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年会主题论坛之创业板与风险投资的现状与前景(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18:07 新浪财经

  那么投资人基本上是两类,第一类是风险投资家,就是原来的创业的人,等把企业做到一定的程度,到公开市场中去赚钱。那么这是他能获得资金。

  那么刚才说的我们进入到二级市场之后,还有很多人到里面做投资,那么这些人也可以赚到钱,那么这个市场才可以长期地存活下去。那么刚才主持人也谈到了,说不要极早进去。但是我的观点肯定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市场来讲,有各式各样的投资人,都有自己的风险偏好。

  那么一方面,我相信中小企业板,是给了中小企业家和VC投资人们一些机会。那么同时,我认为也使得公开市场的投资人,有机会享受到中小企业高速成长所带来的高收益。那么这一条,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我觉得中小企业板是比较长期的事情,大家也用比较长期的心态来看待这个,我认为是比较好的机会。

  尤其是初期政府希望把中小企业板做得很好,早期上市的公司往往都是质量非常好的公司,所以大家还是应该多多购买,谢谢!

  钱平:谢谢刘先生,刘先生看来还是比较乐观的,对于中小企业板,希望大家有机会有选择地参加。

  那么前一个论坛,水皮先生讲过一句话“创业板的推出,首先它的质量跟数量很重要。”,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它推出的同时,管理层是不是想好了在大的主板上有一些蓝筹回归,A股包括大的公司,像最近两天平安说要融资1000多亿。一下子从2400点变成了4500点。如果在坐的创业板要投的话,可能从2元钱跌到了2毛钱。

  另外,我想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当时投过平安、蒙牛。当时摩根斯坦利投了,后来他又转给了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所以一路上来,基本上这样的公司不会马上进入创业板的。所以,一般的进入创业板,公司的老总跟员工,他每天会看这个股票,对这个公司的经营也不是很有利。所以,在这方面,咱们老百姓的钱赚得不容易,中国的股市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所以,我们作为职业的投资者,我们的钱丢一点还是可以的,但是大家的钱要注意一点。

  下面,我请北极星的姜皓天也是很有名的风险投资,他们这一段时间对于在中国选项和创业板的推出有什么想法?

  姜皓天:首先北极光也是一个美元的基金,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设立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进行投资的基金开始投资,我们现在两个基金大概5亿美元左右,在中国2年多投了20个项目。其中,有2个已经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了,就是珠海巨力和展兴通信。那么现在发展不错的像红孩子等等。

  因为我在中国做投资,开始的时间是98年,比较早了,当时我记得01、02年的时候,有过一次创业板要开,后来没有开出来。其实,当时有一些公司准备上创业板,在坐的各位可能有一些很清楚,当时大概有268家的公司。后来,现在这些公司回过头看的话,可能有一些公司已经不在了。所以,创业板确实是有一定的风险,而且风险更高一点。

  我理解,政府对于开创业板有很深的用意。在外国成熟的市场,大多数的公司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模式,你的业务模式得到的验证,你的业务已经很有规模,你的客户是很稳定的,那么这样的企业可以上市募资。但是在中国,创业板是给中小企业的一个机会,允许你先上市、再发展,这跟国外有一定的差别。

  但是随之而来的,带来一定的风险,因为你上市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发展得很好,或者是跟想象得一样好。这也对于机构的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能我们今后看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可能调研要做得深入一点,上市公司跑得多一点,接近我们风险投资投一家公司一样,要做很多的调查了。

  反过来讲,这里面有很多的机会,机会在哪里呢?中国有很多不错潜力的公司,他们去美国上市,可能门槛更高一点。为什么呢?有的时候,是它本身的公司结构的问题,可能里面的国有成份你要重组到海外,有一定的困难。有一些是结构比较独特,按照中国的国情来讲是可以在中国上市,但是外国来看不是这样的,那么这样的公司可以在中国上市,可以给我们很多的投资机会。

  可能唯一需要注意的,既然是创业板的公司,它的业务应该是非常的清晰的,主板的公司是主业非常分散的,而创业板的公司主业是非常清晰的。因为往往创业板的公司他有1000万的利润,往往不能够证明他可以做大,所以这一点的挑战可能很大。

  钱平:蒋先生讲得很好,他在中国的时间比较长,他回顾一些历史,回顾以前中国要推出创业板的时候,中国有268家公司要上创业板,但是回过头来看一下,有很多的公司已经不在了。

