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5日 15:08 新浪财经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图)(2)

  2008年5月25-27日,由复旦大学举办的上海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此次大会。图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全球化对于中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在金融开放中必须要维护金融的安全跟金融的主权,同时全球化市场的风险传递它的波动以及危机的扩散怎么进行有效的防范。再一个就是国际资本在跨国间迅速流动,会对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带来极大的冲击,怎么样对它进行有效的监管。再一个就是跨国金融机构业务的有效监管。在国家内部,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风险有效的控制,以及金融的创新业务控制。因此我们改善、完善现有金融体系是保持中国金融体系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我们需要对它进行思索和完善。那么对于这方面进行完善的初步思考,首先我认为应该实行监管模式的转变。在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化由于短期资本、套利资本的流动以及金融机构、货币机构等等,得现有金融的传统体系带来冲击,我们需要监管模式的转换,这种转换中间我认为最重要或者最基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监管理念的转变。这就要从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转变,从被动监管向互动监管转变,从分离的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从机构转变向功能监管转变。在这种理念的转变下进行新型的监管设计,我们需要一套动态系统的观念进行设计,来实现金融的安全、公平竞争以及结构的优化。

  监管理念的转变首先是静态监管理念向动态监管理念的转变,这是由于现在全球化、信息化使得金融市场瞬息万变,进否风险随时发生变化。危机随时可以爆发,我们的监管就必须是动态化、过程化、实时化,而不是一种静态的事后监管。亚洲金融危机、美国的次贷危机等等都很形象的说明了进行转变的必要性。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监管机构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金融监管机构作出了迅速的反映,对市场上进行注资,控制危机的扩散,这些都说明进行动态监管的必要性。

  第二个监管理念转变就是要从被动监管的理念向互动监管理念转变。我们传统的监管理念强调的是,实现金融管制或者发散监管,都是被动的,忽略的金融活动监管中间是一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他们之间进行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一种动态博弈过程。因此,监管者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被监管者的影响,而被监管者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反映,我们必须在自己的监管措施、机制的设计中考虑到这些问题。否则的话要么就是以效率的损失为代价的过度监管,要么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监管失效。

  我们新的监管体系必须要建立在监管者、金融机构、投资者、债券人等各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责任明确,风险分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动态博弈的监管体系。

  第三个理念就是从分离监管的理念向统一监管理念转变,以前我们以机构为监管的理念是分离监管,目前中国实行的“一行三会”理念也是以分离监管,所以难以应对大的冲击。我们新的金融体系就应该从以机构监管为主,转向考虑机构,以功能为主的转移框架上来。为了实现这样理念的转变以及在新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必须要深入进行监管理论的探讨,我们需要分析在现有监管理论它的局限性,去探讨新的基于全球化、混合经营、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在中国金融转型的阶段特征相适应的新一代金融监管理念的模型。我们要综合权衡这种监管的效率和金融的安全之间进行综合的权衡、取舍。

  第四,对于金融监管体系总体框架设计方面有一些思考。我们要把新的监管体系用系统论、控制论的观点把监管体系作为一个动态反馈控制系统进行总体的设计。也就是说,我们金融体系它本身的运行和监管体系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信息必须要有一个传递,我们在监管系统当中应该有作用的传递机制,用优化机制、处理机制来作用于金融系统。它的效率必须通过监管效果的评价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反馈到监管系统,而同时这个监管系统又受到约束机制对它本身运行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另外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所以必须进行国际的协调,而且在国内也要与其他一些机构之间进行协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