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第16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3日实录(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 18:07 新浪财经

  主持人:

  非常感谢许局长做的精采的演讲,并且给我们提出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特别是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作为税务部门的领导,更多的谈环保问题、他污染问题,确实是触目惊心的,我们企业很欣喜的在向外界汇报我们的利税的时候,你要知道你的利税是不是可持续的。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许局长。

  各位朋友,从上午的开幕式到现在一直到现在,我们已经连续听到多个非常权威的政府部门给我们做演讲,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给我们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对话出了不同的蓝图,也提出不同新的政策。但是,我们应该承认政府是政府,企业是企业,政府有企业的考虑,企业有企业的目标。在微观的企业组织,我们在宏观的大环境这种变化走势面前,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面对,这是我们下来一个小时将会集中和大家一起探讨的话题。

  下面,就让我们首先掌声有请下面论坛的主持人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著名经济学家艾丰先生。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高延敏副司长,法国巴黎融资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朱东先生,远大空调公司董事长张跃先生,北京奔驰戴·克汽车高级执行副总裁童志远先生,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女士。欢迎几位嘉宾。下面,我把时间就就给台上的嘉宾。

  艾丰:

  现在我就有权了,当主持人了。下面,我们这个单元总的讨论的问题就是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应变对策,基本上是围绕这个,请我们几位重量级的嘉宾来谈这个问题。中国的宏观经济现在大概是这么几个重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上午也讲的就是速度问题,中央的提法叫做防止又过快转入过热。中国的经济根据我的经验观察,最佳的速度是八九不离十,这是最佳速度,低于6%就慢了,高于10%就有点危险了,现在已经高于10%了,是不是过快转到过热,过热就是咱们说的有点发烧。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七大也改成了发展方向,其实增长方式也有,我倾向两个词都有。增长方式转变现在抓的最重要的是节能减排的措施,产业变化会影响很大,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个人认为是重要的难度也是最大的,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企业应该怎么办。从国际来看,我觉得世界贸易可能围绕这么一句话,给中国人出了题,这是外国人说的,说中国人在世界市场上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涨价,什么东西就贵。卖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降价,什么东西就贱,虽然对我们有点讽刺,可能也反应了一部分现实。面对这样一个情况,中国的企业怎么做,特别是涉及到外贸方面应该怎么做。当然不是外贸方面也会受影响,因为比如说钢铁,我们有小一半的

铁矿石是进口的,谁不用钢铁呢?很多企业都有钢铁,特别是搞
房地产
的,除了钢筋就是水泥,除了水泥就是钢筋。所以,涉及到很多企业,这是一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可能大家在思考的,现在势头不错,因为有奥运在这托着,说如果奥运明年开过了,会不会热潮下去,经济会不会由热气转到冷气,奥运给我们带来的增长的动力会不会持续。

  在我脑子里面可能比较宏观的经济问题有这么几个方面,可能还有很多,今天我请很多重量级嘉宾,一个是谈谈他们对宏观经济形势走势的认识,一个是谈谈企业对策,也可以谈自己企业的,也可以谈建议性的。因为企业每一个总经理也好,董事长也好,虽然你管的是微观的,企业是归你管的,是微观的。但是搞好企业光靠搞好微观是不行的,因为企业的市场是宏观的,企业的环境是宏观的,所以真正搞好企业,真正的奥妙是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所以,我们今天侧重于讲宏观,但是要讲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在这个宏观背景下,我们微观怎么办,实际上是宏观和微观的结合。

  我先说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开场白,因为整个时间也不多。下面我想这样,自由发言,我不点名了,每个人先说,说完了可以交流。大家如果有问题也可以提。

  高延敏:

  我今天说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只代表个人,不代表发改委。刚才艾老已经说了,我们经济方面最难的就是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这是十七大的最新的提法。在十七大报告里面明确的是怎样提出的呢?是这样提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现在都是这样,主要是靠什么拉动,三架马车,是靠一是投资,二是出口。所以,在这个报告里面提出来,要从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出口和消费协调拉动,想大家学过十七大报告,都有这样的描述。这里大家可能注意到强调消费,这个可能也是谈了多少年,也是最难的,这是一个。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带动经济发展,尤其今天很多在座的企业都知道,目前主要是由制造业或者是由工业带动,所以,在十七大报告里面提出来,下一步要由工业带动转向,或者是第二产业带动转向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发展。我为什么提这几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事情,因为这个跟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密切的,比如在这个性是下,我们下一步企业该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要求。

  比如说一个方面企业可以从创新活动做起,我这里今天谈创新活动谈两个方面,一个从技术创新,一个方面是从市场创新。技术创新我想大家可能都很熟悉,这些年讲的也比较多,一些报刊文章也比较明确,包括国际上做的比较好的,大家也知道,像这么多年,从一硬一软,就是英特尔和微软,多少年来真是相当有力度的一些企业。为什么提到这两个企业?大家可以想象,你把所有的设备,所有的东西里面都基本离不开一硬一软,无论做什么设备,最终是离不开集成块的,大家都清楚。所以,不管你再好的设备,再强的装备都要有这个东西,或者是集成块的并行、组合等等,不管现在的568也好,双核、四核也好。另外一个,就是软件配合,这是技术创新,当然我们的企业要有我们的核心技术怎么创新,这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讲的。还有市场创新,我没有注意其他人的提法,我自己比较喜欢这个词,为什么?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是两条线,我一直认为是两条线,就是市场需求,不仅仅是卖一个东西,还有他到底现在需要什么,我随便举两个例子,大家看有没有这个可能,比如现在家庭,将来做家务,或者是一些居民需求的,主要是在家庭搞卫生方面的机器人,我听说有这个东西,但是我自己没有见过。但是他成本很高,也可能做一台要上千万,但是你要做上千台,上亿台,是不是可以推广开来,就是市场这个里头是技术成熟。还有,比如我听说这个手机,这个手机有可能是手腕式的手机,只有一个功能,按几个键就可以通话,应该说这种创意是市场型的,他的技术已经是成熟的,不需要搞更深的技术。所以,我讲的意思就是企业除了重视技术创新之外,市场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从技术活动、技术创新角度和市场创新角度讲的。

  还有一个,我想稍微讲一讲,就是生产服务,我在来的时候跟张总也交流过,我们很多都在不知不觉的用到,比如工业设计,但是真正的他的含义确实是生产服务的含义。所以,下一步无论是扩大消费,无论是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业,这样生产服务业,就是我和我们制造业密切相关的一个行业。这里面除了工业设计、咨询、科技研发等等有很多方面可以做的。我先开个头,说这些。

