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演讲(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7日 10:04  新浪财经

图文: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演讲(2)
  2008年11月27日,由中国经营报和China Economist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大会。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我们找到了在实体经济领域就是电力消费、货物周转量、货物运输量,在金融领域是货币发行,在财政领域是税收收入。这几个是比较不容易做假的,所以我们要用这样的一些数字来反推其他数字。很遗憾,这样的数字显示出了下滑的趋势,5月份增长11.8,6月份已经负增长0.8了,这样的趋势告诉我们经济下滑的趋势不容小视。对于我们经济增长更重要的一个警示性的信息就是税收增速下降。

  我们知道最近几年,将近5年,我们的税收增长年增长率是30%左右。虽然我们知道这30%左右的增长不可持续,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么快地降临在我们面前。就像经济下滑终于影响到了政府的钱口袋了,因此使得政府有了切肤之痛。这样的形势,应当说是比较严峻的。而且,超出了我们原先的预料。今年发生的事情都是超出我们预料的。美国发生的事情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因为我们不断觉得到底了,但是它不断地爆发出新的丑闻和新的事件。比如说前不久,我们以前在金融街奉为楷模的花旗银行出问题,美国政府紧急救助200亿美元。下一个还会轮到谁?还会不会有?我们现在都不太清楚。而且,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危机的趋势已成定局,延续的时间恐怕也应当是远远超出了我们过去的预料。

  中国的情况也是这样的,我们本来认为我们是过热的经济,突然一下变冷了,刚刚的数据都显示了这个情况。所以,面对这样的局面,国务院审时度势,紧急出台了10项措施,并且出拳要快、出手要准、工作要实的方案。这些方案当中覆盖了投资、消费、出口、分配所有的领域。我研究中国经济以及宏观调控的这些年中,从来没有遇到过。

  我们看了需要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让它重新增长,回到高速增长的路径上去,我们就需要看在中国什么样的因素决定了经济增长呢?这个图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些年来金柑我们在刺激消费方面,国内的消费花了很多的气力。有的时候我叫做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消费占GDP的比重实际上是下降的,只是这两年下降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另外一面,我们出口对于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是在不断地提高,提高的速度大致相当于消费下降的速度。再有一个是投资,在稳定中略有上升。

  这个图可以解释很多的事情,比如说今年我们的经济增长率要在9.5到9.7之间,但是估计不太一样,总之是比去年低了2个百分点。这2个百分点我们大致可以从这个图看得出来,消费基本没有变化,投资略有下降,而出口有急剧的下降。所以,今年经济研究所做了一个调查,今年的经济下降可以用出口来解释。这个图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要重启中国的经济增长,路实际上是很窄的。保持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要依靠投资。出口由于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再出口中很难避免贸易保护者的影响,所以出口的贡献我们不指望了,希望它的负贡献小一些。所以,只有依靠投资。好在中国增加投资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的条件,就是我们有相当高的储蓄。经济学的基本道理告诉我们、中国这几十年经济发展告诉我们,在相当高的储蓄条件下,保持相当高的投资,就可以不造成通货膨胀,我们目前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我们要依靠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有了30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过了很多的阶段。下一步,我们要依靠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不能走过去的老路,就需要变化。这个变化应当表现在很多方面,我觉得有两个变化最值得关注。一个是变化就是投资区域的变化,我们用这个图刻画了一下在中国今年1到9月份,我们31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增长率的对比关系。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原先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沿海地区,投资增长率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所在的北京负0.6,我们最大的城市上海2.2,非常之低。好在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其他的区域,广大的中部地区、我们的东三省和很多的西部地区,都呈现出了相当好的增长的态势。我想提醒的是,这样的一种态势,是在中央政府的措施没有采取之前,各地的自发反应,这是非常好的事情。由于已经发生了转移,所以投资地区的相对重要性也发生了变化。我们把刚刚的31个省市、自治区分成三组,其中一组是下滑的省份,就是经济最发达的,有一部分是持平的省份,还有一部分是上升的省份,中国上升的省份还是比较多的,因此从区域的转移来说,我们还是有希望的。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