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7卓越理财财富论坛-北京站会议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 17:59 新浪财经

  主持人杨燕青:尊敬的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光临由汇丰银行、第一财经日报联合主办的2007卓越理财财富论坛。

  卓越理财财富论坛旨在邀请财经界和企业界的专家和企业家,旨在分享他们对于财富的独到理念和他们对成功的见解。2007卓越理财财富论坛系列活动在上海正式启动之后,已经到过杭州、厦门和沈阳。

  下面我们有请汇丰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华北区个人金融理财业务总经理章筠女士给我们致开幕词。

  章筠: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2007卓越理财财富论坛的北京站。2007年对于我们汇丰中国来说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年,那么2007年我们汇丰中国完成了法人注册,这显示出了汇丰长期在中国的信心。

  2007年4月23日的时候,汇丰在全国5个城市7个网点推出了全人民币业务,这使我们向客户推出卓越理财的新篇章。

  卓越理财是我们汇丰集团为个人客户提供的全球财富品牌,今年5月包括汇丰中国在内的汇丰所有卓越理财中心,开始提供全球新版的汇丰理财服务。这是我们汇丰首创的汇丰联网的理财服务,也是我们要求的国际化举措。

  秉承

环球视野成就财富梦想的理念,汇丰中国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从今年的6月份开始策划了卓越理财财富论坛的讲座,邀请了卓越理财的各位专家和嘉宾一起讲对于卓越理财的理念。

  6月30日我们在上海首次举办了论坛题为“海外投资风险”,我们通过QDII和海外投资的热点进行了讨论。那么8月20日的时候在杭州举办了第二场论坛,围绕着“资本市场为方向的机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在北京举行第三场的讲座,这个主题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主题为“十七大后的财富机遇”。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巴曙松先生、钟伟先生、屈宏斌先生以及秦朔先生出席并做主题演讲。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以回馈一直以来关心我们、支持我们的汇丰卓越理财客户和嘉宾。

  最后,衷心感谢大家的参加,并祝大家渡过一个愉快的下午,谢谢!

  主持人杨燕青:谢谢章筠女士。

  我们看到台下是人都坐得很满。为什么选这样一个时机,我们谈这样一个话题?大家应该是一目了然的,我们知道十七大刚刚闭幕。那么十七大提出了一些重大的经济政策的重要的走向,那么我想对于我们在坐的各位朋友们来说,可能如何参透十七大当中蕴含的未来的商机,从而可以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成果,可能是最重要的话题。

  章筠女士刚才也提到了,我们今天邀请到了非常重量级的4位嘉宾给我们做解析。

  他们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巴曙松先生,大家也知道他前不久刚刚给政治局讲过课,请大家欢迎!第二位实际上是曙松非常好的朋友,他们两位也是工作上非常好的搭档,个人也是非常好的朋友,这位是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钟伟先生。那么我们还有来自汇丰银行著名的我们汇丰机构的经济学家屈宏斌先生。那么屈先生也是在经济政策方面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也得到了我们很多业内专家的赞许。最后一位是来自我们第一财经日报的总编秦朔先生,那么秦先生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正确的指引。

  我相信在坐的各位都跟我一样,都非常热切地期待着嘉宾接下来的演讲。那么我们长话短说,我们还是请本次的媒体主办秦朔先生给我们发言,他发言的主题是“十七大的政经解析”,我们欢迎!

  秦朔: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第一财经日报》和汇丰联合打造的关于卓越理财这样的论坛,从6月份在上海起步,上个礼拜我有一个同学在上海工作,他打电话说很感谢,上次我去了我就开了户,买了一个基金。他买的时间稍微迟了一点,说一个月的回报就有8%。所以我想在坐的很多朋友都有一种心情,我们想赶快知道财富在哪里,我们怎么更快地获得这个财富。那么今天我们跟汇丰共同邀请的三位经济学家,会分别从宏观经济、资产价格以及财富机遇的给大家很多很多的答案。

  那么在我这样的环节,我想只是短短的序曲。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对于这次十七大个人的一些心得。

