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傅家骥:国有企业要从要我创新变成我要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 12:12  新浪财经

  技术创新是涉及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千千万万的事例证明了“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这一规律。过去在计划体制短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不愁产品销不出去,30年一贯制的“解放”牌汽车,历来都是紧俏商品。 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我国绝大部分产品,已从过去的短缺向过剩转变,至今已进入了“过剩”经济时代,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如彩电大战、微波炉大战以及各种产品的大战,波及各行各业,有的产品甚至低于成本价出售。企业在这种新的经济条件下如何生存,怎么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这已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问题。

  根据国际上的共识,技术创新是将发明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能在市场上销售并取得利润的全过程。它与目前国内提的“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等新概念截然不同,后者指的是“科技”的创新,“知识”的创新,对科技部门或研究院所来讲,它们的任务,毫无疑问是创造科技新成果,新知识。因此,从本质上讲,这些统统属于技术创新的源泉问题,与技术创新概念相混淆是不合适的。

  技术创新的实施在企业,包括科技型企业在内,所以,要推动技术创新,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不言而喻,企业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主体。因此,研究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大推进技术创新的力度等这一类问题,没有企业的参与,没有企业的主体地位,技术创新是无法开展的。我们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科技部门、知识创造部门与企业相结合,使它们的研究成果变成企业真正通用的创新源,使“科技”的创新和“知识”的创新在企业中开花结果,使企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源泉,这才是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尽管科技部门也可以办企业,实行科技成果最直接的产业化(即科技型企业),但这并不是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主道路。

  “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但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仅是内需的一小部分,解决扩大内需的最根本的途径是靠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既可创造和改善现时的内需,又可创造潜在的内需。如果我们的企业产品多年不变样,内需仅仅是靠产品的拥有量的增加来实现,当拥有量饱和或接近饱和时,内需就会减少甚至停滞。例如国产自行车几十年来变化有限,内需的增加并非是靠拥有量的更新,而是拥有量的扩大,后者增加是缓慢的,当人们已经拥有它,很少抛弃旧车买新车。当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产品寿命期不断缩短,这时的内需既来自拥有量的扩大,更来自拥有量的更新。例如,微型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早期的286型,发展成主导型产品386、486、586,进而到奔腾Ⅰ ,奔腾Ⅱ,最近英特尔公司又推出奔腾Ⅲ。因此,内需不仅是无微机的人去购买,就是已有微机的人,也要随微机不断更新换代而购买新微机。因此,在技术进步较快的今天,内需的创造,与其说靠拥有量的增加,还不如说是靠拥有量的更新。

  在技术创新获得广泛共识的今天,为什么我国,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不畅呢?应该说,其最主要的根源在于没有调动起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企业始终缺乏推进技术创新的动力。多年来政府对企业做大量的工作,即“要我创新”的工作,对企业来说,这是被动的,始终没有把这种被动变成企业的主动行为,即“我要创新”。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应把“要我创新”变成“我要创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