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4节 当规范成为习惯(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 11:06  新浪财经

  美国“9•11”事件发生时,几万人从上百层大楼里有序撤出,在生命最危急关头互相关照,共同维持好秩序,没有出现因拥挤和践踏致死的情况,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这就是平常训练有素、把有序运作和规范化行为变成绝大多数人习惯和文化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反观2000年发生的一起洛阳歌舞厅大火灾,死亡三百多人,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就是因争相拥挤、互相践踏以至于谁也没能逃出去,几乎没有多少人受到过应对突发性灾难的规范化训练。当规范没有成为全民共识,买票不排队、开车逆行闯红灯却成为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事情时,怎么可能指望人们在危机关头还能有序运行?

  “安全生产”、“安全第一”,“宁停一分,不抢一秒”,我们比谁都喊得响亮,此类标语在大街小巷、车间、行驶中的车辆到处悬挂着,这么“重视”的程度恐怕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但我们仔细思量一下,有多少人能对自己最为熟悉、天天在重复操作的那份工作的具体风险控制点、安全操作流程能十分清晰、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我国民航最近在短短二十二天内连续发生了两次空难。深究这两次空难和历次海难、特大火灾,几乎都可以将重大事故原因归咎于规范化流程管理与操作违规等方面问题。什么样的气象条件不适合飞行?夜间飞行的限制是否严格执行?发动机上每颗螺丝钉是否按规程都进行了严格检查(民航史上曾有飞机失事就因为发动机上的一颗螺丝钉的问题)?关于飞行安全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还会有300起事故苗头。对规则的执行心存侥幸心理,对规范流程敷衍应付,短期经济效益凌驾在安全生产与规范管理之上,任何一个不惹人注意的细微疏忽就可能成为酿成重大事故的祸端。这些重大事故发生后,常常见到的情形是频繁地开电视电话会、发“八股文”式的通报、“大轰大嗡”式的大检查,有多少单位是认认真真将全套操作流程从头至尾进行全面梳理,不放过任何漏洞再造流程的?而且在日后长久地、时时刻刻地(而不是事故发生后短短一瞬间)发自内心地(而不是表示完重视后再也与我无关)反复警示?我们有多少无辜者的鲜血白流了?对规范化流程的漠视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需要进一步深思的是,为什么连从事简单劳动的保姆的日常操作都成了我们各个家庭最头痛的事情,职业化、专业化的保姆怎么那么难培养?为什么我们许多公认正确的原则和科学方法乃至各种三令五申难以在实际中应用或执行?许多管理经验、“秘方”为何难以继承?高科技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的个人技术资源为什么难以转换为公司集体资源?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很多人都曾编写过厚厚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流程,但为什么大都束之高阁了?

  规范化之路要靠严厉的制度与强有力的执行团队

  规范化管理是人治转为法治的必然选择。现代管理活动很大一部分就是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模板化、表格化,在规定“谁、做什么”的基础上,对于“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的目标对象、技术路线、组织方案、工作程序等等细节进行约定。企业做大更多地是要依靠制度和规范而不是技术和产品,正如通用电气的CEO伊梅尔特所称“每年每月每日GE最首要的就是依靠非常规范的运营机制支持不同部门的发展。确保合适的人去解决最重要的业务问题,无论他处于企业的哪一个等级和组织的何种职位,也无论他处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没有明细的规范流程和严厉制度的企业就是一个没有心、空壳的蛋。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