  那么十七大结束以后,我们报纸也要写一些评论,当时我定了这样一个基调,叫做“大国崛起,财富永流,复兴之路,昭然可期”,因为《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也是最近2年很热播的片子。所以,我想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都感同身受。昨天晚上我刚好又在看这个片子,正在重播。它回顾到97年,当时我们国家的GDP是7.5亿,我们国家的外储是1000亿美金。那么97年的时候我们的进出口是全球10大,那么来把10年和今天相比的数字,都已经有了当时我们想象不到的在全球地位的飞跃。如果十七大再做到2002年的预计,我想用不了多久,可能很多的指标又会给我们非常非常多的惊奇。

  所以我们说复兴之路昭然可期,这已经是被历史确定的结论。

  那么我在读十七大报告的时候,我非常坦率地说,个人觉得很多里面的语汇我都觉得非常熟悉,似乎我觉得特别特别新的东西不是很多。那么我开始查以前的历史档案或者是报告,果然,我发现许许多多的,比如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个事实上是在十三大报告里面都有的,所以我一看,我发现事实上如果我们说这次大会是创新的话,其实是把以前六届的党代会,做了一个大的拼盘和整合。如果它有创新的话,那就是以整合来体现创新,更多地是让历史告诉未来。

  或者我们讲,如果中国还要有新的动力,进一步向前发展的话,它首先做了一次向后的回顾,去汲取历史的力量。所以我们看来十七大可能要把我们的视线再往前拉上30年。因为中国的党代会,真正按照逢二、逢七的规律,成为政治正常化、民主化的这样一种大会,其实都是到了77年以后。那么在以前,很多的党代会的时间都不是很固定的,也没有按照党章说的5年一次。

  但是在十一大的时候,就是1977年的时候,开始进入了这样一个正常的。但是,在那一次的大会上,其实是因为刚刚粉碎了四人帮,所以那次的大会从主题上来讲,还是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总结历史斗争下的教训,那次大会是把我们国家党的方针路线确定了。那次界定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后来又到了一届三中全会,是把我们国家的整个的党的路线做了校正。

  后来江泽民做了三次大会报告,我感觉总体邓小平还是伟人,其实基本上大会的报告是以他的思想为主导和中心的思想。78年我们校正了整个的路线以后,从十二大、十三大、十五大这四次大会,基本上都贯彻了他的想法和思想。那么到了十五大的时候,虽然他在那一年,就是1997年他去世了,但是这一届党代会的主题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下面我先非常简单地做一个回顾。刚才十一大我们讲过了,那么十二大大会的标题就是全面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那么这次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开幕式上,他就正式地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而且同志党代会的大会,把这样的命题具体化了。

  所以,整个的中国社会的变迁,在十二大的报告里面他讲到一句话“在100年当中,中华民族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长期的历史经验必然使我们的党心、军心、民心,集中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富强”,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时刻。就是把全国的一切力量,党心、军心、民心的重心都放到了国家的富强上。今天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大国永留、财富聚焦,就跟这个国家的战略高度相联。所以,对于十二大当时的报告,邓小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从七大以后,到十二大这是最好的报告。

  那么到了十三大的时候,就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把我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提出了。那么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提出了复兴的热望。那么这一次的十三大还有一条,除了提出中国受制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还提到了社会主义政治体系还提到了政治改革。他提出了要利用现代化改革的情况,我们要面向实际,面向困难,要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那么到了十四大的时候,叫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要过去社会主义更大的胜利。那么这一次十四大的时候,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位置,第二件事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体制,第三件事就是要求全党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个是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进一步调动了我们整体的发展。其实在92年以后,带动了中国整个新一波的创业的浪潮,就是今天中国主流的很多的商界的领袖,其实并不是在80年代创业的,其实92年以后也有很多人创业。

  那么到了十五大的时候,那一年是小平同志去世,所以提到了一个是不是因为他的去世,我们的很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改变呢?不是的,那么这一次大会提到了,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那么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推向21世纪。

  那么到了十六大的时候,一个是新老的更迭,但是很大的程度上,是我们第三代领导核心,他要有一些他的政治的宣言的时候,所以我们知道上一届很重要的就是三个代表的思想。那么围绕三个代表的思想,在整篇的报告里面,极大地去倡导“与时俱进、创新,不要墨守成规,要有创新精神”。所以上一次的大会,提出了不仅是劳动的收入,非劳动的收入也要受到法律的保护。不仅是劳动参与分配,很多的资源都要参与分配。

