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商业模式创新主旨论坛现场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 13:15 新浪财经

  刘持金:一会儿我们有专门的时间请两位大师为我们企业家提问题进行点评。现在回到企业家身上,有一个具体的问题,因为联想收购了IBM的PC业务之后,近两年竞争很激烈,前面有惠普和戴尔,后面有宏基,追得也非常凶。根据宏基自己讲,他要力争一年内成为全球第三,联想是夹在中间,从创新的角度讲,联想是怎么应对的?

  马雪征:非常有意思的话题,首先先讲,如果鸿基成功收购GB的话,已经是第三了。如果谈到创新的话,其实我的背景是中国科学院的背景,我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十几年以后加入联想的。所以那个时候,大家对创新这个词的理解一定就要是科学创新。实际上经过这十几年的经验,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创新是有多种含义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他是直接关系到你企业在市场上是否能够生存的。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我们收购了IBM的PC业务之后,我们的商业模式创新中有几个比较深刻的体会。

  第一个就是创新模式的背景一定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不然的话很可能在创新的过程中失败。第一个要非常敏锐地洞察行业的变化。为什么这样谈呢?就是因为2000年,互联网泡沫灭了以后,联想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已经拿到30%的市场份额,下一步如何给股东创造更大的收益呢,当时我们决定,作为一个立足中国的公司,我们就做中国本土多元化。当时三年的战略,我们确确实实投资了服务,投资了硬盘,投资了手机,投资了互联网的不少企业,包括网上教育,

新东方。但是三年过后,我们发现,这个行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PC越来越成为量化的产业,我们原来在中国是200万的销量,而戴尔全球是2400万的销量。因此我们果断地在2004年,当时记得杨元庆给我的指示是,你要在六个月时间内将我们的非主营业务全部卖掉。同时我们做了第二个决定,我们要集中重新专注到PC上,卖掉所有的非主营业务,重新进入PC,收购了IBM的PC业务。

  第二个你要注意市场的变化,我们柳传志有一个故事,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你曾经赢了龟兔赛跑是因为你没有睡觉,你第二场仗怎么打赢呢,柳总说我跟他们在沼泽地里跑,因为中国的法律环境不健全,中国的市场谁也搞不清楚,所以我们在沼泽地里的乌龟赢了第二场。第三场WTO以后,中国成大马路了,这个乌龟怎么和兔子跑呢,兔子第一步睡觉,第二个比你跑得快。所以当时我们重新审视的市场,你要用国际化的手段,所以我们第一要给乌龟注入一些兔子的基因,那个时间比较长。所以干脆乌龟坐汽车吧。当然最后乌龟没有找着汽车,找着了大象。最后我们和大象一起在国际市场上,确实也把舞跳下来了。如果商业模式创新不注重市场的也是不行的。

  最后还要注重企业自身的能力,如果企业自身没有一定的竞争力的话,在转变你的商业模式的时候,你其实应该是打自己的强项目。大概就是这些,谢谢!

  刘持金: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怎么应对?

  马雪征:在商业模式的问题上呢,大家知道联想在过去这些年中,我们仍然坚持了要使自己的商业模式符合你的市场,要适应你的客户。我们一直在强调,客户接受的模式就是最好的商业模式。这点大家都知道,我们一直用双模式的营销的方式和直销的商业模式斗了十年。十年过程中相信前八年,可能国际国内未必那么多人信我们的双模式。我们的模式是什么呢?一个叫交易性模式,就是用快速的交易型的形式去服务中小客户,服务消费者。因为他们可能买一次可能用五年,或者几年,我们对他们要快速,要质量好,售后服务跟上。第二个叫做关系型模式,主要是针对大企业的,这些企业你要跟他建立长期的关系,你不仅要质量好,服务好,还要考虑到人家的安全性等等。我们联系了所有的分销商,代理商,售后服务支持商,一起联合创造了今天这个局面。这个直销模式在某种市场上是适应的,代表者是戴尔。我们做过调查,在你的市场份额低于10%的市场上,其实直销并不一定是最成功的模式。大家知道在印度市场,俄罗斯市场,中国市场,直销都有困难。因为他没有得到一定的普及程度的话,直销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其实还是那句话,最适合客户的就是你的模式。

