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节 干中学 学中干(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 10:48  新浪财经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二十一世纪的学习革命

  “干中学”提倡的就是实践精神。——现代设计鼻祖包豪斯

  所谓“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就是在实践中学;“学中干”就是将书本知识、理论知识始终与实践第一线、业务第一线紧密融合。“干中学”、“学中干”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就是要打破学习与工作的严格界限,将二者融为一体,从而利用一切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学习成果,并在第一时间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俄国著名文学家契诃夫曾说过:“人应该有三个头脑,一是自然的头脑,二是书本的头脑,还有一个是生活的头脑。”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并倡导“知行合一”,这些话说的就是干与学的关系。

  据研究发现,一个人一生中90%的学习是在工作中实现的。干中学,学中干,是我们每个人操作最简便、时间最富有、成效最显著、素材最鲜活的学习方法。总括起来有以下六大优势:

  素材丰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众多,每天都会给你新的课题,很多问题你可能从前根本没有遇到过、考虑过。并且,因为是在工作中遇到,你无法逃避,不能偷懒,自然要见招拆招。

  老师众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的周围有众多的领导、同事和客户,每个人都有其突出的一面,每个人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同事即同学,客户伙伴即学习伙伴,同事关系即同学关系。

  立竿见影。你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立即运用于工作,工作会给你反复练习、增加自我心得的机会。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知识和技能迅即深入你的头脑,最终演练成你一生的傍身之技。

  随时随地。社会实践与工作场所就是一个大课堂,每天开会争论、起草决策文件、策划业务项目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MBA训练题。

  终生学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针对工作、生活中的不同需求,接受不同的实践素材与学习体验,把阶段学习变为终生学习。时刻活在学习的乐趣中,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个人的素质与价值。

  激情永远。为什么一些人面对工作总是那么富有激情,无论工作多忙总是快快乐乐?奥妙就在于他把每一件事都当成学习的机会,每天在干的过程中发现新的灵感,得到新的启发,自然而然会在内心中不断迸发出新意。在乐趣中工作,工作给予你的快乐,最终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而且,同事、客户结成学习伙伴,你生活在同学关系的共同体中,工作场所充满活力与亲情。

  “干中学,学中干”的五个基本方法

  其一,行动第一。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毛泽东就是“干中学”的典范,他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在实践中运用。在工作的过程中寻找学习的差距与解决问题的钥匙。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