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第八届中国管理100年会 > 正文
宋立新:现在这样的热血沸腾,会为明天带来后患吗?请杨行长回答这个问题。
杨凯生:为了应对正在不断恶化的国际经济形势,为了有效地克服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困难,最近中国政府下决心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了重大挑战。也就是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换言之,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以此希望能够拉动内需,能够保持我们的经济持续较快的增长,不至于下滑过多。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包括企业和地方政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情,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也许正需要这些热情,才能保证中央的新的宏观经济的政策尽快落实和见效。
当然,我想说的是,在这一轮迅速扩大的投资规模中,我们确实需要思考和把握好一个问题,就是不能为日后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又增加新的困难。应该坦率地承认,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经济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我们的国力比过去远远强大了。但是,应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经济结构失衡和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因此,在这一轮的投资高潮中,我们应该把握这个问题。
作为我们银行来说,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自己的责任。刚才赵书记说了一句笑话,说过去问我要5亿贷款我批给有关部门研究,但是现在要多少有多少。这个说法简而言之可以这么说,但是总的看来我们必须投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必须符合我们绿色信贷的要求,必须符合保民生促增长的要求,而不能投向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行业,一句话不能为今后的结构调整增加困难。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但是我想,在整个的投资中有一个做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点,也就是说我们的整个投资,尤其是政府的投资,除了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投向一些无形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医保的问题,这些可以带动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社会公众的消费信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我想如果这方面的投资多一点,可以避免投资建设,避免投资无效和避免失衡也可以做得更好。
宋立新:再回到出海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国政府走出去,但是中交集团这几年在海外并购上没有太大的动作。所以,我想听一听中交集团走出去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是怎么样去参与全球化竞争的?
周纪昌:我们应该散走出去最早的企业之一。1979年刚一改革开放,中交就到国际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了。现在经过了差不多30年,但是这30年也是风风雨雨,有过很多失败的教训。但是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国家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企业最终必须走向海外。
现在我们谈海外并购方面,我们现在相对来说还没有,但是我们在走出去的国家方面,是大大前进不少,目前我们在60多个国家都有分公司和分支机构。
我们集团总的想法,我们在最近3到5年当中,我们的市场份额的比例是6:4,国外占40%,国内占60%。我们最近签订的合同在2800亿到3000亿之间,如果按照这样推算,我们占到40%是1300亿左右。但是,我们现在一直反思,我们现在还是跨国经营,还称不上是跨国公司。因为我们国际化的指数,现在比较低。我们和一些外国的大公司进行过比较,一些外国的公司进入别的国家以后,国际化的速度还是相当高。我们现在用的主要高级管理人员还是中国人,尽管其他的也用了很多的当地人,但是像摩托罗拉基本上都中国化了,这与我们在座的外国公司到中国来经营,我们的差距相当大。所以,我们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怎么样从跨过经营成为一个跨国公司,就是要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跨国公司指数。
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走出去的力度在进一步加大,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考虑收购兼并呢?主要是我们没有去做,虽然很多人提出了抄底,但是我们想提出,虽然东西便宜了,但是我们准备好了没有?不是我们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收购之后今后怎么办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也在逐步地考虑往这方面迈进,我们会在考虑好以后,做出我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