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吴春波:明后两年中国经济可能走向拐点(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4日 17:40 新浪财经

  

吴春波:明后两年中国经济可能走向拐点(图)(3)

  2008年5月24日-25日,由《中外管理》杂志举办的“2008中外管理人力资源发展论坛”在北京亮马河饭店隆重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网络直播本次论坛。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吴春波教授发表主题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全权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激励持续不断地改进、改良和改善,做好本质工作,在本质工作上提升自己的效率。我们要激励员工的高绩效过程和高绩效结果。然后激励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行为。然后激励那些产生高绩效的素质。你激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想得到什么?就考核什么?与激励什么?考核什么、激励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是我们绩效考核的基本逻辑关系。

  薪酬是回报,更是激励。

  让我们每个人了解现有的报酬制度,而且感到有吸引力。我们没有薪酬政策,我们很多企业在薪酬上,全部采取保密行为,不让员工知道我们的薪酬到底是依据什么制定的?我们激励什么?我们回报什么?我认为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如果涉及个人隐私可以保密,但是薪酬政策不能保密。个人必须准确了解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得到自己的期望和报酬。

  个人必须感到自己有能力产生这种行为。

  个人必须看到行为与报酬之间有直接的关系。

  个人必须看到自己的表现得到准确和公正的评价。

  这才是我们薪酬体系有活力、有激励、有吸引力的重要表现。

  然后我们看看国外,世界领先企业的薪酬体系的共性。

  都有明确的薪酬战略,薪酬战略与公司的经营战略,企业文化保持高度的一致,具有2——5年的薪酬战略目标。

  宽带级别体系不多讲了,这方面文章很多。

  团队薪酬,激励团队绩效。你的薪酬有问题,员工肯定不合作,我把信息告诉你,我等于给你送钱。所以团队薪酬,团队精神是靠团队薪酬激励出来的。团队薪酬与团队激励挂钩,取代以往的个人奖金,激励团队为达到可衡量的目标而加强团队合作。

  以行为和技能为基础的薪酬。

  以绩效付薪酬。行为、技能、绩效付薪酬。

  强化长期激励。

  最后一点我想呼吁,对我们很多民营企业来讲,该到了重新反思我们的薪酬结构的时候了,我们很多企业缺乏长期激励,短期激励很好,也很有吸引力,但是老板缺乏境界。把100%的股权收得死死的,我们看国外那些领先公司,包括国外大部分公司都有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因为你没有这种长期激励,员工不可能有长期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提高一点境界,给员工适度地开放股权。

  我们看了几家公司有一个共性,蒙牛、阿里巴巴、华为、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公司的所有者,或者公司的创业者把股权大量地开放给员工。甚至有的老板在公司的股权不到5%,放出去才能收回来更多。

  第二使股东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紧密结合。公司中高层,或者核心骨干和基层员工一个追求才能胜。

  让员工分担公司的风险。

  同时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功。

  使对公司做出持续贡献的员工把根留住,把心留住。光靠文化是不行的,文化有时候很脆弱,文化是解决长期不解决现实。文化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别忘了仅仅靠精神,很多人还需要物质解决眼前的。那么物质和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够有利益,这样才能使员工带来更多的长期行为。

  高速成长企业的薪酬模式,我举几个例子,这是国外通行的。比如说像这些公司,现金薪酬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

  奖金,给副总裁及经理人员发竞争性的奖金,大范围的奖金。

  长期激励计划。

  有限度地提供福利待遇。

  我想呼吁一下,我们过去给员工提供的莫名其妙的福利已经够多了,适当地压缩我们的福利,福利的走向是什么?社会化、货币化。因为福利没有激励、福利是大锅饭。福利拉不开差距,所以在这方面,对我们福利走向社会化、走向货币化,把我们主要的激励集中于企业绩效。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得到利益上的共享,得到这样的共享,才能在一种高的物质水平基础上,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管理者和我们的员工共享和谐的结果。

  谢谢大家!

  主持人:最后还有一点时间,大家有什么问题像吴老师提问?薪酬方面、激励方面都可以。

  提问1:我问一个比较细节的问题,你说因为有期权,那现在国内企业还有干股,我想问问干股对期权是什么差别?

  吴春波:干股危害性很大,干股是妥协,员工得到股份一定会付出代价。我们以外得到多少干股,这种没有代价的激励,这个效果是很差的。在国外没有干股,中国有干股。

  提问2:吴教授我问一下,关于工龄工资你是怎么看待的?

  吴春波:其实工龄和绩效和效率,没有直接关系。我们自己得不出一个结论,工龄越长,现实价值越高。现在互联网完全可以跨越工龄的累计。我觉得在企业设计工资的时候,不要过多考虑工龄,考虑现实技术。有人说了我在企业干了十年,他才干了一年,别忘了,我给你发了十年工资,这是扯平了。我们不要把工龄放在我们现在薪酬上。但是我们在任职资格评价当中要考虑。一个新学生刚来公司两个月,如果一个人干了十年,那么在任职资格上有所不同。不要为工龄付酬,直接把工龄和工资挂钩。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3:吴教授你好,我有一个问题,我们公司也在进行薪酬改革。我们用的方法和理念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是职位评价这个环节上,我认为怎么样克服一些人为的因素?特别是组织内部的人在评,不可避免有一些利益关系。那么你们有没有一些比较好的方法或者做法,能够相对减少不利因数的影响?

  吴春波:两个招:如果你们多出点钱,请外部咨询公司先评,这样比较客观,然后你们再做修正。起码我们不会黑白颠倒,职位差异很大。

  第二,如果公司评了,扩大评价者的数量,评价者的数量增加,三五个人一评,三五个人可能勾结一下,如果15个人评,很难勾结起来。

  第二采取两两比较法,这个职位和这个职位比,最后会消除人的要素。我做过这样的做法,个人因素到最后几乎不起作用了。但是职位评价,不可能绝对地公平,但是不能黑白颠倒。比如说再一个做后勤的后勤部长的职位比财务部长还要高,因为后勤部长是老板的亲戚,千万不能黑白颠倒。如果有微弱的差距,我觉得可以容忍。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提问了,我们听到吴老师给我们讲课有一种感受。因为吴老师常年在企业里面做管理顾问。吴老师很多观点来自于企业声音。与我们立法部门讲到的《劳动合同法》观点有所不同。吴老师提到一个怕死的企业才能活得更久。吴老师参与了华为的薪酬设计,吴老师今天给我们大家讲的薪酬设计原则,实际上很多来自华为的薪酬设计管理思想。如果这些能跟大家分享,我想大家的企业走得更远。

[上一页] [1] [2] [3]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