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西部投资机会与政府角色定位(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11:03 新浪财经

  主持人:

  谢谢乔先生的发言,下面请融勤国际中国区董事长李强先生发言。

  大家欢迎!

  李强:

  各位来宾下午好!我是第三次参加以中西部为主题的会议,第一次在成都,第二次西安,参加会议很大的感受就是,会议很重要的转变和创新就是中西部为主题的论坛从需求地到供给地作了很大的转变。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西部的主题也可以进一步走进香港,甚至走出国门。

  中西部的主题可以讲不仅仅是中国的概念,用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中国概念中的概念。

  今天我们围绕中西部投融资,这样一个主题,投融资的机会的主题,从投融资来说,最简单意义上说,两种,债权和股权。

  针对债权,可以说中西部跨越了中国近三分之领土,在债权实施过程中的刚性也就是原则性,差异性会比较大。今天利用短短的时间,共同来沟通一下关于在股权层面特别是私募股权投融资方面的话题。

  为什么相对来说私募股权的授权性会更强?

  我们目前感觉到的的确确是时下的一个很时尚的热点,不仅仅是投融资股权在私募方面的特点,在大部分的中西部区域向很多的企业,很多的项目渴望的在投资方面。

  用一个最重担的是什么的概念来理解?

  非公开募集的股权的合作方式。

  我们先回顾一下2006年最新的数据,上半年,单纯的针对私募基金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案例累计达到56亿。下半年数据还没有出来,按照我们的预测是有所降低的。特别是在9月8日,

商务部牵头的外资并购新规,不仅是几部委的磨合还没有够,下半年会有所降低,期待07年出更多的企业,在外资并购新规方面,更多的企业与部委之间的合作,部委之间的合作在执行层面可以更明朗,更透明,我们可以期待07年更快的省市和更大的数字。

  私募股权投资,这个词接触已经有几年了,最初是一个很拗口的外来语。现在不可小看它。现在成为推动整个产业格局,产业整合的核心的推动力。

  外资在中国我们很早看到,是用一种产业的手段进入中国。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向金融手段进行转变。完整的来说,是从产业资本这个一个导向,向金融资本的手段的变化。从2000年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可以呈列太多的网络企业的繁荣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就不举了。

  04年在到之后,投影上可以看到太多的熟悉的企业还没有露出水面,像双汇等案例还再一个过程中。

  从私募股权投资进入中国大陆的速度以及相应的恶毒,结果可以体会到,私募股权投资真的凶猛。

  有一个私募股权不太好听的称号,门口的野蛮人,门口是指在外面,野蛮人特别是指美国的杠杆收购资金,就是这些野蛮人,催生了外资并购新规,催生了我们很多的耳熟能详的企业非常规的发展,迅猛的发展,可以说列上来的几十家都是体现。

  所以这些野蛮人下一步会怎么做?结合我们中西部的面向股权层面可以进一步在非公开募集之前的合作方式有哪些机会?当然这是从国外的外资和我们国内企业的合作。

  国内的情况也是如此,刚才听了乔厅长的介绍,山西不仅是资金的需求的,更多的是资金的供给是非常认可的。民间资金的缺位还是很明确的,资金总量不成问题,成问题的是流动的资金的渠道。

  所以,这些资金从这种资金的积累,并没有到私募股权投资,或者基金的体制的方式,更多的转向了投机资本。投机资本面向楼市也好,煤市也好,油汽等等涉及基础设施方面的方方面面,也有相当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进入学校,进入教育领域,进入含金量比较高的高科技领域。

  也许这个老板的学历不是很高,对科技不是很熟,但是他看好。

  还有像我们在国内的A股市场,股改之后,相当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了针对法人股的收购,股改的浪潮也是刚刚开始,年底以前我们就已经非常深刻的体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作为PE,作为一个私募股权投资,无论从单纯的国内的资本,还是从外资,特别是入世以后进入中国的欲望都是非常强烈的。

