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国投融资政策走势与体制创新(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16:53 新浪财经

  二,整合者

  三驾马车

  民营资本、国有资本、国际资本

  三个阶段

  1.国退民进

  2.国进民退,民主产业资本退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争论,当年的计划和市场的争论一样,将会是长期的进退。我们现在可以分析,听到

  3.新国进民退:我们知道,三亿竣工曾经想邀请凯莱来,并不是一定要中国民族产业的重任,只是没有选重他。

  我们将会看到,很多各种声音会出现,很多是站在理性的角度,有些是站在利益的角度,有些是站在民族感情的角度。从历史长期的发展规律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达到了。

  曾经有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的收购,从中国的产业整合的地图上,下面是短期资金,我的左手面是风险厌恶型的资金,对风险承受力很低,

社保基金是长期的基金,是对风险承受力也是很低的。比如说很多的温州财团到上海炒房,炒期货,这种资金风险偏向是很高的。在这个上限资金是时间长、风险率高的资金,中国的产业结合从哪里来?从这里来。

  我们刚刚说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谁在前台,谁在幕后。我们现在的前台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成立收购的资本。后台是金融资本。所以说中国产业整合,未来里面最大的力量,最决定性的力量将是产业整合的风险投资。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所有的并购市场出现的资本大多数来自于国际的资本市场,我们看到很活跃的凯雷资金,虽然是民族团队,外国资金的顶辉,我们企业家要学会和国际资本的合作,他们不是来写消灭你们的企业,是通过投资,帮助你的企业,来获利的。就像样奶粉一样,帮助你长大的。

  但是我觉得非常遗憾,中国政府应该非常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尽快的培育和发展民族的产业整合资本。民族的产业和整合资本应该在未来的十年和二十年时间,中国的整合时代产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有一万亿外汇储备,这么大的外汇储备都用于投资到美国的国债上去,从结构上是有风险的,能不能把这种产业结构的一部分建立一个中国的GIC,投入到中国的产业的事业中来。能不能让他们去支持蒙牛的发展,能不能让他支持双汇的产业整合,能不能让他们支持舒伯尔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中国外汇储备非常大的课题。

  所以说,今天我们的企业家面对这样的整合时代,应该学会如何和金融资本,尤其是国际金融资本来合作,进行产业的整合。我们的国家应该想一想,在这样的产业整合的年代,在中国这样的新工业化的时代,在中国这样迫切需要工业资本进行补充的时代,我们如何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产业整合资本。这是摆在我们政府和企业面前两个重要课题,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来解这两道题。

  我今天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陈先生给我们带来精采的演讲。

  上午的论坛有幸请到肖律师,下午撰写上市公司资产充足的研究及被

商务部六部委颁布的国际投资者北京市天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延生孙律师,大家有请。

  企业并购中的法律对策

  孙延生:

  大家下午好!

  前面听了汤总和陈总讲的一并购的一些准备,受益匪浅,大家都有同感。

  下面,我讲一点具体的题目。并购当中的法律对策。我想任何的并购都离不开法律方面的一种操作。在我们国家目前来讲,法律的操作可能涉及到境内的并购,境外的并购。

  境内的并购应该注意的法律问题?外资并购注意的法律问题?

  一、境内并购中的法律对策,主要有五个题目:

  1.选择目标公司。

  我们在任何一个并购案件当中,你想并购哪一个企业,首先对目标公司进行一个考核,最基本的判断可能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还是上市公司。这三个主题的性质不同,可能为我们下一步制订并购方案,要有明显的不同。

  如果选择国有企业进行并购,他注意的点和上市公司以及民营企业的并购肯定是不同的。根据我们做的干案例和几年来实践的体会,我们认为选择国有企业做并购,一定要看这个国有企业在并购之后,或者现在在一种亏损的负债经营下潜力多大,这个要考核。

  潜在的历史负担要考核。

  可能会成为你收购的累赘。

  国有企业的收购还有个审批流程的因素,这一点我们也要考核。所以收购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的潜在的价值,潜在的风险,负担以及审批的流程,都要去考核。

  如果我们收购的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是民营企业,假如说,民营企业也有不同的注意点,目前来看,对民营企业,比较关注的就是它的股权和产权问题。现在我们知道,就我们在全国各地做业务得到的一个调查的意见,在全国的各个省市,在民营的企业当中有这种产权隐患,或者产权问题的大概有六万多家。主要的问题就是股份的扩散化。法人股的个人化,职工股的社会化,都具有200人以上股东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民营企业的产权股权问题需要重点考核的。产权是否明晰,有没有隐患,有没有法律争议,都需要重点考核。

