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首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 > 正文
㈢技术支撑
产业生态化的技术载体是面向环境的技术,或称环境无害化技术和环境友好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主要包括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三类,其中,清洁生产技术是核心。
为了促进我国产业生态化发展,在技术战略上,首先,应该在系统化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选择。线性经济和末端治理常常把污染技术与清洁技术对立起来,在产业生态化中这种对立将不复存在。因为只要优化物质和能量流,所有的技术都会倾向于越来越清洁。我们要认识到技术的选择应该在系统化的基础上进行。即新的技术战略不能简单地建筑在就单个技术而论的基础之上,不能简单地局限于部门的技术发展视野之内,而应该在整个技术系统的层次上统筹选择。从产业生态化的角度看,人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列举各种所谓清洁技术的清单,而是要把所有能减少物质消耗、封闭物质流、使能源脱碳的技术作为系统化的思考对象。
其次,技术进步战略应该是多阶段的循序渐进。一般而言,技术创新的战略有增量改进和间断突破两种。增量改进最好的例子是污染治理技术,如汽车大部分装上了催化净化器。但人们有加强现有技术的倾向,而这种小修小补的改进阻碍了更为彻底的技术创新。间断突破则旨在发展那些与现存技术体系割裂的创新,例如以燃料电池或以氢作为汽车的能源载体。产业生态化技术战略提倡的是以技术回归为特点的战略,它要求确定未来需要达到的技术目标,然后指导现有技术向既定方向实现转移。技术回归战略将上述两难选择转化为时间相对较短且经济上可行的多个中间阶段。以能源为例,为了最终达到“氢”经济时代,产业生态化提倡可以先进入一个“甲烷(天然气)”时代作为过渡。
最后,产业生态化的技术方法论是从做减法转向做加法。长期以来,人们生产产品的基本思路是做减法,即以某技术方式,利用的原料最少,得到所需要的产品。这种减法方法论的实质是人们还不知道在原子和分子层次上对物质施加影响,因此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废料的产生。如果人们能够在分子和原子层次上掌握物质的运动,那么就能运用加法方法论制造物品,即在最合适的地方再加上所必需的物质量(分子和原子)。这样,废料产生的概念和问题本身将会消失。事实上,以纳米技术和分子制造为基础的生产技术可以使产业物质消耗大为降低,并控制产品在使用寿命结束后的降解和再循环。另一方面,信息替代也可以达到减物质化的目的。
我国产业生态化的重点技术主要包括生态农业技术、能源高效利用和节约技术、绿色制造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资源效率和综合利用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能够极大地提高资源生产率,提高单位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使资源消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再向零增长转变;也可以显著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从设计的源头就考虑材料的再利用,使污染排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再向负增长转变,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态环境和地球资源的巨大压力,实现经济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