  第二个问题,我们对后面追着的人怎么办?大家都知道前面赶着的是直销和双模式的竞争,后面追着的人实际上是另外一种竞争。我们联想一直是要把自己的定位定在一个创新,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高水准的品牌。这点我们和其他几位在市场上竞争的公司是不一样的,我们投入了很多产品上,投入了很多在品牌营销上。比如大家都知道后面的竞争的宏基实际上更多的利用了OEM的生产能力,大量推出产品,把所有的产品交给渠道销售,在品牌和产品研发上未必有我们投入得那么多。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在中国和其他几个大型市场的经验,我们要专注自己品牌的建立。我们昨天宣布我们已经脱离IBM的品牌了,就是乌龟在大象身上可以站起来了。我们和鸿基不一样的是,我们是更专注品牌。

  刘持金:谢谢,回到俞总这边,前几年一直在看格兰士的发展。其中有一个经营模式上,有一个大家都疑义观念,为什么格兰士一直坚持零售的渠道呢?

  俞尧昌:这不是我们,因为在整个渠道建设过程中直接模式的不是格兰士。我们和超市啊,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有一家空调格力也是自己的渠道,目前他也在调整。格兰士一直不是说自己去建,我们感觉哪个最快,哪个相对系统成本最低的我们就选择哪个。尤其是现在我们要创一个百年的品牌,或者是一个世界品牌,必须是一个全球化的分工合作。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分工应该是越来越明显,不是说变成了吻合的状态。当然现在出现的一些店大欺客的现象啊,我的理解关键还是自己把自己做强。最终的结果肯定是走向一个平衡的状态。

  刘持金:回到格兰士微波炉的产品,从定位的角度,你和其他的竞争对手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俞尧昌:格兰士从零开始花了五年走到世界第一。走到世界第一没有停止。我们98年做到世界第一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感觉是第一,因为真正的第一还很遥远,从研发啊,等等各方面的沉淀。所以我们采取了竞合的状态,当时格兰士在98年提出全球名牌制造中心。这个装备是谁的呢,不是我的,不是买来的,包括有很多的装备都是人家的。美国人比如生产一台微波炉要八百人民币的时候,我说你不要干了,我拿过来,给你四百元。我利用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去消化它,我们的生产效率比他高七到八倍,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大概是他的十五分之一。利用我们优势去整合了大量的资源,过去中国的家电业是什么呢,是引进的。引进的全是二流三流的东西,不会给你最好的东西。后来我做他的生产车间就不同了,他就不做了,他把这个东西都给你了,做的过程中我们把他的技术装备引进过来。厂搬到我们这里以后,他的技术人员没地方去了,我们又把他的技术人员引进过来。所以我们从欧美日韩,从竞争到消化融合他们的技术以后。至少格兰士在整个微波炉的水平上面,我们可以超过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因为我可以把欧美日所有的技术融在一起做。当然这个是局限于标准化的传统产业,是这样的。不同于马总的高科技产品。所以,现在格兰士把这种模式又克隆到我们的空调。所以我们的空调在内销市场可能有一些部分波动,出口呢我们05、06是第二。我们小家电也是采取这个模式,这些欧美的企业都要转移,这个转移对我们就是一个机会。前不久法国国家电视台关于中国制造的问题,他们来我们这里采访。他看了我们生产线上生产的空调,他大吃一惊,在欧洲买的最贵的顶级的空调居然在我们这里生产的,他问了很多的。实际上中国的制造基本已经和国际接轨了,但是我们是制造强国,还不是品牌强国。这个方面我们已经开始进行渗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