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演讲(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7日 10:04  新浪财经

图文: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演讲(3)
  2008年11月27日,由中国经营报和China Economist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大会。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第二个转移就是产业的转移。我们跟上面的思路一样,我们划分出下跌和上升的,就是超过平均水平的。我们可以看到,超过平均水平的产业中,基本上体现了当前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流,主要是两个,第一个是继续完成工业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原料产投资增长比较快,第二完成产业转型高级化,向第三产业发展。

  讨论了这样的动力和必要性之后,接着要知道钱从哪里来。我们知道,货币政策已经采取了极强的措施,昨天晚上刚刚公布同时下条法定准备金率和利率,平频率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在经济下滑的时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尤其需要配合,配合的模式应该是财政投资引领,信贷资金配套。在中国解决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解决SARS问题的时候,我们实行了这样的模式。今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要采取大量的政府投资来带动民间投资。这是有助于解除大萧条的是财政刺激方案,而非货币政策。

  那么,我想特别指出的是,当大家投资的积极性已经发动,我们尤其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里,我觉得有三点需要强调。第一,应当选择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投资,不能重复过去的老路。第二,我们需要放开准入管制。过去都是政府垄断的领域,我们要让私人资本进入,要让外国资本进入,要让银行的信贷资金进入。第三,我们投资的项目必须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现在我们列出的这些项目,大多数目前不具备商业可持续性,就是你资金下去了,尤其是信贷资金这种有成本的资金下去了,你要让他收入成本,如果不能收回成本今后是一大堆烂账,美国今天发生的事,有可能在我们未来重演。所以,我们应该提这个醒。

  大家都知道,在最近几年里,大家都在压投资的时候,我们说中国的投资是不能压的。今天可以看到,我们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但是,在大家投资热情上来的时候,我们冷静地告诉大家,不能乱投资,一定要讲究它的商业可持续性。次贷之所以发生,之所以变成这么大的问题,就是因为它没有商业可持续性,所以这一点应当特别注意。

  下面,我们过一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内容,第一个是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这个词今年太困扰我们了,翻翻几个月之前的舆论,大家还说流动性过剩,现在突然一下觉得没了。这个问题又提醒我们怎么认识流动性,可能有些人熟悉,有些人不熟悉,我一直是坚持反对用流动性过剩这个概念的,现在看来我们的判断有一些道理。

  第二个是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在中国,货币最发挥作用的是对于信贷的控制,现在信贷的控制已经放松了。

  第三个是要优化信贷结构。我觉得货币当局提出了这样一种提法,显示出了它一种瞻前顾后的负责态度。因为美国这次危机如果追溯一下,当时也是因为经济下滑,也是政府要刺激,在刺激的过程中,放弃了一般的商业原则,以至于酿成了今天的大祸。所以,我们必须注意。

  第四个是要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我们渴望在明年,中国的债券市场有一个大的发展,有体制的变动、品种的增加和市场的开拓,我想各位企业和企业家们应该抓住这样的融资的机会。

  最后是改善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我们知道,金融服务本身是可以创造效益的,中央银行的功能不只是提供钱,通过它提供的金融服务,使钱得以运转,使钱得以产生效益。所以,改善金融服务的措施也非常重要。

  在结束我简短的讲话之前,我还是要强调,不能忘记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因为殷鉴不远。最近我在好几个地方总结美国经验的时候,问题出在实体经济下滑,放松了应有的商业原则。当然,在这里面我们要讨论很多的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记住1933年的时候,美国经济学家费雪针对当时的美国金融危机讲过非常简短,而且是至理名言,这就是“问题不在于过度投资,也不在于过度投机”,这两个词老是分不清楚,那么对于安定的宏观经济来说,重要的是“过度负债”。过度负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是造成危机的主要的根源,所以在这次的调控中,我觉得对于货币政策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应当有一个冷静的考虑。

  结论就是,刺激市场需要掌握度,我们知道经济在高涨的时候,尤其是我们资产市场在比较高涨的时候,正确的做法不是从市场表层去打击投机。非常遗憾,前几年我们老做这个事,而且从根子上约束负债。相反,在市场下泻时,容易见效的措施就是为企业、居民提供借款的便利。但是,这可能埋下过度负债并形成新危机的种子,但是如果适度,对于过度负债提高警惕,可能就有利大于弊。

  现在,我们要冷静考虑,这是从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得出了惨痛教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