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节 干中学 学中干(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 10:48  新浪财经

  三曰缺乏“照镜子”的精神。学到了一点知识或经验,只是拿来当成教育别人或评论他人他事的工具,却不知道审视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对学习成果的应用程度如何。对别人取得的成绩不以为然,却以评论他人的错误和失败为一大快事,极少对照分析别人的失败在自己身上重演的各种可能性。

  四曰不注意检讨自己的错误和失败教训。一方面人们大都喜欢为失败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责任;另一方面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一些最常识、最简单的错误。同时,对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不容易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消化、容纳,并适时调整或纠正,反而简单地视之为是人家嫉妒或者故意挑刺、不怀好意,结果失去了诸多“免费”学习的机会,永远没有进步。

  五曰学习与思维的空间自我封闭、自我萎缩。简单地用“绝对正确”、“肯定不行”或“必定如此”来对周围的事物轻易给出判断性结论,而没有周详地考虑到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大量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新变化,未能敏锐地意识到信息爆炸时代所充满的各种不确定性,偏激地固执己见,妨碍了挖掘、发现创新的可能性。

  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MBA案例就在你身边

  一个人一生中能用于读书、上课的时间毕竟有限,书本上、课堂上的知识又并非都能学以致用,或者说并不能回答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很多实际问题。绝大多数人常常舍近求远,把学习过于复杂化、神圣化,丢掉触手可及的学习机会,即每天工作中的身边的人和事。

  我们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嗅、所做的都是学习的通道。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处处充满了学习的机会。和他人的每一次谈话,报纸上看到的每一条新闻,走在大街上的每一次际遇,到外地的每一次旅游都是机会,每一次机会就是一次学习体验,每一次体验的就是MBA案例,可以无限引发你的深入思考和想象空间。

  每一天都有一个学习机会,每一天至少有一个对某个人有用的机会,每一天的某个机会可能就是前所未有,也绝不会再来。

  对于有的人而言,每天的工作场景就是MBA课堂。每做一件事都注意从中找出科学的规律和方法,运用MBA分析与思维手段进行解剖,将学习视作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学习素材信手拈来。而对另外一些人而言,每天都与学习机会擦身而过,漠然视之,把生动丰富的工作内容当成累赘,对今天的工作总要算计明天的得失。殊不知,当你忙于斤斤计较,把多干活、干好活的机会推给他人的同时,也就是把学习机会让给了他人,平白耗费了每天唾手而得、多姿多彩的学习机会。

  一个天才善于发现学习机会,它们常常蕴藏在生活的细节中。牛顿由苹果从树上掉下的现象中发现了地心引力,瓦特受蒸汽顶起水壶盖子的启示发明了蒸汽机,这就是潜心研究、细心观察的结果。数学看似乏味枯燥,却能从中发现美感,甚至感悟出哲学思想,这并不是因为简单的因果推导或数学关系,而是在数学的解题、研究过程中,就已广泛应用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联想、猜测、推广、限定以及抽象、概括、演绎和证明等等思维方法,并在解题的逻辑、推导的形式中展现出数学公式应用的美妙之处,这就是触类旁通的结果。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的点点滴滴都可当成学习素材与研究案例,当工作与学习达到高度融合的境界时,就能不断积累、创造、扩大学习成果。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