  其实我们看中国今天很多的资本市场的蓬勃,我觉得在很多的思想理论上,十六大都有很大很大的突破。所以很多人讲十六大里面非常激动人心的话是“放手让一切调动起来,让财富涌流”。

  所以总的我们跟大家做一个简单地梳理,我把所有的党代会,从开始到十二大看来,很多的观念都非常确定。到今天我们看中国的未来,我们已经是大局已定。我们有很多的东西是不会变的,不应该变的,要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那么从十六大不算,它有很多的历史包袱,全部加在一起看,出现最多频次的关健词都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么是讲现代化建设,要么是全面小康,都跟这些关键词高度呼应。

  所以,应该说我觉得初级阶段,我们说管100年。那么应该来说,我们看到这个实际的中叶,就是我们建国100年,这个时期我们接下来还有几十年,那么我觉得中国基本的大局都不会变了。因为它是在反反复复地强调,要变成一个共识。所以为什么我们谈接下来的复兴之路昭然可期这么有信心呢?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第一个,我们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常的、世俗的,同时又保有他的理想的国家。我们的政治变得正常化,变得越来越可预期,我们的开会是正常的,选举是正常的,对于选结果的可依性也越来越强。还有法制的加强,在2005还提出了要建立法制体系。所以,今天让我们看到未来的时候,你觉得无论是政治、法制、中国经济的增长,都非常地可以预期。那么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第二个,我觉得具体看所有的报告里面,其实是奉行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很大的智慧,这就是中庸之道。就是报告一直有两个是非常非常强调的,一个是强调不能走极端,怎么评价毛泽东,怎么看左和右的关系。就是我们既不能这样,又不能那样,又不能停止发展。所以,它提出不能走极端。在这样的报告下,其实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探讨,既跟全球化外部的机遇不脱离,而是相结合,又能够结合中国自身的很多的特点和禀赋的优势,那么探讨这样一条道路。

  所以我觉得稳定为本,发展优先,逐渐民主,渐进道路,对于创造财富的体系,我觉得用全球30年经济发展证明,我们这样的体系、活力和效率,的的确确有一些系统化的优势。这不是简单地说我们看一些仅仅是用西方的方法,就可以取代我们这么强大的一种竞争能力。所以我想,我们的策略方法也是比较对头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在很多方面的发展呈现出加速度的态势。如果说在98、99年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从GDP和很多的方面来讲,曾经经过了短暂的调整期以后,进入新世纪以后很多方面在不断地加速。那么这个时候就看到了,当一个国家的民族在市场上,而且是市场化的取向以后,他把以前累计的效应都呈现了出来。所以他现在呈现出了加速度的局面。

  第四点,我觉得就是整个看30年党代会的变迁,就是中国把自己放在了世界的格局里面来考虑。就是它融入了全球、融入了世界,而不是作为一个在十一大里面还讲了,我们主要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矛盾。相反,我们把自己放在一个全球的框架里面来看待自己的发展,也就是说它不是要破坏和打碎这么一个规则,当然我们希望建立新秩序、新规则,但是不是把现有的打碎。而是在现有的框架里面,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一个强者。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也非常明显。

  那么最后一点,我想还是说过往30年的政策路线,极大地调动了全中国人民创业、创富的积极性,刺激了企业家的创新的才能。那么人的因素的极大地创新性的发挥,是整个中国今天奇迹的基础,也是下一步复兴的基础。所以这个东西我们今天讲起来可能是司空见惯,但是当它持续地30年的聚焦,累计了这种优势,在这么庞大的人口和体量的基础上,放大了之后是非常非常乐观的。

  所以,这些都是我们乐观其成的角度。那么未来还有哪些东西会出现变动,值得我们今天思考的话呢?个人觉得可能有这么几个因素。

  第一个,我觉得今天的中国,在处理自己的事情,我们的内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几个建设方面,我们的把握度其实是在不断地提高。那么我觉得,如果说未来还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我个人觉得可能会来自于外部的一些变动,以及中国和世界关系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形态。因为我们看到了,其实在过往的时间里面,其实我们更多地30年,事实上我们是接受目前的全球分工的整体的价值链的系统和体系。然后,我们从很低的存量不断的发展。