  对民营企业的考核还应该考核一级办市场的关联度,我们了解到很多民营企业对各地的产权市场,有一种依赖的关系,企业可能发展过程当中,资金有紧缺,怎么办?跟产权交易所进行协商,产权交易所有一些单位,给你发

股票,资金就搞定了。

  可能会成为你融资或上市很大的法律潜在问题。所以我们并购的时候选择的目标公司应该在这两个点上重点把握。进一步调查的时候也应在这两个点上进行重点考核。

  假如我们选择的目标公司是上市公司就会有另一套的规则,上市公司要求证监会的审批,所以这里头我们总结体会是这样的。如果把握它的点,一个是审批成本。我们大家要考虑,审批之前要提供各项报告。各项报告的提高是需要成本的。还要考核你对于所要确定的收购的壳,上市公司的壳,以及维护成本有多高?有没有充足的准备,所以我们在选择目标公司的时候,三个不同性质的公司作出的准备是不一样的,调查的点也是不一样的。

  2.产业整合

  (1)互补性考虑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应该是互补性有考虑。我们应该考虑到产业链和市场的整合因素,搞不好容易出冲突纠纷。技术人员是不是互补,资源是不是互补,这里面有个字资产问题,这些都会引起纠纷的。

  所以一个企业要想整合,要想并购另一个企业,一定在互补性上做充分的考虑。互补性是跟法律方面紧密相关联的。互补是不是合法?有些互补是很融洽的,但是可能法律考核上会有一些潜在的问题。

  (2)关连交易和同业竞争

  我们应该有个概念,关连交易是避免不了的,有些是必要的,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会力不从心,或者寸步难行,一定要有适当的必要的交易在里面。

  关于同业竞争,我想会有一些很务实的考虑在里面,比如一个高速公路公司,它收购了另一条公路公司,他的同业竞争怎么办?就会认为的划定一个界限。这就是同业竞争的安排,全国市场,全国资源,这样市长的收购,以长江为界,江南江北划一个区间,这是认为的一个,我们在做上市的项目当中,A股当中,很多报告方案都是这样出来的。

  (3)集团内部资源的调配。

  原有的产品可能会放入到目标公司当中去,如果被整合掉了以后,放进去后涉及到一个产权的转让,涉及到商标品牌的转移。涉及到知识产权的转移。在这些方面是不是合适,以及你技术人员是不是也跟着进行调配,涉及到很多的关联点,如果处理不好,都会引发法律纠纷。可能会使你的收购进行在半途当中会付出很沉重的代价。

  3.职工安置

  这也是中国特色并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职工安置政策上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历来的法律政策是放在一块使用的。

  (1)政策的考虑

  所以在职工安置方面,政策的调控作用可能是更强一些。比如像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置换问题,还有国有企业的主辅业分离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我们在职工安置方面首先考虑的。所以这些政策我们都要熟悉,在方案中都要全面的采用,全面的考核。

  (2)具体措施的制订与实施,我们的体会是这样。在整个一个企业当中,并购一个项目全程过程当中,具体设施涉及到一个思路的策划、合同、协议、决议、备忘录等等,所有包括通知,声明都是法律文件,起草签署要做到准确。做到有预定性。做到多目的性。不能够留下隐患,也不能够留下反攻的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避免反攻,避免重复劳动。

  我们安置职工,这样一种工作量非常大,如果让每个职工签一次字,可能会签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如果这次只达到了一个目的,在过一个月又有另一个目的需要签字,再把这些人召唤过来是很难的一件事,所以在法律的制定一定要做到准确,有目的性。

  比如现在起草的文件比如说所有的职工同意A股上市,起草完了都没有问题,一个月后突然市场上不去了,又决定海外上市,还得让公司签署文件,授权书等等,把大家叫来会很难的,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有可能这个项目做不下去。

  (3)重新上岗和理性择业

  这样一种安排,我们在做的并购项目会有这样的情形,原有的职工待业多年,工厂瘫痪,来了新的重组方,把新的生产线带进来了,有多少职工能够重新上岗,有多少职工需要去其他地方另行择业。这里面会有一个准备估计划分。我们会替重组方,替目标公司设计这样的方案,置换金确定之后不,一般是拿走现金的,跟你的就业机会相挂钩。在竞争上岗当中,把资金预留的企业,甚至转换成个人的股份,这都是一种出路。

