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尚希:发展方式是导致国民经济慢性病根源(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0日 11:33  新浪财经
刘尚希:发展方式是导致国民经济慢性病根源(4)
  2008年7月20日,由《经济观察报》社主办的“观察家论坛第一次圆桌会”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本次会议。图为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研究员刘尚希发言。(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抱着的孩子是养不大的。我觉得,迟早得调整,再不转型升级是没有出路的。实际上,珠三角已经在行动了,广东省发了5个文件帮助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调整。这是明智的选择。寄希望于政府救助,重新以薄利多销来维持出口增长,已经走到尽头了。

  对于当前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要两面看,不能只看一面。现在确实是到了一个调整的阶段,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调整的机遇,但是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又是一个严峻挑战,不少企业的日子难过,希望政府出手拉一把。这怎么找一个平衡?市场经济总是需要新陈代谢的,肯定是有一些企业要死掉。一个都不死,日子都好过,那无法转型升级。但一下子死掉的企业太多也不行,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决策的关键。

  从现行发展方式来观察当前的经济问题,多数都可以得到解释。上述三个基本特征就像是一个人的不良生活习惯,长而久之形成了我国经济的慢性病。总体看,体质下降了,脆弱性加大了,越来越抗不住外部环境的变化。刚巧,国际经济气候不正常,中国经济也就生病了。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我们不难解释为什么物价上涨。现在的PPI为什么上涨这么快?前因就是长期投资率过高,效能又低,形成了对能源、资源消耗巨大的经济体系,国内能源资源满足不了,就从国外市场上找,在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又遇上了全球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国际市场的垄断集团说涨价就涨价,我们没有定价权,这不能不导致PPI快速上涨。看似是外部原因,其实还是内因,是我们的发展方式转换滞后的结果。

  再说食品价格上涨,我觉得,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忽视了食品生产方式的转换,满足于手中有粮。现在猪肉的价格涨得最快,今年上半年同比涨了40%多。我从农村出来的我知道,过去农村养猪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养殖,而不是规模化养殖的,所以卫生防疫体系建设长期落后。现在,年轻劳动力基本上出去打工了,加上粮食涨价,谁还养猪?过去养猪是被逼无奈没有办法,养一头大肥猪当作是储蓄。若不挣钱,现在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而规模化养殖缺少条件,资金、技术和相关知识缺乏。这样一来,猪肉不短缺都怪了。不难看出,是长期的小农生产方式导致了食品价格的上涨。

  总体看,当前的物价上涨不是因为需求的突然放大造成的,而是发展方式积累的经济慢性病而又外感风寒的自然反应。这是一种自适应性的调整过程,对此需要密切关注,但不可人为地从需求管理的角度来加以过度干预。就像人发烧了,如果一发烧,马上就吃退烧药,反而不利于恢复健康。只要这个发烧控制好了,别烧得太厉害,不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烧几天反而有助于身体的痊愈。经济也是类似的道理。对于经济增长也是如此。经济增长放缓了,就好比身体有病,食欲不振,能吃多少就吃多少,若吃不下就少吃,不能硬撑着吃,那样反而有害。经济滑坡也是一种自适应的调整过程,我们不能过于敏感,人为地做过多的不适当干预。传统经济理论主张政府要熨平经济波动,实际上只会起到反作用。经济体系是一个有机体,关键是平时注意调理,增强体质,病急乱投医,人为的过多干预,可能会死得更惨。

  所以,我的看法是对目前经济状况要密切关注,但不要过于敏感,采取过度的措施,顺其自然,经济就会调整过来。等到恢复正常之后,就要通过改革措施,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理顺能源、资源价格体系,提高消费率,调整分配格局等等,调理经济,降低脆弱性,逐步提高经济的健康水平。

  当前可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加大改善民生力度。越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越要加大力度改善民生。改善民生不会加剧物价上涨,反而有助于稳定物价。例如提高工资,现在有的说物价上涨,不能再提高工资了,不然就会导致工资物价相互推动。其实不然,只要相关配套措施到位,如税制改革跟进,不会推动物价进一步上涨。相反地,现在实际工资增长减缓,如果出现工资再下滑,消费率就会更低,将会对经济造成更大的潜在伤害。

  第二,促进调整。政府可以在这方面采取一些帮扶的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阵痛转换的阶段。对于企业研发、转型、转产、转移等调整,可采取有差别的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担保政策等等。但千万不能给企业“止痛药”,那样,表面上可能缓解,反而会加剧病情,长远看反而是不利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