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年新闻发布会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3日 14:46 新浪财经

  但是《就业处理法》明确的规定了,对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要放两个方面,第一是公共就业服务,核心问题是县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所以我们现在一直从省中央、省、市、街道甚至社区,有的地方已经到了村,把这个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了,收集信息、提供就业服务啊,这些方面的工作都在按照《就业处理法》的要求在做。同时对中介组织的管理要求就是明确信用,信用确实是民办中介机构中最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利用非政府组织,委托他们对民办的中介组织、中介机构建立一整套的信用体系,现在信用体系、信用指标已经都做完了,去年已经开始让各个省市开始推荐,1A的、2A的、3A的,只要你是有信用的组织,我们都向社会公布,特别是公布给农民工,你把被坑蒙拐骗,那好,没有A的你别去,到有A的中介组织。现在在这方面发展成熟的国家,信用体系建立的越严密,双方本身都是一种制约关系,再加上人际网络,了解的岗位也都比较多。

  所以我们这次按照机构改革的要求,刚才我看到了你们提出了五条建议,我个人讲全接受,这次“改革”工作中就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已经开始搞信用体系了,特别是市场管理的立法,现在已经纳入了国务院法制办今年的立法计划,当然是二类表现计划,叫人力资源管理条例,这样的话就把两个市场全部都统一了。但建议你们这个研究把公共的和民办的再分开。像英国这些国家,基本上公办的和民办的联手,为什么呢?因为公共的效率低,民办的效率高。所以我们正在考虑对公共服务就业机构的管理用绩效的方式,你刚才也提到了,实际上就是要求你的效率,实际上再怎么样民办的就是成功,我成功才挣钱,那么公共服务给你免费服务一定要把绩效考核作为一个核心指标。

  所以我非常感谢你们有这样一个有质量、有价值、更有针对性的这样一个研究,对我们的工作实际上是很大的支持,感谢曾院长。

  主持人:谢谢于司长,下面有请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进行点评。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蔡昉:谢谢各位,我确实很关心劳动就业问题,所以我想从自己的理解角度开始发表一点感想。

  第一,我觉得这个研究的确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是于司长工作主要的内容,我觉得也是切实中国现在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的中心问题。像刚才曾院长提到了,我们过去做过一个关于自然失业率的研究,当时的估算方法也比较简单,说穿了自然失业率就是不随着你经济周期变化而变化的失业部分。这样我们得出的结论,大概90年代中期以后我们当时的失业率在60、70%的程度上大致都是自然失业率。换句话说我们的自然失业率差不多3点几个百分点,不到4,因此我们假设是4个话,达到7%的自然失业率的话有3个百分点是周期失业率,从那个时候我们的失业率就往下降,而且特别是02年以后,实际上就是一路的下降,降到现在,我们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了,我想应该是在5以下,但是它的含义,就是说我们的失业率基本上差不多都是自然失业率了。因此归根到底说自然失业率是解决结构性和摩擦性问题的,它就是市场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所发挥作用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我想把研究做深入到研究就业中介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也就是对准我们现在市场劳动力市场核心的部分。

  同时我也有一个猜测,因为现在我们都说现在出现了几个现象,一个就是大家都认为还有大量的劳动力总供给的情况下,经常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讲民工荒或者技工荒,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人还是找不到工作,所以这里面说穿了是劳动力匹配的问题,虽然说我们的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并不简单的像过去经济学家所人为的,不是简单的自然化放开,自然化放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把人力资源部的职能建设起来。

  另外,我们猜想是不是由于劳动力短缺出现了普通劳动力工资上涨的现象,那么这是好事,是中国重要的一个经济发展转折点,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希望如果按照市场的规律来上涨就很好,假如说市场中还有制度性障碍、还有摩擦,就可能造成一个虚涨,就是涨的太快了我们的调整速度就会应接不暇,我说假如有一个虚涨成分在的话,那么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劳动力市场中摩擦造成的,匹配不好造成的,是交易费用造成劳动力成本虚假,不管有没有,这是我们需要防备的问题。

