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汪海粟陈婷与曹章武聊中国EMBA五周年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 14:44  新浪财经

汪海粟陈婷与曹章武聊中国EMBA五周年实录
  9月14日,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访谈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院长汪海粟、《环球企业家》杂志社董事总经理陈婷携手北京市五洲在线广告有限公司总裁曹章武做客新浪财经嘉宾聊天室,图为曹章武和汪海粟合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7年9月14日上午10:00-12:00,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访谈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院长汪海粟、《环球企业家》杂志社董事总经理陈婷携手北京市五洲在线广告有限公司总裁曹章武做客新浪财经嘉宾聊天室,以下为聊天实录。

  曹章武: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访谈的第八期,今天参与访谈的嘉宾一位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的汪海粟院长,一位是《环球企业家》杂志社的董事总经理陈婷女士,非常欢迎二位嘉宾来到直播现场。大家都知道EMBA在中国刚刚推广五周年,当然这主要是指国家正式批准的。在这之前有像中欧、北大光华已经开辟了创新思路。对于中国本土的大学来讲,真正全面开展EMBA才走过五年时间。这五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包括我们吸取国外商学院的经验理念,引进了更好的师资等等。除了商学院本身所取得的成绩以外,也为中国企业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化管理能力的企业家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士。请问汪院长,EMBA是如何引进中国的,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发展状况?

  汪海粟:刚才主持人问到一个问题,就是EMBA在中国的问世以及五年来走过的历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在2002年开展EMBA教育,应当说EMBA引入中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我们知道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企业经历了企业的变形,市场的转型和政府功能的改造。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有了一些新的要求,客观的讲需要企业家或者职业经理人形成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和创造价值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技术不断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都在变化。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他们在实践当中形成了自己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高等院校,尤其是已经实行了MBA教育的院校,提供与市场同步,与改革同步,与技术同步的专业培训和专业教育。在过去五年,企业界和商学院在共同探索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总体来看,我们的学生学到了知识,影响了社会,并且不断的在解决他们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我觉得EMBA将在中国方兴未艾。

  曹章武:今天我们也请到了财经媒体的资深经理人陈总,由陈总所经营的《环球企业家》杂志在中国影响很大。请问陈总,EMBA五年走过来,您当初是怎么理解EMBA项目的?

  陈婷:我觉得EMBA对中国企业的帮助非常大。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应该说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出身都是不一样的,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很多企业家都是小学、初中毕业,在特殊的国情下,他们抓住了机遇,用他们的商业天赋,用改革开放的商业成果,创造了一系列商业的神话。当他们的企业走到一定的阶段,他们自身也需要提升,我觉得EMBA的出现,给这一群企业家提升自身素质提供了特别好的机会。刚才汪院长提到职业经理人层面,大部分的职业经理人,尤其在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大部分都受过比较好的高等教育。但是当他们走出象牙塔,走进工作岗位,发现理论和实践是有差距的。他们重新回到大学校园,学习EMBA项目,既不用花太多的机会成本,还能够接受系统的教育。我觉得EMBA项目的出现,对中国企业管理阶层的进步,应该说推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对中国企业专业化进程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小平同志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说中国很多的企业家从创办企业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路程。但是他创办之初没有好的模式,也没有好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他们走过来非常艰难。现在重新回到大学校园,他们发现他们有办法把这些石头慢慢变成玉,再重新管理他的企业。这几年中国企业的发展,我自认为中国商学院的兴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另外EMBA的出现,也推动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国社会融入全球经济,中国企业必须要走国际化这一条路,我觉得EMBA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

汪海粟陈婷与曹章武聊中国EMBA五周年实录

《环球企业家》杂志社董事总经理陈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曹章武:其实《环球企业家》杂志社主体还是媒体,但是它也相当于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商学院,因为它经常把经典的案例呈现到读者的面前,很多读者在其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财经杂志很多的价值跟商学院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实际国情、规模需求出发,以历史积淀、专业特色、师资特长与体制特区“四位一体”的特殊优势确保了EMBA的物有所值与物超所值。汪院长,请您给我们解读一下何谓“四位一体”?它对EMBA教学有什么作用?

