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趋势与战略——宏观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的讨论(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3日 12:14 新浪财经

  对于中国的经济分析或者物价分析,我始终强调一个观点,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问题都很严重,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全球经济下行,两个周期叠加下行的时候,可能我们的质量问题就会比速度问题显得更重要,因为投资过渡、产业资本盈利能力下降,带来的后果是金融企业信贷质量恶化,这会使经济会影响会影响经济调控的成效,从这个角度讲,我前面讲到投资过渡产能过剩还不是稳定,一旦出现的时候可能要止住这个问题比物价的问题显得更严峻。

  第三句话,长期注重短期,我个人认为,质量问题应该也是长期问题,而长期经济的稳健可持续增长,至少有两个方面在大立推进,一个是居民的收入分配政策,实际上市场经济几百年发展都表明市场经济有生产、交换、分配之间的矛盾,所以必然有内省的经济增长矛盾积累一直到最后形成危机的内省机制,而这种内省机制的长期发展趋势和可能的问题。第二是自主的技术创新,我们国家的产业竞争力,这个角度讲,长期重于短期。

  卢峰:张博士关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收入分配等一些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袁跃东:我简单说一下,首先物价的形式非常严峻,统计局最后公布是4.8,中国银行比较乐观的。国际上粮价非常可怕,涨的很高,所以我们在建议上,认为货币政策要有所作为,在数量上多采取措施,准备金率已经15了。现在回过头来说,如果去年加息力度,54点的话我们现在可能就比较主动,所以今年2月报告里,我们还是建议今年再加一到两次息,一定要把通货膨胀与其控制住。我们在报告里提出另一个观点,美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我们的财政政策也应该做好准备,如果下降很厉害,我们建议用松的财政来配合。

  李刚:刚才大家都很关心物价,我想换一个角度来谈,人不管是成本推动还是其他推动,成本有很大关系,劳动力资源是很重要的成分,我们做了一个研究,近5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人口占的比重跟物价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有两个结论,第一从人口角度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因素决定了长期物价走势非常关键的因素。第二点,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讲有很大差别,比如美国来讲,人口走势和物价走势虽然相关,但是由于美国在70年代之后对通胀进行严厉的控制政策,物价走势远远低于人口走势趋势。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对货币政策制订方面显然步入美国国家的主动权利,所以这个过程中趋势也是一致的,但是比发达国家体现出的由于没有很好的控制中长期,所以跟趋势相当。所以如果人口走势来讲,未来的两到三年过程中都会面临比较大的物价上行压力,而且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会遇到雪上加霜。虽然世界经济在减速,但是粮食价格都出现了新高或者反弹,为什么商品价格出现了上涨呢?这点要加以关注,世界的需求虽然下降,但世界价格的周期和我们国家的周期是否会产生叠加效果,谢谢!

  张兴胜:第一句话加洗历史证明,不一定控制住货币信贷增长,第二货币信贷的增长能够控制也未必控制物价,第三加洗是国际国内的诸多方面影响,尤其是套汇建议的思想。

  仇高擎:通货膨胀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要保持适当的通货膨胀预期,因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看,价格扭曲是很重要的战略因素,所以有一定的预期对做价格体系改革是很少的契机我认为要把握这个度,可能食品价格增长速度下降太高不好太低也不好。

  卢峰:人口结构价格怎么传导的。利率是不可取的,似乎是边际上有效的调节力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