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吴立范黄丽陆曹章武做客聊中国EMBA五周年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 14:50 新浪财经

  

吴立范黄丽陆曹章武做客聊中国EMBA五周年实录(2)

  2007年9月4日下午12:30-14:30,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院长吴立范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副社长黄丽陆携手北京市五洲在线广告有限公司总裁曹章武做客新浪财经嘉宾聊天室。图为中山大学岭南管理学院的吴立范院长。(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曹章武:其实中国的商学院管理教学已经从事很多年了 ,其实EMBA项目国务院正式批准到今年是五年,但像中欧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请问一下吴院长,岭南学院是什么时候召开EMBA班的?

  吴立范:第一个EMBA项目我们叫HEMBA,就是医疗卫生EMBA,我们是第一批获得办学资格的院校。说起这个项目,也是跟2003年的非典出现联系在一起。非典爆发以后,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在卫生管理系统方面的弱点。面对社会的需求,面对中国,特别是我们过去是国营医院,面临这样改革的形势,所以我们学院在社会各个方面大力的支持下,创办了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医疗卫生EMBA项目。可以说这个项目办到今天为止,应该说办的相当成功。尤其我们在培养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这些大的医院、卫生局、卫生厅、药监局,以及在广东地区的药厂、医药公司,他们的这些干部的培养,我们这个项目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我可以这样说,甚至到今天,国内目前还是我们这一家。我们也知道其他学校也有,但是它没有学位。

  黄丽陆:在生源层面,他们是从管理层和企业这两块来招。企业也会定向的招一些高层,从

医院到药厂到一些卫生机构来学习。

  吴立范:我们不同的是,我们是专业的以医疗卫生为目标来培养。2004年,我们学院创办了综合项目的EMBA项目。2005年,我们在综合EMBA项目基础上,又创办金融财务方向的EMBA。到目前为止,金融财务方向的EMBA,创办以后,经过我们各方面的了解、调查以及学员的要求,他们希望能够更多的和综合方向的这些公司的管理层有更多的交往互动,所以目前为止,在现在EMBA这一结构上,医疗卫生是一个项目,第二是综合项目的EMBA,第三个是和明尼苏达合作的EMBA项目,全英文教学。这是目前的结构。

  曹章武:现在很多网友还不是很清楚,EMBA只是一个项目的名称在国内国外其实是有两种性质的,一是我们刚才说到的综合性质的是不分行业的;另外就是专业的。像厦门大学以会计学为主,同济大学是以建筑为主,北京交大是以交通运输领域为专业的EMBA班。请问一下吴院长,今后岭南学院的EMBA更多的是朝专业化发展,还是和综合性发展并行?

  吴立范:我们考虑在今后岭南学院EMBA发展项目上,我们考虑还是多层次、综合性。也就是说,我希望我们既有全英文的这样一个高层次。因为我们的CHEMBA项目是针对广东以及全国很多外资、合资企业的高管,以及国内企业在他们出口贸易相关的层次来作为培养目标。

  另外,像医疗卫生,这个是专门的项目,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这个品牌在华南地区得到认可,尤其是得到省卫生厅,以及我们兄弟院校南方医科大学,他们的院长和政委书记都作为我们的学员进来学习。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专业项目,对中国将来医疗卫生的改革,推动整个卫生系统管理层次的提高,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

  同时,我们还继续保持综合方向。我们想发展的方向是,既有全英文、又有专业、又有综合,它们互相之间能够起到互相促进、互相交流、互相弥补的作用。

  曹章武:《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作为中国顶尖的媒体,这些年一直和商学院保持非常紧密的合作,除了更多的培育EMBA市场做新闻报道,其实《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每年都做很多大型的高端论坛,嘉宾都是请了一些商学院的院长,包括知名的教授。黄社长,您怎么看待EMBA专业化这种班,或者说叫综合的这种班?