  艾丰:

  司长给我们出了很多点子,实际上我理解是一个很重要的意思,就是企业在新的形势下,要选择一些新的市场机会,也叫市场创新,实际上是市场机会。因为形势变化,市场就会变化,市场变化就会出来一些新的机会。上午欧新黔主任也讲了,讲了服务业,其中特别讲了生产服务业这个概念,过去我们一想到服务业就是生活服务业,吃的、喝的、拉的、撒的、睡的、住的,这样一些服务业,但是现在更大发展的是生产服务业,不是为消费服务的,是为生产领域服务的,这一块中国相对落后,相对落后就是有相对比较大的潜力。就需要我们抓住这个领域。我给你补充一个概念,对于做企业来讲,我认为在座的张跃是企业家,我认为做企业机遇大于效益,抓到了机遇的作用,跟你做的效益高的作用比较起来谁大呢?可能是机遇作用更大。就像开汽车似的,我开了很快,一下子我去了,赶上红灯就要站住,机遇不好。另外一个人开的没有我快,但是开到路口了他过去了,后来的先开过去了,说他开不不如我好,怎么跑到我前面了?没有办法,机遇抓住了。所以,抓住市场机遇,抓住新形势变化的机遇非常重要的。所以,司长讲的实际上就是抓住机遇的问题,我的解读对不对?

  高延敏:

  也要有一些人做这个事情,除了讲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张跃:

  我就这个话题来说,确实有一种感想,就是外面有机遇应该抓住,司长刚才说的自己也要创造一点机遇,不一定你去改变这个红灯,把红灯变成绿灯,但是确实我们可以改变很多东西。苹果电脑的总裁叫什么?乔布斯,他说不要以为一切都已经被验证过,一切都没用。事实上我们也证明了这一点,像乔布斯搞的苹果的MP3、MP4,他就是用总简洁的方法实现最普遍认同的美感,最高的美感,早期我们认为美的东西是雕龙画疯的,金碧辉煌的,他就是简洁。实际上他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一种新的对美追求的市场。我自己体会也很深,我们最近开发的产品也是,就是追求这种极简的这种造型,然后风格很多,受欢迎的不得了,我们每年同样的空调都定高五倍,当然性能不同了。我认为这样一个市场做起来以后,可能一两年以后,两三年以后,我们有可能像刚才说的乔布斯创造的这种东西。我相信如果说每一个企业的老板去思考这个问题,一切都没有验证过,不要什么东西走老路,无论是产品,无论是市场,完全用新的东西,不仅仅是一点雕虫小技,完全颠倒过来,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我的资料,完全颠倒过来,我的空调面上没有出风口,也听不到噪音,完全没有的东西,有点像是广告了,就是这个意思,就是一切都没有验证过,创新没有止境。

  童志远:

  艾老一上来就给我们出了几个经济的学难题,我们都是做企业的,所以不能准确的回答增长速度有多快是合适,但是从我们企业的经营实际来讲,我觉得这几年的经济的发展速度确实是有点过快了,确实存在着通胀的风险。所以,刚才艾老说八九不离十,从我们企业经营碰到的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是赞同这个观点的。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的层面,我认为现在需要一种胆识和勇气,就是敢于把速度压下来,因为像速度长期高速发展,给我们造成很多结构性的矛盾,速度慢下来以后,企业可以实现几个转变,如果按照老的说法就是从外延发展变成内涵的发展。其实速度很高的时候,外延发展是比较容易的,而速度降下来以后,外延发展机会就少了,抓机遇的能力不如抓管理的能力重要,所以速度的变化对企业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应对这个变化,企业第一个是要抓管理,从原来善于抓机遇变成善于抓管理。第二,我认为要从原来善于出产品变成善于销产品。还有一个,我认为我们在全球化的竞争当中,我们压力都很大,现在我们习惯用我们自己的方法走出去,现在发达国家经常用一些规则,用一些门槛限制我们,逼着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思路,按照国际规则去做市场。所以,我认为这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情况下,企业必须做出的一个选择。这是我的一个粗浅的想法。

  朱东:

  我顺着童总讲的速度的话题,我是做投资银行业的,每天跟不同的企业打交道,我自己跟这些企业家老板在接触过程中,感觉到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大家都有一种通胀幻觉,这个通胀幻觉是怎么说的呢?就是说企业家们和老总们都感觉到现在这个市场销售收入增长非常快,盈利增长非常快,这里头就会给他带来一个盲目的幻觉,就是说我现在比如销售收入100亿,利润10个亿,把产能扩大,加一倍,我销售收入加一倍,利润再加一倍。这种幻觉使得企业很容易冲动,就是大规模的这种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上这里头后续带来的风险,其实我想不用说大家都会知道,只不过这种幻觉在这种市场的烘托下,大家能不能感觉得到,或者是提前预知得到。另外也是,现在很多的企业,大家可能仔细看看A股公司上市报表,你可以看到,实际上所谓金融投资的收入是占很大一块,这个数字是真的假的我不知道,但是可以看到占很大一块。实际上给企业家们,或者是给老板们产生一种诱惑,这个世界投实业回报太慢,金融投资赚钱太容易,这种方式也是一种通胀幻觉。在现在高的CPI,资产泡沫膨胀的环境下产生出来的。实际上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去做投资也好,做什么也好,其实我觉得并不是说错,只不过就是说怎么能够企业有一个更好的防火墙,就是该做主业的做主业,有自己额外的精力也好,有资源也好,可以做,但是怎么把这个防火墙做的更好,更适当。

  另外,对一些企业来说,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资本市场也好,经济环境也好,瞬息万变,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怎么可以更好的储备冬粮,我当然并不是说冬天要来了,所有的经济学家,上午和下午都谈到了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前景怎么样。但是,我相信是取得的,冬粮是要做一些储备的,实际上使我想起来在座的长城汽车的王总,长城汽车在2003年上市的时候,因为当时我们启动上市的时间是比较晚,是当年的过完春节以后,当时我们就谈到时间表的问题,实际上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汽车高速发展第一个台阶的时候,但是市场,或者是从我们专业分析师来看,2004年或许有调整,所以我们集中精力在2003年最后一刻把长城汽车在香港市场上市做完了,我想王总的体会也会有,就是2004年一过完农历年,整个中国汽车市场重大变化,投资者,包括所有机构投资者对中国汽车市场看法发生重大逆转,如果我们融资过程推迟一两个月,结果会完全不一样。我举这个例子就是市场好的时候储备冬粮,扩张和发展要更加多的去关注一些风险。我先讲这么多。