  所以,我们机构的投资者,投资主要看人,看他这个团队和别人竞争有什么优势,看他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所以投资和公司像结婚一样,那么创业板也是像结婚一样,创业板可能是一个没有成年的人,也可能是姚明,但是也可能是不可能打篮球的人。你投主板的时候可能是18到25岁,你投创业板可能就是20岁。你将来可能是章子怡,也可能是麦当劳里面卖汉堡包的。

  所以,这一块的投资,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下。今天这个时间水皮选得非常好,现在是一个大跌的时候,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

  下面,请邱立平先生讲一下,他们一般是在中后期的产业链这一块投资的,让他从他的观点讲一下创业板,可能也有一些独特的想法。

  邱立平:谢谢主持人的介绍,我也花一点时间介绍一下麦顿投资公司,我们现在管理的基金是4亿多,不到5亿。从2002年到现在,我们在中国投资了9家公司,其中有3家公司已经在美国上市,分别是我们04年早期投资的分众传媒,是在05年纳斯达克上市。06年我们投资了天河光能,是常州的做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是在06年的12月份纽约的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07年我们投资了深圳的华视传媒,是07年12月份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

  我们还有两家公司正在做IPO的工作,所以我们9家公司会有5家,在08年以前能够在还内外的资本市场上市。我们目前的投资金额,每个项目不低于2000万美元。基本上,我们可以说是是PE,也可以说是VC因为像分众,我们投的时候他是不盈利的,华视也是这个情况,但是其他的项目,我们大部分的项目还是比较成熟的,就像主持人讲的,我们主要投中后期的项目。

  关于创业板,我有三个想法。

  第一个,我认为创业板的推出是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讲,是非常好的事情。实际上,从我的理解,当然不是很完全,就是这是对于我们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很好的补充。就是说用符合不同的上市条件的企业,能够在不同的交易所上市。

  纳斯达克和我们的主板上市,它主要上市的条件和法律上的要求有一些差异。当然了,你跟相比比较,它的规模会比较小一点。总的来讲,纽交所的要求会高一些,但是也不完全如此。但是对于我们做投资来讲,是多了一个上市的出口,对于广大的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讲,它又多了一个新的品种,这里面有很多的金子是可以挖的。创业板的要求会低一些,因为上市的时间会短一些,因为一个公司上市早期规模会大于以后。总的来讲,创业板可以有很多的金子可以挖掘。

  第二点,正是由于它的高成长性,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管理的问题、市场的问题等等,所以它的风险会高一些。所以,对于股民二级市场的投资来讲,是好事,但是也必须更加谨慎一些。

  总的来讲,我认为我们的麦顿,从我的角度看,我认为是相当有价值的,因为这是一个好的事情。

  第二个,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二级市场提供更加多的、更好质量的上市公司。因为我们通常做风险投资或者是后期的PE,在风险投资里面起很大的作用,比如说公司的治理等方方面面我们都会做很多的改进。所以,简单来讲,或者说一般情况下,有风投在里面、PE在里面的公司,在上市、公司治理、财务等等各方面,相对来说,我认为应该说是比较优秀的之一。那么好公司的可持续性会更好一些。

  第三个,我想我们在坐的会继续努力,我们去投更多的公司,一方面给中国的经济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向包括创业板在内的市场,输送更多的、优秀的上市公司。

  钱平:谢谢邱先生,邱先生刚才的发言,可能对于我们的来宾很有价值,你们以后投创业板的时候,你们看一下这个创业板是谁投了。如果前期是私募或者是风投,因为我们做了很多的调查,包括假帐等等,这些风险投资都做了很多的调查。那么现在规定,深圳主板上市利润必须每年5000万左右,但是这个风险是比较大的。

  下面,请我们世界上很大的500强公司,法国的贝尔阿尔卡特和美国朗讯重组公司的许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他们从这个行业对于中国创办板推出的看法。

  许小松:钱先生也介绍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朗讯,是阿尔卡特和朗讯合资的公司,也是朗讯在中国的旗舰企业。因为整个的阿尔卡特朗讯分几个业务的区域,包括美洲、欧洲,还有中国亚太这一块,那么中国在亚太当中有着非常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我简单介绍一下,我这个公司型的风险投资。我这边负责的是战略投资,其中包括了风险投资,也包括兼并、收购等一块。那么风险投资这两年在国内是非常活跃的,作为一个电信界非常知名的大的企业讲起来,做战略投资,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可能,我们的一些行业竞争对手,他们也有这样的运作。