  汪海粟:刚才陈总也讲到了,当初推出EMBA项目,其实是想改变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希望影响世界。就EMBA项目本身而言,是有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当年推行这个项目的时候,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清楚的去认识一个学校的历史和一个学校的结构以及社会的需求。根据历史、结构和需求的约束,去构建自己的行为方式,自己的战略方法。谈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我们必须去研究中国MBA教学体系,当然中国MBA的教育,在教学体系中有三个板块,第一综合类大学,第二理工类大学,第三财经类大学。从第一批试点院校,到现在的第四、第五批院校,我们发现EMBA在不断的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严格意义上它属于财经板块。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历史作用。谈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我们要看它的历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了自己企业管理的专业。尽管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受到了一些冲击,但是它仍然是文化大革命以后保留下来的财经院校之一。所以恢复高考之后,被保留下来的大学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其中的一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着悠久的传统,有着比较系统的结构,现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的专业,有几十年的历史,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

  第二,当我们形成自己竞争能力的时候,必须要看到EMBA的需求。学员在选择EMBA项目的时候,第一,希望增加自己的知识。因为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条件下,我们面对新的供应商,面对新的竞争,面对新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的变化。第二,希望在接受这个项目教育的同时,能够互相交流,构建战略平台。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这个项目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联系中国国情和联系全球化发展的知识创新,不断的去影响EMBA学员所在的企业,使他们的绩效不断的改善。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有这样的需求,所以我们当年在实践EMBA项目的时候,就提出来特色、特长加特区的办学理念。

  所谓特色,我们希望学科要有特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要的学科是经济、法律和管理。当我们去实践EMBA项目的时候,我们希望了解这三个学科在EMBA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去研究经济现象演进的规律。我们的企业家也好,职业经理人也好,必须了解,在一个开放的条件下,在不断演进的条件下,经济的活动。第二,需要有法学。我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规矩。当我们有了规矩,或者了解了规矩,当我们制定了规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行动。我们希望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经济、法律、管理,三个板块的课程明确各自的特色、各自的任务,希望形成EMBA学员能够学到的行之有效的知识系统。

  第二,师资要有特长。理论上来讲,当我们推出EMBA项目的时候,国家学位办和MBA教育指导委员会,都对师资有严格的要求。比方说他们说博士学位以上的教师不得低于50%,有实践经验的老师不得低于80%。EMBA教育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基于这样的判定,我们在选拔EMBA教师的时候,就要求校内的老师和校外的老师一定要有同行认可,在本专业当中学有专攻的专家。遴选的校内的这些老师,他们教学的态度、工作的绩效得到了学生普遍的认可。同时,我们也认为EMBA的师资也应该是开放的系统。所以在国内、校外请了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些优秀的师资。我们希望通过不同学校优秀老师之间的互动,来提升EMBA教学的多样化和深度。第三,我们也加强了与国外和境外学校的合作。通过聘请在美国、加拿大以及新加坡有丰富的EMBA授课经验的教授,来我们学校教学,传授他们几十年或者十几年EMBA教学当中所形成的经验,以及他们对某一个学科独到的见解。通过这样有专长和特长师资的通力合作,能够保证EMBA的教学质量。

  另外,我们希望搭建一个体制特区。所谓体制特区,就是EMBA这样的项目,作为高校当中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项目,它还在摇篮当中,所以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所以我们学校在有EMBA项目以后,专门把MBA、EMBA集中起来,成立了独立的MBA学院。大家通过这样的体制,举全校之力来推动EMBA的发展。第二,我们强调EMBA的学位和一般的学位有所不同。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案例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互动。所以我们强调了走读和走教同时结合的模式。这些EMBA学员除了在武汉学习以外,还去北京、上海、大庆、海南学习,并去国外留学。那么这样流动的、移动的课堂模式,使大家增进了感情,交流了经验,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第三,所谓的体制特区,我们是强调MBA学院,在EMBA发展过程当中,一定加强与那些对MBA或者EMBA高度关注的企业和媒体的联系。我们希望与企业和媒体,去打造一个有效的战略合作的平台。比如说和东风集团、武汉钢铁公司、招商银行等等企业,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这样的联系,我们可以请优秀的企业家跟EMBA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让EMBA的学员,能够到企业当中,对新的问题、对新的环境进行分析、进行调研,并且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觉得这样战略的互动,对学校、对企业、对媒体是三赢。