  那么当你这么大了以后,简单地还是用这样一种游戏规则,而且特别是这个游戏规则本身就在变化的时候,那么国际市场,现在像我们非常非常焦点的跟汇率有关的,这都属于我自己的事可以搞好。但是我自己很多的事情在未来,它跟外部的很多因素的结合互动会变得更加复杂。那么在这里面来讲,它不是一个过河的问题,事实上是一个身处一个庞大的海洋,这里面很多的东西有可能会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第二点,在未来的过程中,我觉得如何进一步的制度化、法制化,真正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更加依靠强大的法制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国家,这个可能有很多的功课。因为我们看过往的岁月里面,虽然很多都提到了法制的重要,在十二大的时候就提到了民主和法制,但是事实上整个国家的资源体系和很多的管理方法,还是比较倾向于用政策的、行政的方式。包括我们现在很多的经济的调控的手段里面,很多还是靠政治的资源来形成调控。

  那么我觉得,如果我们不能够有更完善、完备的司法的体系,那么未来我们也许在某些方面有不确定的因素。

  第三点,我觉得就是思想的统一,不搞抽象的争论,建立一个适应于我们国家复兴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实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增加认识的。为什么我们在以往的6次会议里面,其实反反复复强调的都是在十二大的时候已经奠基的观念,为什么我们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去争论,在我们看来不应该花时间争论的问题?这是由于我们封建的残余还有我们经济体制的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所以思想路线是不会变的,但是支持这个思想路线真正在价值观上的思想的统一,尽可能不要有杂音的干扰,这也是需要我们去警惕的。

  最后一点可能是跟文化、信仰、市场经济体系真正匹配的价值伦理、商业道德。那么在这个方向,我觉得可能有很多很多的挑战,那么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里就不展开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今天的中国,我们面临着几千年未遇的非常了不起的机遇。那么我希望我们未来的繁荣和发展,虽然是完全可以预期的,但是我们应该有更冷静的一种想法,让这种乐观和繁荣不要变成一种非理性的繁荣,而能变成一种理性的繁荣。让我们共创这种理性的繁荣,同时也共享这种理性的繁荣。用一句古话来说“天不负我被,我被安负天”(音译)。

  主持人杨燕青:那么我们知道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那么在外国这并不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我们而言就是和理财、经济方面最大的背景。那么刚才秦总梳理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的政治路线,那么他说了大局已定,但是还有未定之天,那么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决策共同推进。

  第二位嘉宾我们邀请了钟伟先生,那么他是我个人比较好的朋友,他是我们经济学圈子里面曾经是最早、最年轻的一位博导,同时也是教授。我觉得他通常可以跟很多的决策机构有非常密切的合作,但同时可以保持非常非常独立的个人的研究。那么他在宏观方面非常有洞见,那么钟伟大概每年会在关键时期主笔和一些学者共同对宏观形成一些文字性的东西。那么今年这篇东西钟伟已经发表了,而且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那么我想钟先生今天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篇文章的基础上,跟我们探讨目前十七大以后,中国所面临的最大的一些宏观背景。

  那么他的演讲主题是“中国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膨胀”,大家欢迎!

  钟伟:非常感谢邀请我来,我所起到的作用是抛砖引玉的,因为后面的演讲显然比我精彩得多。

  那么先跟大家交流一下中国所初的大的体制环境和资产价格变动的判断。

  那么第一个我想强调的词就是“流动性过剩”,那么流动性过剩看起来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即便有美国的次按危机,也不能改变全球的流动性过剩的现状。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为什么全球流动性过剩?

  那么全球流动性过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坐的金融行业的贡献,在最近30年金融行业的增长与实际产出增长的持续差异,这导致了经济资产和实体资产总的金额比较大。那么全球的总的金融资产有210万亿,那么今后几年会以10%到12%的速度膨胀,这样使得制造业承受了来自金融行业很大的压力。

  那么第二个就是全球流动性过剩跟国际经济格局的变迁有关系。这种格局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两点。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东欧国家劳动力对于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替代,另外一个是产业迁移。那么格林斯潘出访的时候讲过一段话,他说看起来全球的流动性过剩是由美国巨变引起的,但是不是因为美国做得不好,而是美国的对手做得更好。那么这个巨变包括了东欧的巨变,这使得全球的劳动力的供给量非常大。另外一个是产业的迁移,这是说中美之间有一个巨大的产业的迁移。这会导致什么呢?就是原先在美国做一个汽车厂,人均资本配置也许需要60、70万美元,那么作为年产上百万辆的汽车厂,他的产能是上百万的,那么也许放到中国来以后,它就需要几亿人民币就可以了。因此,在劳动力替代和产业迁移的过程中,整个发达国家资本的存量,由于产业被迁移,所以流动性过剩了。