  对于另行择业的可以安排提取现金,也可以留下股份。这样一方面安定了人心,另一方面为重组资金的准备和使用提供了一种减少成本的方案和措施。

  在我们操作的国企,外资并购国企的案例当中就涉及过。

  (4)三金等拖欠问题的处理

  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要及时处理。我们的经验是对并购的时候一次性处理掉,如果不一次性处理掉,成为新的股东一个很潜在的风险。下一步入股之后,帐算在谁头上就不好分了,毕竟是目标公司需付帐的,会成为新的股东的负担,多多少少会成为你的问题。

  所以,不要让历史遗留的问题再继续成为遗留问题。无论多难,都要一次性处理掉。

  4.收购方的审查

  (1)目的审查

  目的的审查,一个企业收购一个公司为了什么?表面上说出来,报告写出来肯定都不是真实的目的,所以作为收购方,作为被收购方,以及目标公司的大股东,可能都要对这个方面进行全面,准确和深入地审查。要考虑输血型的收购还是掏空型的收购,要申斥长期经营的收购,还是短期投资机会的收购。

  大企业有很多的实力对一个收购公司进行不断的输血,还有掏空型的,这样的案例是非常多的。是长期的看好这个产业,看好目标公司在产业当中的地位,还是短期的,如果是上市公司配合二季级市场,如果是一级办的公司配合一级办市场达到自己的目的。

  目的审查是非常重要的。最近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收购的办法上,涉及到如果出了问题,财务主管是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道德方面出现问题的话,收购方承担很大的责任,逃不掉的。

  (2)资质能力审查:

  a.业务能力,有没有把一个公司原有的业务做大做强。

  b.行业能力,c.管理能力、d.承担风险的能力,你收购的是上市公司,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承担风险的能力是不是有,是不是足够。e. 对严格监管是不是愿意接受这样的能力。如果收购上市公司可能证监会交易所以及不同的监管机构要对你进行严格的监管,评估,是不是愿意接受。

  有些公司可能不愿意接受,因为做民营企业,非上市企业做久了,很随意,老板一人说了算,开会就是一个程序,就是秘书写文件就可以了,如果这样的话,收购了一个上市公司,甚至收购了一个有一定水平和实力的目标公司,可能你会面临这样一种考验,你愿意不愿意接受这样严格的监管。

  f.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

  如果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审查都是合格的。应该说收购方是一个良性的收购。

  5.多赢局面的形成

  国内收购的法律对策最后需要考核的一点就是多赢局面的形成。

  刚才前面的专家也讲了,收购58%在国际上来讲都是不成功的。我想也就是说,最后多赢的局面没有形成。我们在中国的收购当中,在国内的收购当中一定要追求多赢的局面的形成。

  (1)目标公司利益最大化。收购的目标公司利益如果不是最大化,你这种收购是有问题的。收购的目标公司能不能成为行业的龙头。在行业内在经过整合之后,能不能成为一种巨头,或者带点的作用。能不能为做好茶叶产业的整合进行企业,一个行业的准备,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如果达不到,这个收购显然没有达到最好的目的。

  (2)股东利益最大化。并购只是一个杠杆,实现其他投资最大的结果或效果,并购是应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3)职工利益最大化。

  职工能够得到一个逐年增长的工资,稳定的职业,同时有一份很安定的工作。另外,如果做的好的话还有股权的分红,资本利率。如果仅仅局限于公司的取得,可能在现在这种经济条件下维持生活还是达不到小康的水平。只有有股权收益的职工日子过得才比较宽裕。所以职工利益实现了公司工作以及资本的多种渠道取得利益这样一种局面。

  (4)政府利益最大化。社会秩序稳定化,经济秩序稳定,地方的环境改善,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资本,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如果一个公司通过并购,达到了多赢的局面,政府利益无疑是最大化,无论是国资还是民营企业。

  (5)社会利益最大化。

  就一个企业所在的地方来讲,尤其是国有企业,原来都是小社会,能不能达到一个和谐的局面,我想通过一个并购,一定要追求这样的目标。并购之后职工去上访,去静坐,企业不仅没有正常的进行营业,反而继续停产待工,这样的局面不是社会利益最大化。

  上面很简单的国内的收购法律对方面讲了五个题目。下面我再讲一下外资并购的法律对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