  所以希望通过这种所谓学科特色、教师特长、办学特区的方式,去推动中国EMBA的发展。

  曹章武:刚才听了汪院长的介绍,我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你们学校办的EMBA具有一流的师资和教学模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EMBA项目还是非常重视的,由于很多原因,我们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了解的不是很多。最近因为要访谈,所以我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信息,今天听了您的介绍,确实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请问陈总,您是资深的媒体人,平时也跟国内很多优秀的商学院有合作,比如说给商学院的教授开辟专栏、联合商学院举办论坛等。那么您听了汪院长的介绍以后,您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EMBA项目有什么样的了解?

  陈婷:听了汪院长的介绍,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我觉得汪院长应该经常来新浪做客,经常在媒体上推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我也和曹总一样,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EMBA了解的不是很多,但今天听了您的介绍,确实很受益,而且强烈建议您多跟媒体合作,多推销你们的品牌。我在清华读EDP的项目,从小到大受的都是中国式的教育。您刚才讲到的注重实践,跟企业联动,跟媒体联动,我觉得这些都特别好。因为应试教育巨大的问题,就是不管你是否喜欢,我都要告诉你,这个很重要。我们从小都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包括今天有一些刚刚起步的商学院,依然在执行这样的教学模式。我自己是有过一些挫折感的,因为对我们来说时间非常宝贵,当我走进学校,坐在课堂上,我希望学到的东西是很快能被吸收的,并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中国很多的教育模式,依然还没有脱胎于旧有的教学体制。中南财大您说成立一个独立的学院,在体制上有一些创新,我自己观察过,很多大学在这方面的制约就是来源于体制的制约。也许您推广得当,您的这个特色,会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的很重要的项目。

  我本人今年接受过哈佛大学的一个短期培训,它是亚洲基金心理学研究院做的心理学的培训。因为我自己在上课之前,我就想我个人心理很健康,但是由于朋友的强烈推荐,就去上课了。每一次上课也跟读EMBA差不多,每次上完课,都觉得心灵得到了释放。我们国内的很多教育,包括商学院的一些教育,依然是灌输式的,不管你能不能接受,不管实践跟理论是否有差距,我都要告诉你理论上是这样的。所以很多读EMBA的同学,不一定真的能学到东西。每个人的目的都不一样,有些人就是去积累人脉资源,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当然我觉得大学最重要的职能,或者首先的职能就应该是教书育人。我一直觉得教育是一个大商业的概念,但是我觉得在大学里面应该追求长期的商业效应,而不是短期的商业效应。所以我觉得今天听汪院长讲下来,我自己也耳目一新,我们作为商业的杂志,今后也希望能多关注汪院长这边,也多关注中南财大改革的进程和实践的案例。

  曹章武:可能汪院长跟武汉本地区的媒体合作的比较多,其实从长远来讲,中国真正的几大媒体,一个是在北京,一个是在广州。北京的媒体我想它的国际化视野比武汉地区要好一些,因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还有北京财经媒体都非常关注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也非常愿意和中国商学院有互动的关系。再有北京的一些媒体,每年都会举行很多跨国的论坛,包括陈总每年做的高峰年会。

  陈婷:我也希望这样的论坛,汪院长和其他的同事能够积极参与。

  曹章武:其实做这样的论坛,一方面是为了传递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让国内的商学院有自我展示的平台。我想中国很多媒体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以后汪院长可以更多的参与到媒体当中来。应该给更多的媒体读者一个全新的,对中国商学院的了解。前段时间我们采访暨南大学、岭南学院等等,采访之后,发现我们忽略了那些非常有特色的商学院,他们有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并且学员的素质也非常好。

  陈婷:我能很深切的感受到,汪院长在推荐他的学院的过程中,思维非常缜密,而且很系统。因为我是一位女性管理者,有一次同行问我说:“您觉得女性管理者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我说:“其实对管理者来说没有男性、女性之分,我觉得女性管理者可能在感性思维上强一些”。我们要去接受商学院的教育,就希望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其实管理做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非常需要系统思维能力。今天我在现场,能从汪院长身上感觉到他管理的商学院,也应该是这样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