  另外一个是人均资本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迁移,这也使得资本过剩。

  在次按危机之前没有人担心全球的流动性过剩,但是现在很多人担心了全球的流动性过剩。但是全球的流动性过剩不会因为次按危机有好转。因为我们想一下80年代的时候,美国花的较长的时间由于垃圾债券留下的问题,那么这次的次按当中主要的债券人都是基金,这些基金的现金流量的平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次按给美国或者是西方经济,带来的长期的负面经济的损害。但是它不太可能演变为非常剧烈的像亚洲危机爆发出来的危机形态。

  所以我们第一个判断是由于全球化和产业迁移,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它将始终存在。

  第二个,我们看一下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情况。那么对于中国的流动性过剩,我想还存在着很多的争议,这个是每个人都在说,但是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致的公式。如果人民币的汇率市场化更快一些,如果中国的竞争对手在可贸易部门和中国的竞争能力的差距缩小一些,那么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应该没有现在这么严峻。但是看起来,似乎包括主要的发展中的大国那样的国家,和中国在国际竞争方面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另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也正在缓慢地推进,而没有预想地那么快。这一切都导致了,由外汇流动性过剩,附带而来的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会长期困扰着中国的经济。那么对于中国的经济而言,这种竞争能力的上升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当十七大胡锦涛同志使用复兴这样的词的时候,我们做经济学研究的更深刻地体会到“复兴”这个词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的经济体,GDP排全球第三。那么在2020年我们排第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我们稍微放长远一点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的东南沿海,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群,目前的人均GDP只有8000美元左右,但是到了2020年可以达到22000到25000美元左右的人均GDP。那么像广东这样的省份,到了2020年可以从现在的不到4000美元突破1万美元,因此到了2020年整个的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能够,绝对不亚于发达国家。

  此外,中国的制造业的能力,中国在2007年中国的制造业的产值超过了美国。那么到了2020年,中国的制造业的能力是美国的4倍。那么中国的外贸出口是今年排在第二,那么到2020年中国排再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相当于此后的2、3、4年的总和。那么到了202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的能力非常强,极有可能到达5000美金。那么这个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令人惊讶的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将面临着长期的外汇的流动性过剩。

  这个外汇的流动性的过剩,不由于政府职能部门提出外汇贸易的政策,也不由于我们出口进程的加快,也更不由于欧盟和中国之间,美国和中国之间怎么样进行贸易平衡的协调就可以解决的。到了2020年或者是2030年之前,中国的外贸的平衡是几乎不可能的,这是因为我们可贸易部分的能力都上升,比我们的对手好得多。如此看来的话,我们的外汇的流动性过剩,就始终存在着。

  如果从国际范围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德国、日本以及中东的产油国,在过去的30年他们的国际收支也没有平衡过。甚至包括美国这样的国家,他们的国际收支也没有平衡过。美国也是保持了长期的经常项目的逆差,也是不平衡的。

  那么这种外汇的流动性过剩,最终它将有可能从外汇的流动性过剩,以曲折的渠道渗透到境内,影响到人民币的流动性过剩,并导致国内资产价格的膨胀。那么很显著的表现就是,例如说从1999年到2005年间,流入中国所谓的叫做“长期投机性资金”,累计总额大约是3000亿。在05年一年,这类资金达到了870亿美元。那么由此可以推算,截止到2007年底,这些由外部进入中国,并且不介入到中国具体产业生产的投机性的,纯粹以金融交易,以资产价格价差为目的的资金的量,估计不会少于5000亿美元。如果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势头暂时不会扭转,外贸进口的进程也暂时不会削弱,那么这些资金流入中国的进程就不会停止。

  所以我想强调的第二点就是,如果我们从全国的范围看流动性是过剩的,在其中中国所扮演的角色是,中国的外汇流动性将更加过剩,这不会由于中国成立的主权财富基金,或者是引导企业更多地对海外投资,就会有明显的缓解。

