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芮祥麟:从业务流程平台助力企业信息化(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1日 11:45 新浪财经

  

芮祥麟:从业务流程平台助力企业信息化(3)

  2008年5月30日-31日,“2008(第二届)APEC中小企业对话世界500强财富论坛”在青岛香格里拉酒店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的盛况。上图为SAP全球资深副总裁、SAP中国研究院院长芮祥麟。(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这种平台的定制开发本身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在这里跟各位分享一个概念就是模型驱动的定制开发。定制主要的工作是选择客户模块进行组合,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开发不同。定制工作不是一行一行的写代码,而是在一个庞大的标准化模块库当中做重新的组合,就好象乐高积木一样,它有一个庞大的模块库,透过各种模块组合出你想要的模型出来,定制的部分趋势也是一样。

  在这里我再强调,定制的部分所使用的模块库,里面使用的大部分模块也不是一钉一卯生产的,而是基于量产、质量有保证的。SAP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业务流程,不断切割成一个很庞大的高品质的模块库,而定制的主要是选择怎样的模块把它搭配起来,来支援新的业务流程。

  基于平台的定制,整个步骤是模型驱动的定制开发,同样在目前汽车产业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类比,在现在的汽车工业中,怎么样完成客户的需求?比如说德国宝马公司,各位要订购车的话,可以通过他们的网站选择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轮胎、不同的音响,甚至不同的发动机,这是20%的部分。然后他们从模型库中选取零件,然后在CAD中构建以及测试整个新车模型,根据模型产生自动化制造指令,由工业机器人或者自动化工业生产设备根据这些指令产生自动化生产、组装,最后把每个单独客户所需求的车子交到客户手上。这是一个非常高度简化的流程,但就是这个概念。

  未来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定制开发的流程也是走相似的道路。我们会从企业知识库当中选取软件构建,然后跟客户一起在图形化建模工具中,创建新的业务流程模型,并根据业务流程模型,业务流程平台会自动产生应用软件的程序代码,这个产生的过程是完全自动化的,最后是把一个平台加上定制的部分做成一个应用软件交给客户。这方面企业很容易理解这个应用软件,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能正确的反应客户对业务流程的需求,而便于维护。另一方面,自动高质量的软件模块和自动代码工程,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可以排除人为产生的BUG。

  基于这一点,跟各位分享一下产生的理论,就是整合合作厂商和合作伙伴的竞争优势。在业务流程平台支持下的整个软件产业,势必会分为少数的业务流程平台供应商,比如像SAP。以及大量在平台上做定制的企业本地信息化合作伙伴,各位可以看到,在横轴的地方,左边是通用的需求,到右边是专业的需求。也就是说通用的需求这部分通常是由业务流程平台去做,越往专业方向走就进入行业需求,以及到最后的企业特殊需求。在纵轴是需求量,未来趋势是少数的全球厂商能够胜任开发一个通用的平台,规模效应造成成本降低。真正能够帮助各个企业定制信息系统的是数量众多的本地合作伙伴,这些本地合作伙伴往往专精于一些特殊的行业领域,或者特定的国家,或者是对企业的特殊需求非常熟悉,可以快速响应企业特殊需求。通过常规理论,可以把这两个优势很好的整合起来。透过一个高质量、低成本的通用平台,加上本地合作伙伴对特殊行业专精的了解,业务流程平台可以让本地合作伙伴专长于他们擅长的领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定制整个业务信息系统,而不像从前一样花费大量的时间从头开始,避免反复开发通用功能。而模型驱动的开发如虎添翼,在帮助企业用户正确的描述需求,让定制者整个生产效率倍增,而日后的整个业务流程也可以很弹性的快速调整。这样的分工协作平台厂商和本地合作伙伴的竞争优势,在企业信息建设中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最后小结,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同大企业一样错综复杂,购买软件还是开发定制软件,是信息化的两难抉择。根据80/20原则,业务流程平台提供大量的应用组建模块,满足中小企业80%相似的信息化需求,而基于业务流程平台上的模型驱动开发技术,能够很迅速的为单个企业定制企业20%的特殊需求,并为未来的需求提供快速响应以及可弹性的扩张。当然这只是一个很粗化的概念,事实上里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解决历史可以看到在过去汽车产业上得到证明。就是说接下来整个软件产业是做细化的标准,就是模块如何切割、模块跟模块之间截面如何定义,都牵扯到标准化的过程。实际这些标准化的过程整个汽车产业在过去发展中都经历过了,各位可以看到标准化的结果,你在印度生产出来的发动机跟在美国生产出来的发动机没有什么差别。第一个是标准化,第二个是定制业务模块的合理度,就像乐高的积木,是比较大的积木还是比较小的积木,还是需要一段探讨的过程,整个过程需要三四年,但这绝对是一个未来趋势。

  实际上这些观点我本人写过一本书,就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里边也有一些探讨,可以提供给大家。

  OK,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