  那么我们做这个风险投资,跟普通大家了解的风险投资,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个区别从字面上讲起来,一个是我们前面称做“财务型的风险投资”,以投资回报为主要的追求目的。

  那么我们这种风险投资称做公司型的或者是战略型的风险投资。除了前面说到的财务上的追求回报以外,我们还更看重被投资的企业跟我们现在运营业务的战略上的关系,或者说我们称做战略价值。所以,我们在选投资的对象的时候,每一个被投资的企业,都跟我们的这个公司,目前和未来的业务,都是有战略的相关性在里面的。

  那么我们作为通信行业的一家企业讲起来,我们做的风险投资,看的就是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一些公司。我们一般称做TMT这个领域。那么作为战略投资,我们更偏重于看早期类型的风险投资的公司。有一些可能是在收入巴菲特以前的公司。我可以举不少的企业,比如说IPTV,大家对于数字电视可能了解得比较多一点,那么IPTV是我们公司战略性发展的业务。在这一块,我们投过做IPTV的叫做北京汉能,主要是屏蔽终端的公司。而且我们也做过增值服务,主要是现在的电信、固网融合的增值服务。可以说80%、90%看的公司都是这个类型的。

  我们还投新媒体等公司,因为我们觉得要推动我们整个通信和互联网产业链的发展,上游的很多的公司,媒体内容,对于我们业务的发展是有很重要的影响。

  那么对于创业板这个市场,我们也有自己本身的看法。创业板前面的嘉宾都说是一件好事,我也认同这一点,因为的确大家现在对于这个股市是比较迷茫,不知道怎样发展的阶段,能够有一个创业板新的市场的推出,对于整个资本的运作或者是怎么样寻找新的增长点是有好处的。

  那么我说一些问题,从我们风险投资者的角度,还有从机构、二级市场就是证券市场的角度,还有从政策的角度都看一下。

  本身我感觉为什么要投资,因为大家都追求这个回报,那么投资回报为什么对于我们讲起来有这种风险,不能保证呢?往往就是说,很多人在投的时候,可能绝大部分的人,80%以上的股民,他们在投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在投什么公司,买什么股票,而是跟着机构投资。机构投资买进了大单子,我们就跟,看着这个股票往上涨。但是他们具体对于这个公司有没有什么概念,除了对于证券分析会有一些去研究的个人或者是散户,或者是专家讲起来,他们可能明白看一些财务报表、公司业绩,他们会了解。但是,真正对于这个公司的成长性,可能很多的股民在选择股票的时候比较盲目。

  其实我们做风险投资这个领域,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投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非常重视价值投资的,举一个简单地例子,就是说可能我们一年看的商业计划书有几百份、上千份,但是最后从中选出来的决定投的,可能就那么几家。这可能说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这就是做一个筛选,从行业整个的判断,从整个的商业计划的分析,以及团队的人,我们都要做非常深入的调查。那么在这里面有一个好处,对于风险投资投下的公司,如果说他真的是一个好的公司的话,将来到了创业板的市场上,那么他的成长的机会是非常非常大的。

  也就是说,这为股民带来一个好消息,如果说这个公司的确是好的话,那么它的成长性比你在主板市场上得到的回报更高。但是,同时你要了解这个行业,这个公司不是只是买他的股票看他涨,而是最好对于这个行业和公司的背景有一个了解。因为我们在做价值投资的时候,投的是一个未来,往往是在绝大部分人还没有去看这个行业,还没有去分析、研究、理解这个行业的时候,风险投资者都在看。那么看了以后,这里面,多少有一点比的成份在里面,不然怎么叫做风险投资。但是这个风险投资,跟二级市场上的股民经历的风险又是两回事,股民经历的涨和跌是非常快的。

  那么作为风险投资者讲起来,风险投资本身做的一个判断,所以本身是一个价值投资,所以往往是一个非常长远的眼光,而不是说短期的是半年或者是1年这样的。当你投进去一个公司以后,你会预期他有一个周期发展,看短的话可能是2、3年,看长的话可能是4、5年,是一个公司成长的足迹。

  所以,如果是一个好公司投下去的话,对于股民讲起来,他去买这个股票,相对来说的可靠性,如果前提是他了解这个公司的话,应该是比主板市场或者是其他市场上的情况,我感觉要更好。

