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与创业企业领导人共舞(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 14:17  新浪财经

  创业企业领导人最需要提升的:基础管理

  能力、系统的企业管理训练、运用

  资本市场工具的信誉度与能力

  既然要组织创业企业培训班,就必须清楚这些企业领导人要踏上资本市场的门槛最欠缺、最需要补充的“养料”是什么,他们皆是看到不足,希望有所提升才会参加这个培训班。在每期培训班我们会接二连三提出十几个问题与企业家们共同反思,如你的企业成功中是否隐含着失败的元素?中国的一些知名民营企业、上市公司、高科技企业失败的教训有哪些?你的企业是否在重复过去企业失败的路子?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有多少时候反思过自己在决策、管理、心态等方面的问题?你的企业有哪些“陷阱” 或风险?你是否有足够的控制风险的能力?核心技术人员忽然离去会给你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你的企业基本素质与资本市场的要求相比究竟有什么样的差距?

  为什么我们这么强调基础管理能力?其实这也是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找出来的感觉。提出“基础管理能力” 这一问题主要针对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盲目追求“强”、“大” 而不重视基本功的浮躁状态,把上市筹资当成最终目的而不重视诚信和法制建设、不重视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严格规范的投机趋向。从一些空洞、超越企业发展规律而不切合企业实际承受能力的高空中“空降” 下来。在培训班上经常讨论到这样的问题:当你的企业达到一亿元以上的净资产规模时,还能实实在在地保证30%以上的成长率吗?当手中筹集的现金高出平常支配的现金流量5倍甚至10倍以上时,你的企业基本素质与投资理财能力是否匹配?内部管理流程、组织结构建设、风险控制能力、团队协作状态是否能适应企业的高速成长?企业领导人的品行能否支撑得了社会所赋予的资源,特别是与未来创业板所提供的发展空间和各种可能性是否相称?这些才是问题核心所在。当对这些问题展开争论时,发现我们的企业要回归到基础管理的理性认识阶段,必须从细节和工序抓起。我们在课堂上打出一句警示语就是“从‘娃娃’ 抓起,夯实企业基础管理能力”。现在中国企业能保持十年以上的稳定发展寥寥无几,一些企业一上规模就漏洞百出,资本市场则存在“筹资越多越易犯错” 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恐怕就在于企业的“底气” 和“功力” 不够。没有建立起严格、规范、细致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并确保不折不扣地执行。我们的创业企业如果在快速成长过程中趁“成功”模式还没有演变成“固有”的思维模式,在还不那么够大的情况下就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标准狠练基本功,锤炼出标准化作业程序,企业领导人注重提高持续性学习能力,练就开放、健康的心态与成熟的管理和上市理念,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避免重蹈九十年代中国知名民营企业和一些上市企业失败的覆辙,适应企业的扩张需求。

  接受系统的企业管理训练也是创业企业领导人最为迫切的工程。很多企业重视学习和培训,但你发现很多企业的第一把手把焦点放在员工身上而并不太重视自己的修炼,哪怕参加学习培训了,也是更多地把学习到的东西拿回去再教育别人而不是教育自己。其实最需要训练和检讨的首先是第一把手,在其迈向资本市场的各个阶段能放下架子,不断有受批评、受教育、受训练的机会,从中国的教育现状与企业家的背景、心态、角色来看尤其如此。一方面这些企业领导人70%以上是技术人员出身,本身没有接受正规的企业管理与资本市场训练,这些企业领导人不管多么成功,多么自以为是,学历多高,如果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类似MBA这个门槛,是难以称得上现代企业家群体(美国大企业一半以上的CEO都受过MBA训练)。同时尤其重要的是创业企业发展变化快,动态性强,资本市场与高科技特色引发的个性化的复杂的特质是难以通过传统的管理教育或目前参差不齐、缺乏互动性与案例的教学得到解决。这样就急需设计出能反映动态和创业企业、资本市场特质的系统性、针对性、互动性的培训体系,引入国外先进的EMBA技术,突破现行教育体系的框框。如企业家的管理心理(情商心智) 与商业道德训练、诚信法制理念、高科技企业研究开发与项目管理、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管理、风险管理、企业失败研讨等等都是十分迫切与实用的课题。

  社会对于民营企业家进入资本市场的信用总有存疑。这些创业企业领导人对此颇有委屈的感觉。他们自信与过去的民营企业相比,他们是依靠一批科研人员打造出硬拼硬、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产品,他们更多的是追求事业的成就感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什么社会上会产生这样的不信任感?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心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才可以让社会上的不信任感减少到最低限度?才能不辜负公众的期望?进入资本市场后,要执行不同于IT、生物医药行业的质量标准,面对的不是通常的生活用品消费者而是投资大众,对于创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信誉、素质当然应当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进入资本市场后,创业企业家们营造的信誉品牌就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企业持续融资的先决条件。

    相关专题:

    陈鸿桥:《16节科学管理课》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