  再一个,大家老觉得我们的劳动力市场情况比过去改善了很多,一方面是我们国家各部门辛勤的好结果。但是另一方面是不是说你政府的职责不像过去那么大了,政府的作用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了,我觉得恰恰相反,我觉得这项研究给我们揭示的问题就是真正我们政府劳动部门政策的回归,实际上我们97年以后遇到了劳动力市场严峻的现象,我们劳动部门把所有责任都缆在了自己身上,但是实际上有些工作是根本不能做的,按部门来说他们是责任人,因此他们只好创造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说联系会议等等,还要求各界呼吁这方面的工作。

  但是现在来看,其实真正长期存在的,持续不断的、经久不衰的、永恒的问题就是自然失业问题,归根到底它才是我们劳动主管部门的唯一责任。一方面今天是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利用职能、回归职能,要确定就是这个问题,而且它是永恒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包括曾院长提出的几点建议和成立几个主管部门,都是为了强化劳动就业部门的真正职能的,我觉得是有意义的。

  和这个相关的问题,或者说和我刚才讲的问题是“硬币”的另一面的话,我们主管部门应该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过去很辛苦,把所有和就业相关的责任都缆在自己身上,但是我们看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力部门不是缆在自己身上的,也就是说是宏观部门的责任,更经常的劳动周期现象是宏观部门的责任,我们过去全缆过来了,但是我们根本做不到,我们没有货币政策也没有财政政策,真正做的只是呼吁的工作,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有不为的一方面,这应该是由央行行长、财政部长和发改委主任或者等部门来做的。

  比如说,我举个例子,为什么说这个很重要呢?我们从去年开始到现在遇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我们不叫通货膨胀,叫结构性的价格上涨,以食品为主要推动力的。我觉得用“价格的结构性上涨”是很妥当的说法,但是有些人就很简单的把这个话说简单了,用弗里德曼的说法通货膨胀在任何情况下就是货币现象,但是只要是货币现象就是用货币政策来调整,就是收紧货币,但是你就收吧,你能解决老百姓嫌食品价格高而陷入困难这个问题吗?反而全面收紧可能还会严峻化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所以我觉得这是在某种程度上跟过去政府部门的政策不清晰造成的,可能有些部门是全心全意的讨论就业了,就是说这相当于把罗锅拉直了,但是骨头弄断不弄断我不管。

  最后我再建议两点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就是关于利用公共职介,刚才说到非常有意思的是为什么低教育的群体为什么偏向依赖公共职介,这是说不同的社会网络有不同的功能,还是说不同的社会网络具有不同的接近性,就是哪类人就是接近哪类人,如果这个确定了以后我们的政策建议还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说计算机网络英特网的可接入性不是很复杂的,它完全可以让普通的劳动者也接触到,但我们要认识到问题是在这还是在其他方面,还是说公共职介目前的发展就是把自己的职能低层次化了,把自己锁定在普通就业者的位置上了,这是职能的问题还是手段的问题。

  再一个,刚才提到了职务岗位空缺的信息真实性,现实是没有强制性的申报要求,作出这个强制性规定我觉得是对的,但是我觉得可以值得深入研究的是激励问题,因为归根到底现在我们市场上遇到的是不匹配问题,就是说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很着急,但是企业单位招不到人也着急,但是为什么他在着急的情况下还不去申报职位空缺,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我们去拿就业空缺申报激励手段去解决。

  我就谈这点,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蔡老师,下面有请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小宝教授进行点评。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小宝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小宝(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田小宝:谢谢各位,非常高兴与各位交流这方面的经验。