  黄丽陆:我觉得专业化和多元化,是中国企业界讨论比较长的话题。但是具体到EMBA上,也是和学院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看。早年像以中欧为代表的,它们做的是综合性这样一个层次的。这个时候,实际上企业界高管们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因为早些年从企业界而言,还不涉及到政府或者某一个行业,那个时候整个企业界对管理的理解应该是全方位的稀缺状态。所以这样做综合性的班,有这样市场价值,相对也比较容易。当然后来教育部批了30家以后,整个EMBA起来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一些院校在招生层面,他们就会考虑哪个是我的优势,对学校而言主要是师资方面的优势,这是最核心的优势。

  当然,还有一个说我们学院是不是跟某些行业有一些特殊的联系,在历史的发展中。当然市场的需求也在细分。基于这样几个条件,比较行业的EMBA项目,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但是和综合性的EMBA比较而言,其实是不矛盾的,它只是说在综合的基础上,增加相关行业的一些专门的管理方面的专门研究和探讨,这样以便于能够比较快的来提升一个行业的综合的管理能力。这样专业的一些项目,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层,下一步我感觉这一类的EMBA项目,可能会朝着公共管理这个层面延伸。其实企业是一个层面,实际上公共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层面,这个量级也是非常之大的,而且这个行业管理带有提升的空间也是非常大的。从医药行业,再往其他行业走的话,每个行业都有这个问题,在企业界从业者们、高层管理者们,他们需要更专业一些、更有行业特点的管理培训需求。另外,公共管理这个系统,他们在这个层面其实也面临着许多管理的困惑,也需要通过商学院这样的专题的研究来形成一些很好的案例式的教学,来带动整个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整个社会对EMBA的教育提出的研究课题。

吴立范黄丽陆曹章武做客聊中国EMBA五周年实录(2)

  2007年9月4日下午12:30-14:30,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院长吴立范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副社长黄丽陆携手北京市五洲在线广告有限公司总裁曹章武做客新浪财经嘉宾聊天室。图为中山大学岭南管理学院的吴立范院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曹章武:其实综合班也好,专业班也好,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我们公司这么多年也是一直从事商学院运营市场的研究,包括给商学院做策划和执行,我们也接触过很多EMBA的学院,也接触过很多这种班。比如说专业化方向,固然可以向同行学到很多知识,但是他们也会想到怎么和不同的行业学习不同的管理经验。请问吴院长,您觉得综合性班也好,专业化班也好,各自的优势是什么,相互间起到一个怎样的互动关系?

  吴立范:学员希望能够通过EMBA学习有更广泛的交往,更广泛的接触,以及超出他们自己行业外的基础。我觉得很多专业化EMBA学员有这种需求。

  比如刚才讲了,我们在办金融班的过程中,就体会到了这一点。刚开始想从金融、银行的角度,来办一个以金融班为主这样目标的设置。但是在办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的得到学员的反馈。我们得到很强烈的一个反馈信号就是,大家觉得我们虽然是在银行工作,但是在银行这样一个范围内,学员之间比较熟悉,有些学员甚至没有来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他们就觉得,我们实际上已经有一些了解,对自己行业有了解,但是希望能够和社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尤其这些民营个体的企业以及其他行业,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和交往。所以他们是有这个呼声的,来打破专业项目的这种需求。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觉得他们的要求是合理的,所以我们就打破这种方式。从经济相互的联系来说,实际上你说一个公司,它本身要融资,又需要投资,又需要资金,需要和银行打交道,从银行角度来说,它希望了解客户,希望了解公司的需求。所以从经济互相联系来说,我觉得是否应该有行业专门的EMBA项目,取决于它经济的关系和需要来确定。我们不能说办特色,就一定要以某一个行业为目标,来专门办这样的班。光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以企图办出特色本身出发,并不一定达到好的效果。当然医疗卫生的EMBA,这几年办下来,从总体上来说,大家在医疗卫生这个行业,加上医药公司、药监局,这个系统,大家总体的感觉还是认同这样一个办学的项目。当然我也觉得,医药卫生刚才黄社长也说了,实际上它也是很大的,和政府的管理、公共卫生可能联系的更多一点。所以我觉得既要考虑特殊性,又要考虑到互相之间的联系。

