对手更具有开发新产品和解决各种难题的技术能力,这种能力在知识经济挑战的时代,显得尤其重要。像英特尔公司掌握了计算机微型处理器的核心技术能力,从Inter4004、808 0到80286、80386、80486和80586再到奔腾微处理器Ⅰ、Ⅱ和Ⅲ,这样确保英特尔公司计算机市场的霸主地位。微软公司掌握了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平台技术,软件的不断更新给微软带来滚滚的财源。北大方正公司所以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有长足的发展,正由于它掌握了汉字排版印刷的电子化核心技术能力,才不断推出由“华光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直到各种方正系列的彩色照排系统。正是这些公司都有自己核心技术能力,才有可能保证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企业竞争力在短期内来源于当前生产产品的性能属性及其价格水平,而长远的竞争力则来源于能够生产大量不可预见产品的核心技术能力,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及时捕捉市场机遇,并能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而我国的企业,包括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在核心能力技术的培育和提升上显得底气不足,不少的企业,如国内最大的钢铁公司,最大的烟草公司等等,其研究开发能力十分脆弱,发展新产品的后劲不足,在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上不足于同类产品世界500强企业的1/5,甚至1/10。上述企业有人讲,如果下决心增加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也是能够做到的,但是研究什么?开发什么?钱用在何处?却不得而知,即缺乏研究开发领域中的投资能力。国内龙头企业如此,可见一般企业更是盲然不知所措。正因如此,在最近二、三年内,当政府管理部门提出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强度,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甚至国家直接无偿拨款之后,首先是用这笔资金盖了科技大厦,这就是在政府强调企业科技投入之后,企业科技大厦林立的原因。可是国外的同行,无一不在研究开发课题立项和项目组织实施上花大力气,把资金用于产品的研究上,使之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核心技术能力。

  在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积累不足或方向不明确的条件下,企业若发展,势必走扩展产业领域的道路,进行“浅表层”的多角化经营。例如有的空调器厂上汽车产业。有的冰箱厂,不仅上全了“白色”家电,还进军“黑色”家电的各个领域,甚至再上计算机产品。这些“浅表层”的多角化,均不可能触及和形成企业自己特色的核心技术能力,这都不利于向更深层次的技术上发展。正如英特尔公司华裔副总裁虞有澄说的“我们也犯过很多错误,重要的是,我们尽力去做一件事,如果不成,吸取教训,继续前进”。要有这种精神,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才能积累,进而形成巨大的发展优势。

  另外,国内上述一些企业做法的后果,在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条件下,必然形成新一轮的重复建设,给待业调整和改组带来新的困难。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