  下面我们再简单的看一下从私募,简称叫“私募”。为什么要私募,私募究竟给企业带来什么?怎么样的去选择私募的投资者,还有就是私募的投资者怎么样选择我们。

  简单说一下,为什么要私募?我们提到这样的几点:

  第一股权的多元化,太多的企业高层之间的交流,体会很深的就是中国话“宁为鸡头,不作凤尾”的意识非常的强烈。我们且不说股权多元化对企业的治理带来很多好处,可以看到全世界的股权多元化的大势所趋,不可以和他去争辩的。这个趋势从单纯的,从静态的区域看企业还可以,但是从全球的范围,甚至包括仅仅在国内,一个动态的竞争,他需要我们在股权多元化的层面,这个意识要突破出去,要走出去。

  这里我们不仅仅包括民营企业的老板,还包括国营企业的当家人,他走出去的意识是非常强的。 一定要打开国门,到底是做公司,大市场,还是做大公司,相对而言的小市场。这是一个意识层面的问题。

  资源整合,我们术业有专攻。怎么样的充分利用投资方其他的股东的相应的市场,在客户、产品、技术、管理方方面面的优势,都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的整合不仅仅是有形的、无形的都整合在一起,这也是面向我们为什么要私募很重要的核心目的。这是除了资金、除了钱之外相应的收获。

  第三,上市的序曲。

  没有任何私募的概念,只是理解为在公开上市之前这样的融资行为。

  这是我们简单陈述几点,私募股权给投资带来什么?

  这会有很多,简单说第一资金,第二资源,资金层面不说了,企业在上市之前相应的包装,一些重组也好,都需要外围资金的支持。

  资源方面,有有形的和无形的,包括新的投资方进入所带来的,在资产、在市场、在技术、在管理在人员,甚至到产品、质量方方面面的新的促动。

  无形的内容,最核心的内容,包括我们目前在合作很多企业,他们的私募的进程充分了利用资本力量相应的影响力,用比较确切的词需要私募投资者,基于这样的走事业的平台走向公开市场的一种造势行为,而企业自身通常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具备很强的影响力。

  简单而言,相当多的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他们在指定自己走向资本市场的道路时,往往他们需要这样的资金层面是重要的,但并非是最重要的,而是希望私募投资者借用他们的平台,借用他们的相应的资源创造除了钱之外的更多的价值。

  企业如何选择投资者?

  我想一定要门当户对,什么样的企业对应什么样的投资者,如何具体的交流以及最终所实现的交易的执行。

  这里我们不从国内和国外的区域上划分,还有相应的金融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今天在这里不去做具体的定义。

  国内的和国外的投资者,简单比较一下,一是规模上,相应的浏览一些媒体,那么多的野蛮人进来后,都是一亿美金,两亿美金很多很多。国内的相应机构,以及一些财团一些大企业的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方面的单纯的在额度上的比较,国内的的确确比国外逊色一些。

  第二在影响力方面,包括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相应的也可以理解私募的投资者进来,大部分以中国企业的面孔出现。如果走向海外的资本市场,其中国外的投资者的资源就显得更具有优势一些。当然我们简单的劣势的差异并没有哪一个更好,哪一个更坏,或者规模大的一定好,规模小的或者和我们企业合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关键是要看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下面列出来的面向IPO的,很多企业在面向海外上市时,希望和国外的投资者深入合作。最近我们几个朋友一起在聊时,prepro IPO,就是上市融资前的融资,当你和很多国外的投资者在匹配过程中,还显得有些迅速和弱势时,可以采取和国内相应的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的过渡性的融资方式,也在包装企业,强化企业自身优势的步骤。

  具体这样的步骤怎么样走?怎么样显得更协调,这是我们谈到国内和国外这一块。

  金融投资者和相应的战略投资者,简单意义上说,和上下有关系的投资者。他的进入是战略投资行为,而财务投资者相应来说更多的采用快进快出的方式,最大的差异控股权、定价及相关条款方面的一些差异。

  所以财务投资者很可能是我们的企业更喜欢的,不是带有一定要控制企业这样的控股权的地位进来,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定价表现出很强的差异。我们作为企业的IPO行为通常有很大风险,所以也引发了相当多的私募投资者。他们在与企业进行合作之初,避免不能上市而形成很多这样的条款。也可以说不公平的条款,从投资者的角度上说,带有保护性质的一些协议。

  回报和推出。从财务投资者的角度,就是金钱,看到三至五年似乎对财务投资者都变得过长。速战速决,快速的进入考虑如何的退出,这是财务投资者通常的做法。前面提到的野蛮人更多的是光给财务投资者的称号。

  投资者如何选择企业?