  曹章武:我曾经在复旦大学交流的时候,复旦大学的EMBA同学毕业后合伙开了公司,后来我问了一下他们的背景,有律师、有做会计师的、有做金融投资的、有做实业的、还有做国际贸易的,他们在上海成立了一个投资公司。听说这两年赚了很多钱,在中国经济膨胀的时候,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现在公司开的非常好。通过一位同学国际贸易的关系,已经把公司跨国际经营管理了。类似的这种情况,综合班可以说还有它的一个影响,可能我了解某个行业以外,我还要熟悉更多的专业化知识,包括厦门大学也是,他们EMBA学员自己开了一个律师事务所,上了EMBA以后,他们在福建地区的同学都请来了,第一年就已经把成本收回了。我觉得综合班有它的优势,但是专业班对学员的工作也是有帮助的。

  我们前面谈到,曾经有很多院长,包括商学院资深的教授也谈到,中国的EMBA跟国外的EMBA差距最大的是三块,一块是师资资源,第二是自己所谓的硬件设施,第三是教学经验,包括案例。吴院长,您怎么看待这三个差距?

  吴立范:毕竟中国的EMBA发展到今天,才五年的历史。我们不可能对短短只有五年历史的EMBA项目,给予它过高的期望。和国外相比,尤其是和美国的EMBA相比,我们可以看到,EMBA在美国至少经过了50年的历史,和我们5年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他们应该说是比较成熟的项目。实际上国内的EMBA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引进项目,不是土生土长的。从一开始,就是借用西方,尤其美国他们是怎样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教学方式,引进到中国来。那么现在有没有差距?毫无疑问,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我们在EMBA项目上,和国外可以说是有相当的差距。

  刚才曹先生提到的三个方面的差距,我觉得这三个方面的差距肯定都是存在的,如果要说哪一个更重要一点,我觉得还是我们在知识方面,或者说在师资方面的差距,可以说是相当大的。我们现在EMBA的教员,无论中欧也好、北大也好、清华也好,包括岭南也好,EMBA项目最初发展的时候,实际上采用的是引进的办法。也就是说,希望在办EMBA项目的同时,来引进国外最好的老师,有经验的老师,来带动、来培养我们的教师。这个做法应该说有很大的成就。

  与此同时,我们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外的师资,来培养我们自己的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端的管理人才。希望在引进的同时,也尽快的培养出我们自己的师资力量。就是既具有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知识与背景,而同时又具有国内实际的状况、实际的经验,这两方面结合的师资。在这方面,我可以说我们有相当大的差距。

  另外,我们在国内的EMBA和国外商学院在管理方式上,我们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因为国内的EMBA,从目前来看,这些学校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叫体制外的商学院管理,以中欧和长江为代表。他们在EMBA项目管理上,基本上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或者是作为一种市场化的操作方式。在管理上,中欧和长江商学院,管理方面应该说要比在体制内,包括岭南学院在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就是他们比较灵活,他们更快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他们可以在培养师资,在引进人才上面,又比我们体制内的学校,是有相对比较大的优势。作为岭南学院,中山大学叫做体制内的学院,国家目前在EMBA项目上,实际上是给了相当大的灵活性。我们可以自主的招生,可以自主决定培养的方向,可以灵活的确定招生的人数等等,即使如此,因为在我们这样体制内的一个整体环境下面来操作,也面临着许多实际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师资方面。我们现在感觉到,在EMBA项目上,师资的培养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是各个商学院在竞争当中能够取胜的优势。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从管理方面来说,因为我们现在受到限制。特别是体制内这样一个薪金工资制度,在某种意义上也会束缚人才的引进。很多学校可能采取的办法或者我们可以叫做“两条线”,体制内的老师是一条线,体制外的老师是一条线,这种做法可能是一种妥协,但是肯定会有矛盾,我们现在已经感觉到这种矛盾的存在。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何适应市场的发展,如何能够使我们国内的商学院的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学力量,和国外缩短差距,在管理模式上面我们应该做一些改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