  钱平:谢谢许先生。

  刚才我们讲的主要的问题,是跟大家交流一下创业板,特别是从股民的角度推出来以后怎么投资,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多少今天来的人,是一些未来想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的管理人员?改变自己的公司有没有未来想到创业板上市的?还是有几个的,所以大部分来的都是股民。

  那么创业板的定价可能比风险投资的定价高一点,可是它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就是你这个比较小的公司,一到创业板什么都要公布,所以你公布的同时,你的竞争对手也知道。还有,股票在正市场管理的资金,一般是30%、40%,那么对于30%、40%的资金管理创业板的股票也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今天还有两个嘉宾,一个是韩国KTB投资集团合伙人安宝信先生,那么刚才我们谈的问题,在坐的嘉宾没有讲到的,请您补充一下。

  安宝信:各位好!先大概介绍一下KTB,这是韩国最老最早的风险投资基金跟私募。我们是1981年成立,到现在是20多年了,我们总部在首尔。我们在东京、新加坡等等都有总部,我们现在管理的总资产是100亿美元左右,那么在韩国不仅是时间很长,而且是相当广,基本上各行各业都有。那么我们在中国的参与,事实上大概是从2003、2004年开始的,那个时候是从首尔直接飞过来看项目,那么2006年的时候我们是在北京、上海设置办公室,有自己的人在两地。

  那么我们过去投资的项目,像分众传媒等等都有参与他们的项目。那么我们在中国基本上是全面的发展,像高科技、TMT、衣食住行,尤其是跟消费者相关的产业,我们也很重视,我们希望在这个方面可以做多一些的投资。

  那么我们希望利用在韩国过去的一些经验,还有一些关系,能够帮助中国的企业,不管是在公司治理上面,还有将来的发展。因为韩国在某些地方算是比较先进的,像移<!>动通信、互联网、游戏、教育上面都算是比较先进的。那么我们是希望把那边的一些经验,能够把它交流过来,不管是韩国的公司需要在中国做一些发展,或者是中国的公司想要去韩国做一些生意上的发展,或者是找战略伙伴,希望我们公司可以提供一些服务。

  前面的嘉宾提了很多关于创业板的事情,创业板对于我们来讲是最后的流动性,是它在市场当中的流动性有多大。很简单的例子,像英国的AIM,很多的公司在那边上市,但是跟其他的板来比,那边的流动性很不好。除了其他的因素来看,我想流动性也是需要各方面大家配合,把这个流动性带起来、板本活跃、交易量大的话,不光是对于股民或者是投资机构,很重要的是对于创业者、企业家未来都是很重要的。

  钱平:所以,像安先生说的,有的时候买股票容易,有的时候卖股票不容易。

  另外,想在创业板上市的来宾不多,那么大部分都是机构投资者,一些基金等等。那么我们前面的论坛的嘉宾都很年轻,都是80年代的,都是国内的基金,那么在坐的年龄大一些。如果我们犯了一些错误,那么国内的基金在创业板推出以前,我建议和在坐的嘉宾多联系,看他们投的一些基金。然后在南方基金等等去投,牛顿说过一句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们站在来宾的肩膀上。如果南方基金看和有一些地方的基金从来没有人投过,帐也做得很好,我们投不一定是很好的。

  那么我们最后一位嘉宾是霸陵亚洲董事总经理曾光宇先生,我们请他谈一点和其他的嘉宾不一样的想法。

  曾光宇:我叫曾光宇,是霸陵亚洲的董事总经理。霸陵亚洲只是一个做传统产业的基金,可能和在坐的嘉宾有一点不一样。我们总共管大概25亿美金,其中大概投放在中国的资金,应该是占一半以上。在行业来讲,我们做得真的是比较传统了,比如说能源、矿业、制造业、金融、物流、消费品、零售等等。而且,所做的范围也比较大一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跟上市更接近一些。

  那么在创业板来讲的话呢,其实我觉得中国很需要这样一个板块,可能很多的中小企业,也感受到银行贷款已经不容易了,你现在宏观调控,国家的指标在收紧的时候,那么中小企业贷款更不容易了,你可能要把你的房产进行抵押才可以贷款。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可能会抹煞很多的有潜力的商业模式和有潜力的商业概念,而没有办法把它转化为一个组织,这是很可惜的事情。所以从市场的需求来讲的话,创业板的确是需要建立的。