  王凤英:

  我只说汽车行业的一些认识,我是长城汽车的。我觉得大家都应该相信中国的汽车现在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正在面对巨大的挑战,为什么这样呢说?我觉得从这几年中国汽车的消费,今年可能达到800多万辆,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而且看全球市场都在汽车消费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增长趋势。而中国汽车的出口也是迎来了新的起点,一个新的机遇。

  我认为在这样一个重大的机遇下,为什么说有非常大的挑战?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认真的思考,就是我们看到量的同时,必须看到质的问题,就是量的提升是很现实的问题,但是品质的提升也是中国汽车企业所要面对的一个严肃的问题。今年来看,小排量的轿车出现的一个下滑的趋势,刚才高司长说到市场的创新,或者说市场的新机遇问题,我认为今年小排量轿车下滑并不意味着中国小排量轿车不具备新的机遇,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说市场的创新,或者说市场的多元化,我认为营销永远存在的话,市场只要需要营销的话,市场就可以无休止的进行新的分割,就需要更多的多样化,就会更丰富。就像刚才说的手机可以功能更加多元化,或者是有更高的技术,但是有些市场也需要简单的功能。我昨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海尔生产农民使用的电脑,就是使他的功能更加简介,便捷。这些说明什么,就是市场永远需要创新,关键是企业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或者是如何定位。刚才说小排量的轿车为什么有很大的机遇呢?现在的油价还在继续涨,我们可以想象,就是说使用的经济性是任何一个邀请赛都要关注的问题,现在中国的消费者,尤其是汽车消费者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宁可买粗笨的大车也不买精制的小车,这个观念需要市场引导。如果中国的汽车企业能够生产出全球版的创新,更高品质,更好品位的小排量的轿车,我认为这对中国的消费的人群来说,应该是一种新的惊喜。

  所以,中国的汽车企业,我认为现在要面对全球的挑战的话,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一方面就是中国的汽车需要在技术上更多的创新,更深入的创新,但是产品的竞争力是要看综合的竞争力,现在企业在文化理念方面的创新,在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都需要向全球的更优秀的企业学习,都需要找到新的模式,找到新的出路。只有这样,比方说中国的汽车企业如果真能够像日本的汽车企业一样具有非常精益的生产方式,所有企业都有很好的精益理念,同样可以打造高性能价格比的产品,赢得全球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我的意思是中国汽车企业应该在这种重大机遇下有更多的自考,要抓住这个机遇,同时要看到我们自己的汽车和国际汽车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距离,在哪些方面有距离。应该提升的是一种综合的竞争力。

  艾丰:

  我给你提个问题,上午发奖的时候想给你提个问题,因为时间不允许。下午借这个机会问您一个问题,长城汽车公司我认为有两条在中国都是跳出来的,第一条是自主品牌,第二条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用自主品牌做汽车中国大概除了你就是吉利,而且我上午看你的业绩又非常好,应该是大家不做汽车的不理解,我接触一些做汽车的他们做自主品牌很为难,他们觉得中国汽车厂技术不行,除了技术不行以外,还有中国人对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不认可,非常严重。比如对奔驰认可,花100万买奔驰,但是花20万买一个国产车他不买,他要十万以下,甚至五六万才买。我问了一下,大体上用这个词不是很准确,同样质量的车,内在质量是同样的,如果是外国品牌和国产品牌来比,差价要在30%-40%,国产品牌才有可能卖出去,实际上内在质量是一样的。我说这么多的情况,就是想问你长城公司为什么可以坚持下去?为什么有效益?为什么还继续往前走?你的动力和认识,或者是胆识在什么地方?我觉得把这个说出来我们会很钦佩。

  王凤英:

  长城做汽车,在这几年当中有很多的感受,可以说在自主创新的路下走的比较艰难,但是也走了一个自己的模式。大家都知道汽车是需要非常好的技术,而且需要不断创新的技术,中国汽车从起步到现在发展的时间比较短,但是自主品牌应该是在短的时间里面寻求到自己自主研发的模式和产品创新的模式,应该说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也有很多的收获。反而在现在看来,我认为自主品牌当中,在技术研发上的能力,或者是技术研发方面大大的投入,应该有了很多的成果,也寻找到了自己更精益的一种研发的模式。现在最早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只有合资品牌才能够拥有更成熟的产品和更好的技术,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在汽车技术这个领域当中,技术的来源变得多元化,就是说企业想有什么样的技术,想保持或者拥有和国际领先技术同步的一个水平,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所需要的技术。这就是中国汽车进步之所以能够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的机遇。

  现在我认为大家对自主创新的关注在加强,也认为自主品牌同样能够打造更好的产品,拥有更新技术的产品,在自主品牌和自主研发的领域当中,比方说像长城这样的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都超过10多个亿,可以说在实验条件和研发条件来说都具备了非常领先的,国内领先的,也具备了国际一流的硬件的条件。这对未来的发展,可以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刚才艾老说的非常好,就是说在品牌方面,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巨大问题,随着中国汽车产品品质和技术的不断提升,所以说中国企业生产出来刚刚投放到市场的越来越多的新产品,与合资品牌的同类产品对比,或者是与国际同类产品对比的话,差距应该是越来越小了。可以说从性能价格比上来说反而更具有竞争力。但是,为什么由于品牌的不同,在大众的认知度上来说,或者是销售的价格上有这么大的差异,实际上最大的差异还是因为品牌。所以,中国企业做市场的同时应该更关注对品牌的建设,中国汽车走向海外市场也是一样,从这几年的体验,中国汽车走向海外市场只是一个刚刚的开端,中国企业想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真正的汽车品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品牌的话,还需要很多的时间,或者说很多的方法,也需要很多的模式。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说中国汽车企业只要自强不息,能够在研发上更加大胆大投入,用三步并作两步走的精神,一种创新的精神和态度,完全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或者是更好的一种方式追赶国际知名汽车在品牌建设和市场建设方面的许多做法。我对中国汽车的崛起是充分信心,觉得是一种必然,但是中国企业一定要从现在开始更加关注我们到底和国际品牌之间的距离,在如何打造品牌方面付出更多的尝试。

  童志远:

  我是合资企业,他是自主品牌的企业,艾老说为什么同样一个车子,如果是合资品牌,或者是国际品牌的价格会高很多呢。恰恰我认为是自主研发方面,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有很大的差距,我觉得要建设一个好的国际品牌,不花一个20年、30年要建一个国际品牌是不可能的。如果在国内要建一个很成熟的品牌也需要十年八年的时间,这是时间上讲。而很显然,我们国家的机车产业,真正自主品牌开始研究品牌建设,我认为时间还不够。所以,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我觉得一个好的品牌,他要有内容,这个内容是什么呢?就是产品,如果一个好的品牌至少需要两代以上的,两代和三代以上的产品支撑,这个品牌内容才丰富了,太可以在市场立住脚了。所以,我认为中国汽车工业要发展,我们在品牌建设上和培育上要下工夫。刚才张总说的自主品牌,我们是很欣赏的,因为我在合资企业里面做了20年,我们在合资企业里面也坚持搞自主开发,目前就是想中国民族汽车真正和国际接轨。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为什么自主品牌的企业价格差那么高还要搞呢,我觉得品牌弱的时候,只有一个方式差出一个路来,就是打性价比,你品牌好的时候可以有品牌溢价,你品牌不好的时候,只能搞性价比。所以,你要配置很丰富,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尽可能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我觉得这是自主研发必须的走。其实韩国和日本是怎么走过来的,这是一个成功的路,自主研发的这个路走下去,这样是成功的。

  大家很关心汽车工业,我算年轻的汽车人,虽然干了20年的汽车,但是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如果自主品牌在10万块钱的车,我认为跟国际差距确实不大,很小,在有些方面甚至比国际上还好。比如说造型,因为我们国内的设计师很了解中国的问题,所以他的造型更能获得国人的喜欢。但是,在中级轿车上我认为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如果在豪华轿车上,我们差距还是很大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北京汽车工业,要把奔驰品牌引进来,在北京生产,目的就是把最好的品牌拿到北京来,我们在这里面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汽车的设计理念,包括营销的想法。总的来讲,我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前景是很好的,现在是第二的消费市场,第三生产大国。我认为中国很可能接近美国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如果这一天是自主品牌大发展的时候,也是真正汽车工业在中国舞台上跟国际的品牌进行真正的同态竞技并且取胜的时候。

  艾丰:

  童先生讲的非常好,谈的几个观点我非常同意,中国汽车前景很广阔,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前景同样广阔,这个里面需要有磨难,现在还是孙悟空在老太君的炉子里面练呢,还没有到练出来的,什么都不怕了,七十二变,还没有这个程度,但是必须要练,如果不经过练,孙悟空也没有这个本事。所以,有一点压力,有一点困难,有很大的压力,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增加中国企业的本事,不仅仅是汽车,其他的行业也在内。

  张总刚才谈的很简单,把你的应对思维讲讲,因为远大空调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了16个向世界名牌进军的企业,全国16个企业就有一个是远大,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的业绩很突出。你讲讲你们企业是如何应对形势的,大家可以参考。

  张跃:

  谢谢主持人给我的评价,我们是这样的,我们做的东西别人不太理解的,都以为我们是做空调的,其实早先我们不是做空调的,如果做空调肯定是做主流的空调,不会做本来不存在的空调,我们做空调是用天然气或者是油做燃料,或者是发电的废热,这是很难的,因为别人没有见过,你用热的东西制冷。所以,一开始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做了,为什么?因为当时中国缺电,我不能做电空调,给社会添麻烦,而且我们自己生产就深受缺电的困扰,觉得不能做这个东西了。因为空调是阶段性用电,不是连续用电的,所以要建一个电厂的话,其他的时间还要闲着。所以,我的想法就是不能添麻烦。所以,确实很好,大家缺电,就买我们的产品。后来不缺电了,我们的重点就是节能,我们在空调产品的技术上面,我们只追求一条,就是节能,还是用废社,用各种各样的发电的、工业的,还有可再生能源的。总之客户能够从买空调里面得到利益,如果得不到比电空调更大的利益,就不会买你的了。所以,我不是做空调的,我们现在做的是节能。

  然后,过去两三年以来,我们做的不仅仅是节能了,其实是做的另外一个东西,做健康,怎么说呢?我们现在的空调延伸到空调的末端,就是室内机,增加了一些净化的功能,空调都是敞开的,不是藏在里面的,几个月或者是一两年清理一次,我们每个月就可以清理一次,在墙角那个地方打开就可以清洗。做这个东西是什么目的呢?做这个东西的目的就是目前人的疾病很多是来自于空气,有一种说法是68%的疾病来自于空气污染,就像今天这么多人在这里面,什么样的病菌都有,基于这个目的,就是人类遭受的各种外部的干扰,空气干扰是最大的,所以我们要做空气。而且大家知道为了2008年奥运,北京做的一大堆事情,搬迁的首钢,然后还有很多的工业,到那个时候要停下来,汽车只能开一半,还有就是下一条命令,就是在明年5月份以前,包括全北京所有中央空调的风管清洗一遍。他们算了一下,以现有60家清洗公司每年清洗一个宾馆,清洗到明年6月份才可以清洗完。实际上一个中央空调系统要多长时间?要两个月时间,至少一个月,要十几公里,二十公里,个别达到100公里,像这个地方是很大的,因为这个地方的主机是我们的,空调系统是很长的,可能要清洗一个月。什么时候可以清洗完呢?北京清洗不完。所以,我们现在想的问题就是一定改变这个局面,不能用风管,不能用传统封闭式的中央空调,所以我做的是健康。

  然后,进一步的挖掘节能潜力,很多的节能潜力,空调放在上面,这个房间要消耗400瓦的能量,但是如果放在下面呢?超不过200瓦。所以,节能方法很多,有的时候是方法问题,并不是高的技术可以节能。最好的节能技术往往是最简单的办法,装在下面就可以了,装一个传感器,人一离开就关闭就可以了。就是这样最简单的方法,我们都在做。所以,我说在做健康,节能和健康有什么关系了?节能就是下一代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后代,包括我自己的儿子都有健康问题,地球暖化了,疾病也好,气侯变化也好,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身体,他的后代,就是我的孙子,这是很世界的事情。其实我自己的感受很深,最近有一个媒体采访我,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他的标题就叫“六度”,就是人类怎么面对100年内地球增温六度的问题,是迎接这个六度,还是改变我们生活方式,使我们地球不那样变暖,不那样恶化,不至于造成灾难。我自己体会很深,决心很大,所以一天到晚就想着节能的事情,一天到晚在想一些小窍门。所以,说我们是搞空调的,我们不是搞空调的,如果只是空调制冷是一个小问题,我们15年前就做到了。我顺便说一句,这个地方制冷一年20块钱,我记得这个地方制冷是我们的,本来我们的空调是一机三用,制冷、制热、热水,但是这个地方没有用,制冷一年20块钱,加上制热的话就是30块钱,我们要比普通的方法便宜很多。就是节能的方法是很多的,谢谢大家。

