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节 干中学 学中干(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 10:48  新浪财经

  其二,采取开放式与“反思式”的学习方法。“两个人相互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所得还是一个苹果;两个人相互交流思想,每个人都会获取两个思想。”通过沟通与分享打破人和人之间的隔阂,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碰撞,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整个团队的集体思想和智慧,学习效率加倍提速。

  其三,向身边的人学习。自己身边和周围人发生的事情就是最具震撼和教育意义的MBA案例。每一次事件的处理,由于受时间、资源、人才等条件的限制,存在多种多样的选择或结果。要对这些身边亲历的过程、结果与各类相关要素进行不断地比较与思索。

  其四,敢于检讨与反思。失败者的教训在某种意义上更具学习价值。对别人的失误要当作“前车之鉴”,避免发生同样的情况;对自己的成功要居“功”思危,检讨成功中可能隐藏的不足与危机。让反思成为习惯,向错误与失败学习。

  其五,结合瞬息万变的需求去学习。当把干中学、学中干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在每时每刻的活动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知识,积累到更多经验,学习内容也更贴近实际的情况和瞬息的变化。如果体现在思维方式上,就是以流动思考代替静止思考,突破自筑篱笆墙的限制,从凝滞僵硬的静态思维中“解套”出来,不断地“换脑筋”,走出局限思考的圈子,扩大思考的范围。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经济学解释

  “学中干”与“干中学”也是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一个概念,是技术内生化增长模型的主要内容。技术之所以被视为内生变量,是因为技术变动最重要的一个源泉,是从观察实践中学会的,而不是经过专门研究开发出来的。这里所说的技术不光是生产技术,还包括管理知识。通过“干中学”与“学中干”,加速创新与积累的过程,这是新经济增长现象的一个主要特点。

  其要点:如果用积累总投资表示经验和学习,设定经济增长过程中要素投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那么经验和学习便属于无形的要素。在“干中学”模型中,经验与学习就以有形要素投入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实现技术进步的内生化。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模型启发我们:知识进步是累积性过程。一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进步,看重人力资本的收益。开展在职培训,结合实践进行学习、创新,其对于人力资本的贡献就要远远大于学院式教育;国际贸易中大量高科技产品进口到中国并伴随着管理技术的输入,只要常常见到,就能很快学会,这些都是“干中学”的表现形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