  我说一个跟发布成果的建议吧,我们研究院也好、研究机构也好做了很多成果,这个成果有的时候有点像国家政府的红头文件,其实红头文件是发给用的人看,往往很多基层单位的人看不到这些文件,一层一层到底下就看不大见了,所以成果出来以后也得想办法用使用这些成果的人,不光是政府的官员,还包括更多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的人分享这些东西,那么现在只做一些报道就能发挥作用吗?应该是浓缩的、大众化的,比如说我是职业中介机构,知道在2008年4月13号上午10点钟开始有一个成果发布会,他们说中介情况是什么样子的,提了五条建议,把这些信息告诉给大众,我觉得媒体具有责无旁贷的作用。

  我不知道咱们这种成果在国际劳工组织刊物能登一下,但是读者甚少,也是有些人读有些人不读,一般都是学者多,而学者们读完之后又研究来研究去,有没有国际上这种机构、系统能发挥好的作用呢?这样就能引起大众的兴趣,可能还会深化下一步的研究政策。

  去年我为这个事把研究司里的人进行了研究,专门去了韩国、日本看了他们的中介状况,后来我就萌生一个想法,我说今年东北亚劳动论坛能不能跟日本、韩国我们三家商量一下,主题就定为劳动力市场行不行?另外我还有一个具体的建议,能不能把曾院长这个研究,关于劳动力市场中介方面的研究比较细嘛,我诚心邀请这个成果作为东北亚劳动论坛作为一个报告之一,另外我还会邀请日本、韩国主要的公共就业代表机构的代表能够参加。因为我们在做的事情东京、首尔都在做,看了之后成果之后跟我们做的是一样的活,但里面不同的是他们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研究成果,所以我们希望使大家能够分享这些成果,同时在希望在国际上也发挥一些作用。

  我就不耽误上午发布会的时间了,把这个信息宣传出去是我最大的愿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田老师,下面有请中华猎头联盟主席韩光耀教授点评。

中华猎头联盟主席韩光耀

中华猎头联盟主席韩光耀(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韩光耀:我谈点感想,作为人大老人员,最近连续几年,大家对人力资源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社会给予了充分关注,今天这份战略发布成果报告,我觉得对我们这个研究领域是很有影响力和作用的。我今天看了这个《中国就业战略报告》,我觉得内容是很详实、丰富的,我从框架上来看有宏观又有桅杆,既有对市场的研究也有对时间的分析,同时在发展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我觉得这份报告是很有价值的。

  我作为在人才中介服务这个领域工作时间比较长的老兵,从发展开始到现在,见证了它的发展历程。在中国人才市场服务的发展现状来讲跟报告里面谈的很相关,因为最初起步时评价的指标是以计划经济为参照系,但是现在我们评价的参照系变成了市场经济。

  从劳动力市场特别是中介服务方面来讲我感觉面临着两个突出的问题,报告里面也许涵盖了一部分内容。一个突出问题是公共服务部门的定位和整合问题,这个部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过去发挥系统的优势并不是发挥得很好;第二个是深入中介市场研究和系统化的问题。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重点,特别是政策对策建议是政府职能部门方面的问题。

  我觉得行政体制改革对我们中介劳动力市场有很深的影响,这种改革直接能看到的是有利于政府的职能管换和职能定位,也有利于强化市场的统一规范,我觉得这种改变也会有利于市场的平等准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微观敢于,蔡教授讲的我是非常赞同。我觉得这种改革会从管理上与服务上促进与国际接轨。

  我觉得这对我们发展公共服务是非常有利的,公共服务方面劳动部门体系应该是建立的比较健全,人事部门也在发展,培育初期也确实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但是现在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确实不少,包括目前人事系统里面的服务机构定位不清的问题、资源混乱的问题、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问题,各自为战,政府各组织的优势没有发挥得问题,作为政府部门应该看到我们的潜力发挥更好的作用。

  对中介组织的研究在很多国家需求是多样化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刚才有的专家也讲到,政府部门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弊病,包括效率不高的问题、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但是我们要重担研究政府的行为、政府的定位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