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的诚信 你的平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 16:48  新浪财经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 林 蔚

  “当时整个写字楼里,别的公司都没有人上班,只有我们的人在上班。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我们保险人在危机事件中的角色其实和军人、医生、消防员没什么两样。”

  比慈善更重要

  “请注意,不要将CSR等同于慈善事业,”永远和蔼微笑着的中国平安品牌宣传部总经理盛瑞生说,“前者有更丰富得多的内涵。”

  虽然中国平安所发起和参与的慈善事业可以列一个长长的清单,但是在今年8月参加南方周末举办的“企业社会责任大讲堂”时,盛瑞生更多强调的是其它一些事情。例如,平安高速、稳健的业绩发展;对股东、消费者和员工的回报;甚至包括“透明、健康的企业治理结构”。在他看来,平安每年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成立20年就进入《财富》500强并且成为榜上排位最靠前的中国非国有企业;服务4000万个人客户和200万企业客户;拥有30多万寿险销售人员和7万名正式雇员……这些事实代表着平安作为一家本土保险公司对中国社会最为根本的承诺与担当。

  而在整个企业与所有相关利益者的关系阐述中,平安从头到尾贯彻的是“诚信”一词。这个字眼在多数西方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是不常见的。盛瑞生认为,之所以形成这种差别,最重要的是“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企业成长时期有着不同的现实问题”。

  在10月份再次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盛瑞生甚至提到了最近的三聚氰胺事件。“比如说商业诚信这回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许是不需要强调的、企业最基本的义务。但是在我们现在的市场环境中,恐怕还需要补课。进入市场的食品居然需要检验是否有人为加进去的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国家可能难以理解。”

  风险教育从娃娃抓起

  此外,平安所在的保险行业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所遭遇的挑战也成为企业突出诚信的重要原因。

  华人社会传统的以家庭和私人人际关系为核心的保障体系对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保险概念有着天然的排斥,认为这是不必要的支出。“比如一些突发性的人身安全险种,对于西方来说,他们很愿意为自己的生命安全去掏那个20元钱。”盛瑞生说,“但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讲,如果我出了这个钱,最后又没有出什么事情,好像这个钱就白掏了。”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当人们真正遭遇突发性危机的时候,商业保险机构常常面临爱莫能助的局面。在数万同胞罹难、经济损失数以千亿的四川大地震过后,虽然包括平安在内的各大保险公司基本上都给予应赔尽赔、启动快速理赔绿色通道等服务,甚至采取了无保单受理、放宽身份要求、取消定点医院限制等,但是能够做的仍然很有限。据保监会有关人士在6月份的估计,保险赔付占比不会超过5%。对此,而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曾有分析说,最重要的原因是“投保率比较低”。2007年四川全省保费仅211.91亿元,财产险和人身险的保险深度分别为0.89%和2.3%,低于全国水平。地震重灾区的人身险覆盖率也仅为10%,远低于全国15%的水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