  我不清楚在座的是从中西部,或近一些或远道而来的,也很关注私募投资者在判断一个企业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这里陈述了七点,大家方方面面电视媒体看到的,无非就是这些。

  从三个方面看:

  包括很多的很多私募投资、风险投资,也都关注的企业的团队。

  管理团队,从团队浓缩到人,企业的决策人,更多的是解决这个人的实业和高度的问题,以及过程中有交流空间的问题。如果交流变得很困难,意识层面或进一步推动过程中出现什么就很难预测。

  商业模式,是静态的,时间点上的规模,看收入,看业绩,看财务业绩。通常这两方面也是成正比的。当然也和未来的推出方式不同的资本市场的平台他的指标会结合起来,可大可小。

  财务业绩,从动态的角度看企业的行业定位。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新型的一个高科技的企业一千万的收入和作石油一个亿的收入,是不具有可比性的。反过来看其在行业中的定位,是如何的状态。也会直接关联到未来的企业在无论是IPO,还是回购还是并购等等在行业中实业位置,通过资本市场交易定价中的参考。

  简单而言,从人的静态动态的方面判断,包括像曹教授提的香港,最大的中银等等方面的同行,不同的资本市场香港、新加坡接近十家左右,他们不同的指标决定的不同的企业的群体倾向以及投资者的倾向。

  以上是和大家描述一下我们末企业在私募股权投资方面的一些机会,包括融勤国际目前和相当多的中西部企业在合作,当然我们也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和更多的中西部的企业携手并进,谢谢大家!

  主持人:大家还有什么提问的?

  提问:

  您好!我是清华大学的在职学生,我知道您有十几年的企业创新金融创新和实际经验,您也提到一个好的理论,门口的野蛮人,中西部的投融资环境上有很多地方层面的,政府层面的门类的野蛮人,我想问的问题如何规避这种风险,就在当地您进行投资,您如何规避这样的风险?

  李强:

  问题很好,其实“门口的野蛮人”,我们一直在说,在国内的野蛮人是否带引号,我也的确不清楚。

  刚才所说提到的一个意识也好,一个观点也好。在任何合作过程中,最终体现的结果是平衡的。但是需求层面体现出来的状态一定是不平衡的。也就是说这个需求和供给,在最初的时候从融资到投资会有一个倾向,哪一方最体现出稀缺性。两种野蛮人,小的野蛮人也会很多,就看谁的需求更大,谁的供给力更强。

  展开来说,不管是民间资本以及相应的国内的体制方面的状况,我个人认为,到目前为止针对资金的需求和供给,供给的稀缺性更强。门内的武器比我们拿的武器更先进一些。我们会考虑更大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品下来风险也许会比较大,但是毕竟大家都带着良好的预期,竞争不是目的。最终要找到交易的平衡。

  提问:

  私募股权投资,这个和我们现在炒作很热的风险投资是一样的,还是有所区别,您请解释一下。

  李强:

  私募股权国内的教法很多,英文叫“私人股权投资”更确切一些,中国股权加了一个募,你提到的风险投资是私人股权投资当中的一种,这里包括了刚才曹教授收购资金,杠杆资金,把私募股权投资作为最上面的矿,下面可以列出ABCD等等。VC的特色也不多提了,更多的面向高风险高科技等等,网络、信息化各个方面。

  如果从太细节的角度,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他,可以是这样的涵盖关系。

  主持人:谢谢李董事长的演讲。

  下面是茶歇时间。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