  那么第三个是什么呢?第三个我想讨论的就是从整个的全球的流动性过剩和外汇的流动性过剩来看,由于汇率的扭曲,以外汇计价的中国境内的资产,包括产业的资产和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之间的反差是过于巨大的。这种过于巨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那么这个可能当我讲这样的话的时候,可能还是有很多的争议。

  例如说,如果我们以购买力评价来衡量中国和美国经济规模的关系,那么截止到今年的上半年,中国的GDP大约实体经济相当于美国60%到70%,这是根据市行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研究的都可以查到。如果我们以人民币汇价值1:7.1来算,中国相当于美国的实体GDP的1/3到1/4。如果我们以SM体系来算的话,中国与美国的实体差异并不是很显著。但是在金融方面的差异还是很显著的。现在很难以一个方法去显示,美国总的金融占比重的多少,简要统计一下美国主要类型的境内资产,包括股票、公司债等等的资产,初步算一下大约占美国GDP的6到7倍。那么在欧盟相似的研究美国的学者做过,欧盟的整个金融资产占欧盟的GDP大约5.78%。那么在欧洲和美国金融资产和GDP是非常吻合的,企业在做任何的金融整合的时候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那么在中国呢?在中国即便经历了06年以及07年上半年信贷的快速膨胀之后,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MR:GDP全球最快的增速之后,中国目前最高的资产余额跟GDP的比例大约不到2.6。那么由此可以推断出,目前中国的金融资产的总额大约是美国的1/12到1/15。那么形象一点来说,由于美国的金融发展比中国快得多,美国的金融成熟程度也比中国快得多,所以他们经济是非常好的注水肉,而中国经济的注水是严重缺乏的,需要各位在坐的金融专家的努力,才可以把中国的金融资产进一步的做大。

  不仅如此,在资产价格方面的差异也是显著存在的。比如说从房地产的角度来讲,如果拿中国东南沿海的不动产的价格,无论是住宅还是其他的有价值的事业型物业,跟这些地区物产价格接近的地区比,比如说莫斯科或者是首尔,或者是马来西亚的城市,当我们国内的不动产的发展,已经使得我们学者担忧住房收入比在拉大的时候,我们用外汇、美元来衡量考虑这种资产价格,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那么就资本市场的估值来说呢,如果你用人民币的观点和美元的观点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当我们用人民币的观点看A股市场的时候它是有问题的,因为一个金融资产的市盈率到达了70倍,而且以后可以良好增长的时候,而且对于我们企业的持续增长给予良好的时候,我们就把目前的A股市场看得过于理想化了。另外我们可以看出,在全球最大的市值的10家企业当中,中国大概能够有5家,而在销售额、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这些指标方面,中国的企业未必能够像他在全球最大市值的这些企业当中排名那么令人乐观。

  比如说我们中国有一家石油企业,尽管他现在年度利润可能和国际上最大的一家石油企业差不多,但是这两家企业他们的石油的储量,却差了整整差不多有1倍。那么因此,用人民币来衡量A股市场,我们是要打一个问号的。但是如果我们用外汇或者是美元价格来衡量,可能这个问号就会趋于消失。例如说标准普尔500工业指数,平均价格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突破了88美元,现在我不知道多高,可能是接近100美元。那么日净225指数的企业的平均股价在100美元,而中国现在平均股价可能不值3美元。那么上市公司之间真正的差距有这么大吗?可能没有,中国92年的时候可能是美国的上市企业的1/3,但是现在中国只有美国的20%,两者之间的净资产的差异率已经不太显著了。更何况中国的最优秀的20%的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速度是美国纽约上市公司盈利增长速度的大约3倍。

  所以,当我们用人民币和美元来衡量我们中国境内的资产价格的时候,我们会认为这是非常困惑和令人难以理解的。那么这样子的话,将导致中国境内资产从外币的流动性过剩,从中国在国际分工当中可贸易部门的能力持续上升来讲,中国的资产价格有可能面临由于外汇的流动性过剩不断膨胀的过程。

  这是从外部的角度,那么我们从中国内部的角度来观察的话,我们又会对流动性过剩怎么评价呢?听起来金融大爆炸是一个很可怕的词,但是不是的,这是指的金融机构可以混业经营,监管框架从基于机构的监管变成了基于工人的监管。这从80年代开始,到99年以美国现代法案为标志,在整个的西方国家,原来有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的,完全被废止,完全到了混业经营的框架当中来。我们把这个进程形容成金融大爆炸。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