  但是,创业板我们只是看外国的经验,里面是怎么样的公司,披露的情况怎么样,对于公司的运营记录、财务要求有没有?这可能是业界,还有监管当局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说AIM或者是纳斯达克,基本上每一个公司是空白的,没有利润,在招股书里面说上市7天就倒闭,但是这样的公司也可以上市。人家的文化就是这样的,你只要讲清楚,你就可以上市,你甚至说你那套章是假的,你只要讲清楚,监管当局还是让你上市。

  那么中国的概念跟他们不一样,中国是披露制,中国是监管制。如果是这么大的局面,中国的监管当允不允许企业上市?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想目前来讲,中国的总体文化来讲是比较保守的,所以即便是创业板,它可能是条款、法规也是要求企业有一定的积累,包括它的规模,包括它的盈利状况、记录、人员、业务等等。所以,咱们国家做一个创业板出来,是一个形式上的创业板,是给比较小的企业上市。或者是跟美国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创业,是一个创意的企业去上市呢?这可能是我们做业界的跟监管当局去沟通,就是这个思维应该怎么走。

  这个想法,也会奠定我们自己革命的创业板究竟怎么发展,这是很根本的问题。从推动来讲,我们怎么去作为业界的参与者,去协助、推动创业板的发展,我们行业协会会很定期地跟政府部门沟通,比如说商务部、外管局、证监会,说怎么把我们的业界在国内发展更健康,怎么样通过我们的业界的风险投资、私募投资,协助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做强做大,这是从我们来讲,除了赚钱以外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们也是非常关注,就是怎么样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所以,其实今天的提纲,是关于创业板,我觉得出来的话,宜早不宜晚。这样,在大家的心目中或者是监管层的心目中,这个创业板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发展起来之后才知道怎么监管、怎么把握。但是,我想早晚需要迈出这一步的话,这一步是宜早不宜的。这就是我对于创业板的观点。

  钱平:谢谢曾先生。曾先生刚才加了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法律法规。其实这是第一个问题,就是创业板的设计与实践,这是我们在坐的不能回答的,我们只是提供一些自己的想法。

  那么我简单小结一下,创业板的推出是对的,肯定将来会有中国的微软,中国的思科这样的公司。可是,这个发展的道路上,也会有很多的挑战,特别是在选择跟风险还有政府的政策方面。另外,我也想,我们是最后一个论坛了,我想可以跟下面的观众互动一下。

  提问:非常感谢主持人。

  请问一下邱立平先生,因为里提到您的基金规模的时候,曾经说过你们公司投资的项目是不低于2000万美金的,那么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有1000万就可以上。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创业板的公司,是不是大部分不是你们所关注的公司,或者说我们要推出的创业板,你们认为并不是很好的?

  邱立平:我觉得不一定,我们投的公司很有可能在创业板上市,我举两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投过的。04年的一季度我们投分众传媒,当时他刚刚开始有收入,没有利润。分众是在05年上市的,那么按照纽交所的规定它是不能上市的,那么在国内的A股主板上市也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我们也投了。如果纳斯达克相当于中国的创业板的话,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案例。

  第二个是07年一季度投的华视传媒,我们投的时候他也没有盈利,他是05年成立的,06年铺开网络。这个公司在全国有20多个城市,在公共汽车上播广告、电视。那么在07年12月9日上市的时候,它经营的年限只有三年。那么07年的第三季度,是它第一个盈利的季度。那么这种公司,我们一共投了将近3000万美元,所以这个公司在美国也是不能上主板的,但是我想也许我们会投一个公司,会投的金额比较大,甚至5000万美元都有可能,但是这个公司的盈利可能第一年只有1000万或者是2000万。但是,有可能这个公司第二年就翻10倍。所以,我的意思是说,跟资金的投资大小是没有必然的关系的。

  钱平:他们虽然是比较大的基金,但是他们还是可以和合作伙伴分散投的,看那个比较好。

  提问:创业板对于外资的背景有什么样的制约,那么创业板的推出,对于本地兴起的创投是不是也是一个机会?

  钱平:第一个跟外资有关的,这是和证监会有关的问题,但是后面的问题回答起来比较长了。就是对于国内的创投等等,因为总的来说对于大家都是一个机会,国内的创投、民营企业,像杉杉、雅戈尔都变成了投资公司了,所以水涨船高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上一页] [1] [2] [3] [4]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