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志纲:城市升级与产业商机(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 14:25 新浪财经

  这是第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跟咱们抓住这个转移机会有关系。第二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就是今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公布了一个琢磨了很久的东西,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我一直在帮北京和天津和环渤海做很多战略,知道背后的一些渊源,就是王歧山正式对外宣布北京市的定位经国务院批准已经同意,再不提经济中心这个说法。而换成四个东西,第一国家首都,第二个是文化名城,最后加了新的一条是宜居城市。这是前所未有的。大家想一想在咱们的国家里面,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的。怎么宜居会成为一个战略定位呢?但是北京经过很多年发展以后,北京市委市政府得出一个很简单的结论,像北京这个城市要想成为世界级都市,必须是宜居。如果不宜居就不可能成为总部经济基地,就不可能成为全球高端人士扎堆的地方。因此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第二个统计数据北京市可能顶多1200万人口,是它的环境和生态承受极限。但是现在北京有两个数据,有的人说是1600万,有的说是2000万,我更相信是2000万这个统计。在这种情况下面,北京像全球的一个最大的大屯子,到处堵车,怎么能够成为世界级都市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终于北京市确定了放弃了经济中心,而提出了宜居城市,而这个变化的背景就是中国的经济和区域终于从诸侯经济,也就是所谓的行政经济转化为区域经济了。多少年来我们的经济基本上是一个省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市就自我循环。就小而全,大而全,有多少米做多少饭,根本就不考虑外部的。但是今天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人们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区域不能率先做大,一个区域不能在全球这个层面上去吸引全球更大的目光和资源,就像农民一样不把小麦打回家来,最后你内部怎么闹也没有用的。所以在这种背景下面,终于很多省市,有见识的领导捐弃前嫌。所以当北京放下身段,提出不搞经济中心以后一下子天津马上就找到感觉了。北京往上走,天津就往下接,一下子北方经济中心还有临港工业区,这一下子双方就互补。一个做上半身,一个做下半身,一下子京津一体化就变成现实,变成了现实以后两家市长终于相逢一笑泯恩愁,坐到一起,嚷了那很多年的所谓首都第二机场的问题,嚷了那很多年的北京和天津的快速交通干线,30分钟的问题现在终于落到了实处。那么我相信下一步伴随中央的环渤海战略,滨海战略的推出,下一步环渤海以及京津两地的携手将会形成中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后,最大的一个能量极。这个东西对我们启示也很大,所以我觉得我们中部六个省也面临这个问题,怎么能够一体化,不是简单的这么一个东西,这是第二个值得思考的东西。第三个现象就是最近发生在成都,因为我做成都的战略顾问做了六年了。成都市委最近制定了很重要的一个政策,一个口号。我记得多少年前,四年前制定成都战略的时候,当时定位是西部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经过了四年的发展以后成都现在改了一个字,把西部后面加了个“中”字叫中西部。那么成都的雄心也罢,野心也罢,自信怎么来的,可以说就是这几年通过一种区域战略,通过一种服务中西部,通过一种大的整合尝到了甜头。最后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休闲之都、会展之都、然后居住之都,最后把这个能力提升以后现在准备按照1000万人口去打造,从而最后辐射力和聚合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最后是雄心和信心。因为时间有限不敢展开,所以这是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么三个有趣的现象,最后归结到我们的本地我们的企业家们和官员们来说,我认为有几个问题会值得我们思考。第一个问题伴随整个城市化高速发展和这个城市在升级和城市从量变到质变的提高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商机。这些商机其中第一点,不管是房地产商也罢,还是投资者也罢,下一步狭义的地产,就是我说的住宅地产伴随国家的宏观调控,路子将会越走越窄。但是广义地产,空间越来越大。就是说我们很多省、市、县领导非常需要我们很多有投资实力的企业来参与他们小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则旅游升级,大则区域整治、国土整治。第二个问题是啥呢?就是战略问题越来越关注,就像英格兰谚语一样,对于一艘没有航标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所以从省到市到县,现在对这个战略越来越重视。这次我们到成都做完以后,成都有关领导说过一句感受现在看来我们得重新提“四划”这个理论。第一划叫谋划,就新的领导班子上来以后,把整个调查研究搞清楚以后,对自己有一个大的判断叫谋划。谋划完以后,第二阶段叫策划。叫找一些国际、国外优秀的外脑机构来承上启下、左右逢源来把这种谋划进行认证。最后把它落实到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的这么一个平台上去。第三个叫规划再把谋划的东西落实到规划里面,落实到空间布局里面这样即好看又好吃,好看又可以操作。最后第四个叫计划,什么叫计划。就把这些东西融化到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分解到各部位,各个干部手里。招商也罢,开发也罢,这样的话就不会乱套。最后人心齐,泰山移,三年五载下来,就会有一个天翻地覆的结果。这个感受我觉得是代表了很多我们中国先行一步官员们的深刻感悟,所以提供给大家。我觉得大家有时间可以到成都去看一看,的确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部都能做到这一点,咱们中部这么好的条件更应该做到。好,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