  童志远:

  我特别同意张总的想法就是节能减排,我认为要改变一个观点,好像节能减排很神秘,我认为不是,其实节能减排在我们身边,节能减排如果从层次上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技术,我们用新的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汽车上很多好的技术都是这样的。第二个层次就是管理。第三个最重要的是习惯,我认为养成一个节能减排的习惯,消费的习惯,工作的习惯,生活的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张跃:

  就像我们公司,我们公司的车子一般不允许单边跑,如果今天公司的车里面送到市里面,只有十几公里,他会尽量的打电话,说我们谁要从市里面回来。出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带着一个员工出去,就是一个习惯,不是奔驰车节能不节能的问题,就是一辆车变成两辆车。

  高延敏:

  说到节能减排,我补充两句,除了习惯以外,和我们目前的设备也有关系。

  张跃:

  发改委的窗户就开着,两年以前我去发改委冬天窗户是开着,太热了。

  高延敏:

  一些设备还有一个调试的过程,根据需求来变,这个也是一个设计,怎么设计的更适用,比如这个房间用多大的制热量,制冷量,包括其他的设施,家庭的,包括企业的一些水的管理,虽然很简单,水资源也是很有限的。所以,节能减排这个文章非常大,可做的地方特别多。

  艾丰:

  我问了问大会的主持人,我们还有不到十分钟时间了,你们哪一位还有最重要的话要说。

  张跃:

  下一步最好的形式就是适当的有点通货膨胀,能源价格上去以后,所有的节能减排,所有的所谓的科学发展观的好习惯都会起来,其实现在就是按照宝贵的东西太便宜了。

  艾丰:

  我说几句,我们这几个人对话到这告一段落。几位谈的非常好,概括起来大概讲了这么几个问题可以供我们参考。第一,要研究市场,或者是市场创新,抓住机遇。因为在形势变化的时候,市场都会变化,需求都会变化,刚才张跃讲的几个阶段,实际上是讲的几个阶段的需求的变化。缺电的时候我做不用电的空调,电的问题解决了,我再研究别的需求,节能成了需求,然后健康成的需求。实际上研究社会市场的变化,研究需求的变化,需求实际上是两种,一种是宏观的国家政策导向的需求,一个是消费者直接的需求。我在济南有一个大企业集团向我咨询,这个企业集团有四个产业,48个企业,老板本人热衷于医药,我说医药也不错,但是从长远来看,可能最重要的,我认为你四个产业里面最有前景的可能是太阳能产业,因为可再生能源是我们国家政策导向的需要。后来他听了我这个主意,两年多来,效果非常好,一个是市场销售很好,一个是国家有很大支持。因为是国家需要的,所以国家给他政策,国家帮助他开拓市场,国家给他一些说法,他这个产业发展非常快,销售额和利润都是翻番的。实际上他起来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他了解了你的企业的经营和宏观的需求正好配套,正好合了拍,你的力量就很大了。

  我一会儿再接着说,现在有两个问题,奔驰公司生产50万人民币左右价格的车型,是否会降低削弱奔驰高档品牌形象和地位?奔驰生产低端价位车型,是否应不用奔驰品牌,而用另一个品牌?请童志远老师回答一下。

  童志远:

  感谢对我们公司的关注,因为大家可能知道,因为其实奔驰的产品是很丰富的,他有五个系列,S系列、E系列、C系列、B系列、A系列,为什么在中国人心目当中奔驰都是上百万的,100万、200万的产品呢?我认为跟奔驰到中国以来整个策略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在中国汽车市场没有充分发育成熟的时候,他向中国先推的S级车,就是大家的大奔,S级的车最便宜的是100万,S600是260万,所以这是一个长期的营销战略,在国人中形成这个印象,说奔驰就是这个品牌定位。所以,这就是通过营销,逐年的培育形成的品牌。实际上奔驰在全球销量最大的是什么车呢?是E级车和C级车,E级车就是刚才听众提到的,现在我们生产的,我们从E200K、E230、E280,我们E200K就是50多万,E280是60多万,所以E级车全球定位和中国定位是一样的,不会生产这个车就是奔驰品牌下降了。所以这是跟中国差异造成的,觉得生产一个50万的车奔驰的价格就下降了,不是这样的。C级车很便宜,比E还便宜,价格是在30万到50万之间。所以,我觉得这是奔驰品牌全球的战略。还有B级车,B级车现在没有计划在中国生产,实际上到欧洲很多朋友,都有看到,B级车在欧洲很多,那是中产阶级的家庭用车,还有A级车,A级车很多比较有钱的家里的大学毕业生,他一毕业买的就是A级车。所以,奔驰品牌是追求每一个细分市场的最好,这是奔驰的理念和品牌地位。并不是说奔驰追求最豪华的细分市场的最好,而是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最好的。E级车就是在行政级的车辆里面是最好的车。C级车就是紧凑型的豪华车,家庭车里面他是最好的。所以,通过今天这个机会,借助刚才听众问的问题,这就是奔驰品牌战略和市场定位,包括他的产品开发都是这样,并不是50万的奔驰车出来了奔驰掉价了,不是这样的,50万的奔驰车和200万的车是不一样的,定位是不一样的。

  艾丰: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想说的话就不说了。但是,我说两个很重要的话,为什么提这个条子,说明奔驰品牌在中国做的比较成功,大家认为奔驰就是高档的,奔驰为什么卖200多万?100多万?我认为你那个车按照物质含量也不值100多万。

  童志远:

  这就是品牌溢价,就是身份的象征。

  艾丰:

  说这个东西值100多万吗?不值,为什么非得买他呢?就是买他的品牌价值。品牌价值里面,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文化含量而不是物质含量,奔驰里面有多少文化含量呢?我也说不清,起码我认为有一半以上。大家不要笑,这是真的,为什么呢?比如我是民营企业家,我做成功了,我到一个地方跟人谈判,人家接待,人家不知道我成功到什么程度,怎么办呢?我就买一个好的奔驰车,开去了,奔驰600出来,好,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谁跟你说的呢?奔驰说帮你说的。所以,你为了有车帮助你说,你花100多万,认!实际上是这个钱,并不定是坐这个车本身比人家舒服多少,这是一个文化含量。

  童志远:

  因为刚才讲到奔驰的品牌里面文化含量,确确实实一个品牌如果没有文化就不成为品牌,所以我觉得奔驰品牌的文化含量是很深厚的,全世界第一台车就是奔驰发明的,所以自然文化含量是很高的。第二条我认为是质量,我们在跟奔驰谈判的时候,我跟他讲为什么这么定位?他跟我讲,童先生,你看二手车,二手车保值价格就是我们这个品牌含量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大家知道奔驰C级车和E级车在欧洲是保值最好的车,就是因为质量,同样开200万公里,他的贬值很小,别的车贬值很多。除了质量之外还有技术,他的技术都要比别人领先一代,甚至更多。他用了三五年以后,他是二手车了,跟新出来的车的技术是一个档次的,所以自然而然价值就保值了。所以,我认为一个品牌很重要一定是文化的。所以,在国内自主品牌推广的时候,如果你不能挖掘这个品牌的文化,你这个品牌核心价值在什么地方,你不能告诉用户,我相信这个品牌的溢价以后会大打折扣。

  艾丰:

  为了强化大家这一点,我再举一个例子,品牌的文化含量。我跟服装业做交流,国家级的,中国级的名牌的售价和他的物质成本的比例是多少,大家知道吗?1:6。就是说我的物质成本是一块钱,我的售价可以卖到6块钱,因为我是名牌。世界名牌是多少?比较好的世界名牌是1:20,顶级的世界名牌是1:32。就是如果你花32块钱买他的服装,有31块钱买的是文化价值,只有一块钱是物质价值。什么意思?我们要研究世界经济的发展,成功的企业他们是怎么成功的,我们中国人更多的是卖实的东西,那个虚的东西我们没有造出来,也没有卖出来。所以,我们的增长方式是粗放的,光靠硬的东西赚钱,还要想法靠软东西赚钱。所以,是有一句话,大家千万要好好学,这个词叫文化软实力。今天我们要结束了,如果他们说的都记不住的话,当然这个不好,希望都记住,如果都记不住,你们记住文化软实力,也是没有白听,因为中国企业最缺的是文化软实力,而中国潜力最大的就是文化实力,因为全世界的文化资源没有一个能超过中国的,只是我们没有挖掘好、利用好。

  我们的时间到了,我们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谢六位嘉宾精采论述,下面我们开始下一个内容。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下,我想2007年中国出台了很多对企业非常有影响的法律,其中《劳动合同法》就是这样一个法律,我们这次年会也会对今年一些重要的法律跟大家研发。《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于中国企业振动之大,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据我所知,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众所周知的,平时给人感觉浩然正气的机构,当他面对《劳动合同法》检视自己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是大规模非法用工的典型,非常尴尬。可见我们企业在走向管理文明的时候,如何和谐的构建自己的劳资关系,对你的可持续发展,对你的社会责任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今年社会上对于这部法律的炒作和各种各样的活动都非常多,应该说良莠不齐。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的张世诚主任来为我们正本清源。

  我特别想向嘉宾说明的是,张主任是为了专程赶我们这个会,刚刚从外地赶回来,从机场直奔我们的会场,在这里我们先对张主任表示深深的敬意。

  张士诚:

  谢谢大家,我是赶场,非常不好意思,本来计划最近我们领导让我来一下,因为原来工作安排好了,最后把时间挤出来了,我说只要不晚点我就要到。我们各位老总,在座的都是老总,我们是从事立法工作的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尤其现在我觉得有点远离社会,尤其离企业越来越远。原来自己在工厂工作的时候,还觉得熟悉,还了解,又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所以我觉得自己离普通老百姓也很近。但是,现在这一段下来,我觉得离实际可能越来越远了,《劳动合同法》刚刚制定的时候,有的同志估计《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有的同志说劳动关系就会好了,因为有规矩了,就要按照规矩办。但是也有的同志说《劳动合同法》时时以后,劳动争议会特别多,这是我们原来的一个估计,我们觉得会多,因为1994年劳动法颁布实施以后,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上升。但是,没有估计到的是,《劳动合同法》还没有实施就出了很多问题,现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很关注一些事,我最初听到的反应,是说《劳动合同法》不错,这方面说的比较多。因为在常委会来说,《劳动合同法》最后常委会表决的时候是高票通过,146名常委会组成人员,145人投了赞成票,当时委员长向我们的同志祝贺,说这部法公开征求意见一个月的时间,意见这么多,而且分歧意见这么大,最后包括在常委会审议过程中不同意见也很多,最后如此高票的通过非常不容易。

  我们听到的好话更多一些,对一些实际情况也没有估计不足,至少我自己感觉。结果《劳动合同法》刚刚通过,6月20几号通过,有的同志跟我说,7月份有一个大学老师到广东讲了一次课,说广东的一些企业就纷纷在按照解除老职工的一些合同,当时没有特别在意,觉得没有对《劳动合同法》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后来又接到一条短信,我的朋友发来的,说中央电视台也在解除老职工的合同,后面又说了一句话,说这都是你们《劳动合同法》惹的祸。后来我看媒体有些报道,包括有正面的报道,说不是减那么多人,才减1800人,主要是规范用工,当时我觉得也未尝不是好事,以前用工不规范,《劳动合同法》颁布,按照法律的规定,一些单位首先把这个方面规范,未尝不是好事。最近又有媒体炒的沸沸扬扬的事,我坦率的说对这些事,对最近的事情没有一点了解,所以也不好妄家评论。到底是什么情况,还得弄清楚再说。

  总之,现在《劳动合同法》在起草过程当中大家的争论意见很大,现在马上还有两个月就要实施了,实施之前也还有一些,至少我个人感觉,当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的出现,正如刚才主持人说的,这部法的制定对于我们企业影响是非常之大的。最近也有切身的体会,各个企业都非常关注这个法,有些企业可能有些领导甚至没有看过这部法,我们机关里面的同志出去也去讲,一个大的国有企业里面去讲,讲了半截,这个老总就下台了,说什么呢?说我现在准备您讲完话,我就要布置明年的工作,现在看起来这个布置工作不能做了,按照这个法的精神,我听明白了,按我再这么布置下去,显然和法律规定是不一致的了。所以,我的体会,对现在的企业的管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究竟怎么认识《劳动合同法》,我总是感觉,不是我干这个活的人说我自己干的好,我总是感觉还没有完全准确的把握《劳动合同法》的一些精神实质。可是我们站在我们的角度,作为企业管理者,作为老总们,在你们的位置上看待《劳动合同法》有你们自己的解读,但是我的体会,《劳动合同法》不仅仅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我们领导的话说,他是在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条件下,重在保护劳动者的权利。我个人的理解是《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要以保护劳动着合法权益为出发点,最终这个法的实施要有利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要有利于我们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再说一句老百姓的话,你把企业都搞黄的,劳动者的权益也无从谈到保护。应当说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所以,我感觉国家在立法这个问题上是充分考虑到了企业的一些权利,作为劳动者的权利该保护的保护,作为企业的权利该保护的也保护。刚才有一个同志跟我说,是不是到明年定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就是终身雇佣制了?我更感觉到大家对这个法的一些精神实质不大理解。《劳动合同法》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铁饭碗,不是终身制。前些日子还出了点纰漏,也有一次会上我说,说完了以后,媒体就说张世诚说了《劳动合同法》将重拾铁饭碗,我没有看到这个报道,我们领导看到了,把我找出了,他说你怎么这么说呢?说怎么说呢?他说重拾铁饭碗,我说我不可能这么说,他说你也不能这么说,你再混蛋也不能说这个话。可见对于这个《劳动合同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大家都有一个误读,如果搞《劳动合同法》的时候无固定期限有一个什么意思呢?对老职工有一些保护,计划体制下的老人的保护,但是劳动法贯彻十几年了,《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合同,我觉得从我们国家实际情况出发,还是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的。

  给我出这个题目是《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文明管理的影响,是这么一个题目,我自己谈谈这个法律对企业有什么影响,我谈谈自己的体会,当然《劳动合同法》征求意见当中,各方面意见都已经充分了,我觉得充分公开征求意见的渠道,各方面的意见已经充分表达了。《劳动合同法》在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后,经过常委会四次审议,《劳动合同法》在劳动部起草就是一年的时间,在国务院也是一年的时间,在常委会用一年半,经过四次审议,应该是国家极为慎重出台的。如果讲对企业文明管理的影响,我自己体会至少有这么两方面,大的方面说,可能我说的不准确。一个是对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民主管理这块主要体现在《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上,第四条讲用人单位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他得制定一个程序,这个规定和我们以前的一些法律相比较,我觉得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或者可以说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一个什么变化呢?就是明确了用人单位在制定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这方面一些规章制度,涉及到他的工资、涉及到他的休假、涉及到一些劳动保护方面的规定,明确了一个要和职工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一般认为,现在我还坚持这个观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制定权在用人单位。所以,这就是《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履行劳动义务,首先还是明确用人单位在这方面的自主权,属于用人单位的权利。

  但是,在制定程序当中,和我们国家法律比较有一个大的变化,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制定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要和职工方面有一个平等协商的机制。当前争论比较大,有的同志说规章制度的制定权是共决权还是单决权,我自己理解至少在制定程序上要有一个共决的程序,因为他讲了,在国有企业要和职工代表大会,在非国有企业要听全体职工的意见,有工会的企业要和工会代表,没有工会的企业要和职工代表平等协商。就不再仅仅是以前包括劳动法,包括工会法,包括公司法里面简单的规定,而是把制定程序纳入到一个民主程序当中,一个法制的程序当中。因为我们企业一直认为在我们企业管理当中制定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权利,应该说在现在基本上承认了,也肯定了这个基本的制度。但是,用人单位的制定的规章制度是不能违法,违法是不行的,但是有些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不是很合适,是不是和合情合理,是不是很适当,确实在执行中出现一些问题,有些规章制度制定的不是适当的,不能说违法。比如说搜身是不成的,这个是违反的公民的权利的。但是,你能制定哪些,学术界争论很大,尤其涉及到劳动纪律,每一个用人单位在管理中都制定一些规则,违反这个规则要受到相应的制裁,制裁的手段有哪些,一直不是很明确,也争议比较大。比如涉及到用人单位管理的手段,基本有意写处罚的手段,比如就是罚款,能不能用这个手段,学术界争论比较大,但是实际上都是用这个。怎么处理?哪一个人管一个比较大的企业,无论谁来管,都要有一些手段。但是,应当合法,至少我自己感觉通过这么一种平等协商的程序,这么一个环节,多多少少有一点能够有些群众基础,有些法理基础,如果你要制裁某些员工的话。

  所以,我觉得对企业民主管理,所谓企业的文明,我觉得有一个非常的大促进作用。你不能够再简单的认为我的企业是我投资的,我投资了我说了算,这种传统的理念可能已经过时的,现在企业的理念,有些同志说资本、技术、劳动共同组成了一个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劳动也理应当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有一定的话语权。我觉得这对我们企业的管理将有非常大的影响。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就感觉在用人单位的管理当中,尤其在订立劳动合同中强调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这个对企业的发展,应该是我们今后能够更健康发展,我觉得还是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法贯彻了十几年,劳动合同鉴定率普遍比较低,30%、40%不到,有的签定合同也没有书面合同,出了纠纷,各方面权益无法保护。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比较短,劳动关系极不稳定,当时一个企业很大,管人力资源的说我一年进一两万人,就是提供两万就业岗位,这对我们国家的就业形势这么严峻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企业。但是他又说,我每年还得再走两万人,至少我感觉劳动关系极不稳定,劳动关系不稳定,应该说在企业的发展,对于劳动者个人,对于国家来说,都不是什么好的事情。各国政府在劳动关系这方面,都歧途出现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一个关系,劳动关系肯定了,才能谈到社会关系的和谐问题。所以,我们说《劳动合同法》在这方面下的工夫比较大。对稳定劳动关系,着力规定了一些内容,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强化规定了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刚才我说了不是一个铁饭碗,我们首先明确是没有确定终止的时间的合同。我的理解就是可能比较长,劳动合同可能维持到领退休金,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劳动合同可能比较短,《劳动合同法》39条、40条、41条,规定了13种解除合同,就是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包括劳动者有过失、没有过失,包括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规定了13种情况,我觉得这13种情况解决了用人单位自主权的问题。所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一个铁饭碗,随时可以中止。劳动者有过失,今天定了合同,明天你犯法了, 我就可以解除合同,而且不给补偿。协商一致可以接触,劳动者可以解除,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都考虑了双方的利益和权利。但是,我们国家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你说都那么放开了,我自己体会还不大可能,但是和劳动法相比,和十几年前的劳动法相比,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空间非常大,劳动法做了相当的调整。国外一些规定是正当理由才可以解除。有些有18种情况,而我们国家是13种情况,和他18种正当理由大体相似,在这方面各国做法大体相似。

  所以,我说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管理中,对企业带来一些挑战,订立劳动合同当中,以前一些用人单位是强势的地位,规定了劳动者的违约责任,要扣一些财物和证件,这些做法是不合乎我们法制理念的。以强制地位要求劳动者签订一些不平等的条款,是不合乎法律理念的。所以,在这方面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各国都有类似的情况,不能以任何理由和任何形式限制劳动者的自由。所以,在这方面对于我们企业传统的一些做法确实带来一些挑战,不能再按照以前的做法做了。但是,正好体会到这个大会的题目,保证企业的管理要有一个文明。这是基本的。所以,对企业在管理当中,如果在劳动合同管理方面确实带来一些挑战,但是对我们企业的发展也有一个非常能够长远的,能够健康发展。一个企业要发展,要有一批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你说都是年轻人,咱们不说年轻人,年轻人确实有朝气,现在年轻人确实很厉害,我们都老了。但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任何一个用人单位,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用我们以前的话说就是老中轻都要有一些。

  所以,我是说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对企业的文明管理将有一个大的提升作用,不能再用一些传统的做法,传统的观念来管理企业了,尤其是在劳动合同的订立方面,劳动合同的履行方面有带来极大的挑战。有人说《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会对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可能不排除这种情况。但是我感觉以前我们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一个,至少我们一个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一个廉价的劳动力是存在比较大的优势,企业的竞争,包括我们和世界企业的竞争这是一个大的优势。但是,今后对于企业的管理,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企业应当在他的竞争战略上更着力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创新的精神。我觉得这对于我们整个企业能够长久发展,应当说是一个促进的作用。逼着你不能仅仅靠剥夺廉价劳动力,靠这种剥夺使我们企业发展,要建立在一个更可靠的,更文明的,更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我们讲一个人的文明,他包括他的素质,包括他的修养,包括他的社会责任感。一个政府的文明,我自己体会要依法行政,要文明执法,要有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一个企业的文明也是如此,守法是文明最低的底线,你不能以规避法律为代价求得自己企业的生存发展,这个不是长远的。在《劳动合同法》征求意见过程当中,有些外商企业,包括一些外商协会组织给我们提意见,我们都去听了,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外国朋友说我们这么提意见,我们是建立在一个什么基础之上呢,建立在我们希望这部法律制定的更合理,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这部法律制定出来之后,我们就要严格依法办事。我觉得这就反应了至少一个民族他的法制文化,法制精神,我们有些人以为这个法律制定出来以后,可能对自己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或者对自己传统的做法,不可能太适应法律的规定,总想怎么规避法律等等。我觉得正常也未偿不可,但是不能够以违法的代价来求得企业的发展。我觉得还有一个基本的理念,要尊重法律和信仰法律,法律要建立在杂质自觉遵守的基础上,我们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全国人们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委会,将全国人民的意志变成国家意志,成为法律,法律制定出来以后,全国上下要一起执行。你说现在出现一些问题,我觉得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需要认真的研究,包括我们今后《劳动合同法》实施当中,我们都可以通过行政机关,通过司法机关,当然也不排除立法机关对法律进行一些调整和解释,也未偿不可,但是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是不可动摇的。

  我觉得《劳动合同法》的制定,颁布实施,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他的文明管理只能有一个正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认识。时间关系,我简单说这么多,我看还有一些人提了一些条子,媒体宣传《劳动合同法》说员工炒老板不用承担违约责任,这样会不会影响尊章守法?一般来说,从各国的法律来说,我自己了解也不多,应当说在劳动合同当中,用人单位依据强势地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规定劳动者的违约责任是比较多的,比较详细,比较具体,比较可操作,规定自己责任的时候是比较原则、比较抽象。所以,《劳动合同法》根据国家实际的情况,明显规律劳动合同违约方面只有两项规定,一个是培训方面,一个是就业限制方面。包括培训方面,有些人说跟国际劳工组织的精神不大一致,国际劳工组织规定不能以任何理由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包括以提供培训费用为由。我们国家从实际情况出发,规定了两个违约的情况。第一,应该教育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的时候要依照法律规定。要教育他遵守法律,但是应当说从违约责任这方面,至少十几年来,更多的是劳动者承担的责任比较多,当然不排除一些强制劳动,强制劳动违约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包括对高端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都做了适当的限制,从我们国家实际情况出发。

  这讲的是一些特殊行业年龄的限制,这个问题比较具体,咱们可以下面再交换意见,是山西同志提的意见,可能涉及到煤矿的事,具体再交换意见。

  总之,我自己的理解,《劳动合同法》还要对他有一个正确的解读,他只会对我们企业的管理有一个促进作用。时间关系,我简单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

  我这还有一个问题,是不是一句话可以回答一下,也是问最近传闻华为公司为了规避新《劳动合同法》的某些条款,采取减员华千人赔偿十亿元的措施,您如何评价?

  张士诚:

  这个事我刚才说了,具体的情况我不了解,现在媒体有些报道,如果按照媒体报道的话,我自己感觉,这确实是一个大事,我也看到一个评论,可能华为的高层法律界人士把这个做的天衣无缝了,劳动者很难对权利主张了,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但是我自己没有想好,7000然一块辞职,这个行为本身,你不能说是7000人都是自己的意思真实的表示。至少这么一个现象,既然大家一块辞职,都是自愿的,给了你钱就是自愿的,可能钱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至少法律层面上我感觉,7000人一块辞职,都解除劳动合同,都是自愿的,这个可能很难解释。后面是不是有胁迫,有没有其他的手段,都很难说,他到底是什么原因,并不都是老职工的问题,还有很快更深层次的问题,到底什么原因真是很难说。所以,现在至少我自己体会,广东的,央视的,都解除了一些老职工的合同,最初我觉得问题不大,现在这个事炒的很热闹,但是我没有了解具体的实情,也许人家还有其他的情况,咱们不好妄加评论,我说出的话要负责,将来麻烦。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谢张主任非常精采,很幽默的演讲,同时我们对于《劳动合同法》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